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山葡萄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影响山葡萄籽油萃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不同方法提取的山葡萄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同时对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微胶囊产品的质量进行了评定,并预测了其保质期。研究结果表明:1.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原料粉碎度60目、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160min。在此条件下,山葡萄籽油的提取率可达18.31%。2.溶剂法提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石油醚(60-90)为浸提剂、葡萄籽粉碎粒度为60目、温度95℃、浸提时间3h、料液比1g:7mL。在此条件下,山葡萄籽油的粗油提取率可达21.6%。对提取得到的粗油制品进行精炼加工,其收率为87.3%。3.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山葡萄籽油和溶剂法提取且经过精炼的山葡萄籽油的理化和卫生指标测定分析发现,超临界CO2萃取出的山葡萄籽油的主要指标均优于溶剂法浸提后精炼得到的山葡萄籽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说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油脂提取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4.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阿拉伯树胶为壁材,麦芽糊精为壁材填充物;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阿拉伯树胶:麦芽糊精)为1:5;油/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40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36%。5.喷雾干燥法制取的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为乳白色粉末,密度0.7312g/cm3,水分含量2.76%,溶解度94.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颗粒较圆整,基本接近球形,平均颗粒直径3.6±0.75μm。6.贮藏稳定性实验表明,经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其贮藏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未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以及添加了抗氧化剂VE的山葡萄籽油制品。三种产品的货架期分别为:在室温条件下,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可以保存140天,添加抗氧化剂VE的山葡萄籽油可以保存102天,而没有经过微胶囊化处理的山葡萄籽油只能保存46天。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山葡萄及山葡萄籽油1.2 超临界流体技术1.2.1 概述2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1.2.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2流体萃取的因素'>1.2.3 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因素2萃取技术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1.2.4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1.3 微胶囊技术1.3.1 概述1.3.2 食品工业中微胶囊化的方法1.3.3 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微胶囊功能1.3.4 微胶囊技术与粉末油脂1.4 研究目的和意义2 山葡萄籽油提取工艺的研究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研究'>2.1 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研究2.1.1 材料与方法2.1.2 结果与分析2.2 溶剂法提取山葡萄籽油的研究2.2.1 材料与方法2.2.2 结果与分析2.3 山葡萄籽油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研究2.3.1 材料与方法2.3.2 结果与分析2.4 本章小结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2.4.1 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2.4.2 溶剂法提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2.4.3 不同方法提取的山葡萄籽油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对比3 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制备3.1 材料与方法3.1.1 试验材料3.1.2 主要仪器设备3.1.3 微胶囊化方法的确定3.1.4 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乳化工艺的研究3.1.5 喷雾干燥法制取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工艺参数的研究3.2 结果与分析3.2.1 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乳化条件的研究结果3.2.2 喷雾干燥法制取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最佳工艺参数的研究结果3.3 本章小结3.3.1 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最佳乳化条件3.3.2 喷雾干燥法制取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最佳工艺参数4 微胶囊制品的质量评价及贮藏稳定性研究4.1 材料与方法4.1.1 试验材料4.1.2 化学试剂4.1.3 主要仪器设备4.1.4 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质量评价4.1.5 山葡萄籽油及其微胶囊制品的贮藏稳定性研究及货架寿命预测4.2 结果与分析4.2.1 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制品的质量评价4.2.2 贮藏稳定性研究及货架寿命预测4.3 本章小结4.3.1 山葡萄籽油微胶囊制品的质量评价4.3.2 贮藏稳定性试验及货架寿命预测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山葡萄籽油论文; 萃取论文; 超临界萃取论文; 微胶囊技术论文; 喷雾干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