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事实歧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平等就业权,就业促进法
事实歧视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高柱[1](2014)在《一企业被诉存在就业歧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昨晚和她聊到11点钟,不好意思,她还是不愿接受采访,请你理解,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面对伤害!” 说话者是西南财经大学法学副教授何霞,6天前她以公民身份代理了成都一名女大学生因乙肝歧视被拒聘的维权案件。近日,致电何霞提出采访当事女大学生的请(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4-12-16)
朱玲[2](2014)在《就业性别差异和歧视的“反事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事实”分析方法所做的性别差异分析,为消除性别歧视、保障女童和妇女权利及促进她们的发展,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政策依据。研究中国劳动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和不平等问题,不仅需要分析观察到的事实,还需深入探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赋予这些事实何种特点,以促进决策者和(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4-04-01)
Partha,Gangopadhyay[3](2012)在《城市非正式行业、工作贫困和工资歧视:理论和事实(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of equilibrium wage distribution in the urban and peri-urban informal sector of developing economies:employers choose their production location first and then invest in their production capacity.The distribution of capital is thus predetermined in our model and,there is no further capital mobility.Urban and peri-urban employers then post wage offers and workers vote with their feet by choosing their locations from their search activities given their knowledge of offered wages.In our model labour is thus the mobile factor of production and capital is the immobile factor.In the dynamic setting a typical employer maximizes his overall profits by choosing current and future wage offers given the anticipated mobility of workers across urban and peri-urban labour markets.It is shown that the equilibrium does not converge to the efficient Walrasian outcome of a unique wage rate if there are non-negligible frictions in workers' mobility,which in turn results in spatial wage dispersion.Thus spatial wage dispersion in the urban informal sector is mainly driven by wage discrimination by employers.In other words,the spatial wage discrimination is propelled by employers' expectations about the degree of mobility of workers.It hence begs a question of what determines the mobility,or lack of it,of workers.From our field study of urban and peri-urban labour markets in Bangladesh we explain the precise characteristics of workers that determine their mobility and thereby impede,or promote,spatial wage discrimination in the urban informal sector.(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2)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新格局·新挑战·新思维·新机遇:“世界城市精神传承-经验与创新”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期刊2012-11-02)
龙骁[4](2008)在《WTO国民待遇原则下事实歧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TO国民待遇原则要求将进口产品与成员方的产品同等对待,不至于在两者间产生歧视,造成不公平竞争。因此,对国际贸易领域的事实歧视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实歧视这一法律现象的实质,从而达到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制,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与贸易环境,发挥WTO国民待遇原则的应然性。本文除引言和结尾外,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实歧视概述。这一部分首先从歧视的概念入手并将法律领域中的两类歧视命名分为公开歧视与事实歧视。接下来对相应的概念作了界定。公开歧视是指法律领域中存在的、明显的、不具有隐蔽性的歧视。事实歧视指法律领域中存在的、表面不具有歧视但实际上具有的、隐蔽的歧视。WTO国民待遇原则下的公开歧视是指成员方对进口产品实施的、其待遇明显低于成员方的产品的、不具有隐蔽性的歧视。WTO国民待遇原则下的事实歧视指成员方对进口产品实施的、表面上不具有歧视但实际上具有的、隐蔽的歧视。第二部分是成员方立法中的事实歧视。这一部分首先从定义成员方立法中的事实歧视开始:各成员方立法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表面上对进口产品不存在歧视但实际上对进口产品存在的、隐蔽的歧视。接着,对WTO国民待遇原则规制立法中事实歧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研究,叙述了GATT及TBT规制立法中事实歧视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成员方在立法方面的国民待遇义务。在总结了成员方的立法方面的国民待遇义务的基础上,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中总结了立法中事实歧视的构成要件;最后,探讨了WTO对立法中事实歧视规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第叁部分是成员方行政执法中的事实歧视。这一部分首先从行政执法中事实歧视产生的原因分析开始。接着,文章对行政执法中事实歧视及相关的概念作了界定并进行了分类。文章接下来对WTO国民待遇原则规制行政执法中事实歧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探讨,叙述了GATT、SPS及TBT规制行政执法中事实歧视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成员方在行政执法中的国民待遇义务。在总结义务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总结了行政执法中事实歧视的构成要件。这一部分的最后讨论了WTO对行政执法中事实歧视规制存在的问题,并建设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时的透明度义务;规定进口产品的生产商享有诉权;明确规定出口成员方政府在WTO的申诉权。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哲学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案例分析等法学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08-04-01)
孙静[5](2004)在《WTO非歧视原则下对事实歧视的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歧视(non-discrimination)义务是GATT/WTO法律为成员国设定的最基本的义务。非歧视义务具体体现为最惠国待遇义务和国民待遇义务,反映在GATT第1条和第3条及其它相关的法律条款中。 违反非歧视义务的情形主要有两种。首先,成员国可能给予原产于不同产地的产品以差别待遇,对产品实施产地歧视(origin-based discrimination),我们称之为“法律歧视(de jure discrimination)”;另外,成员国还有可能根据非产地因素给予产品差别待遇,但是在结果上也导致了事实上对原产于某个(些)成员国的产品的歧视,我们称之为“事实歧视(de facto discrimination)”。 事实歧视的实质是成员国的产地中立行为在事实上产生了歧视的效果,从而违反了GATT/WTO非歧视原则的要求。由于产地中立行为没有以产地作为差别待遇的基础,因而事实歧视的认定就会产生很多困难和问题。 对事实歧视的认定,主要存在两种标准:一谓,“对角线标准(diagonal test)”;一谓,“不对称标准(asymmetric test)”。本文将首先介绍这两个标准不同的含义和运用方法,继而笔者将会对两种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初步得出不对称标准优于对角线标准的结论。同时,不对称标准也还存在很多细节的问题有待解决,笔者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本文将探究事实歧视认定标准在GATT/WTO判例中的适用和发展情况。在前述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不对称标准将成为认定事实歧视的关键标准,并将在未来的争议解决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国已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WTO大家庭的一名新成员。本文还将对我国如何适应和利用WTO法律环境,保护本国产品免受歧视待遇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04-03-01)
前驱[6](1996)在《血写与墨写的谎言事实——美国歧视少数族裔见闻》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美国某些当权派和国会议员,一向标谤"平等权利",更以"人权卫士"自居。于是乎,到处指手划脚。今天指责张叁,明天制裁李四,吹吹打打,一副道貌岸然。为此,我们刊出前驱先生"美国歧视少数族裔见闻"一文。虽然这还不是最典型的案例,但通过这两则血写的事实,足可证明美国那些墨写的"人权"条文,不过是谎言而已。美国的种族歧视,不仅是针对黑人,也针对其他少数族裔,不仅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在法律本身,我在旅美期间,从美国司法机构对于关系到中国人的两个案件的审理中,倒是窥出了一点端倪。明目张胆让华人当替罪羊(本文来源于《外向经济》期刊1996年05期)
事实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反事实”分析方法所做的性别差异分析,为消除性别歧视、保障女童和妇女权利及促进她们的发展,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政策依据。研究中国劳动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和不平等问题,不仅需要分析观察到的事实,还需深入探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赋予这些事实何种特点,以促进决策者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实歧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娜,高柱.一企业被诉存在就业歧视[N].工人日报.2014
[2].朱玲.就业性别差异和歧视的“反事实”分析[N].中国妇女报.2014
[3].Partha,Gangopadhyay.城市非正式行业、工作贫困和工资歧视:理论和事实(英文)[C].北京论坛(2012)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新格局·新挑战·新思维·新机遇:“世界城市精神传承-经验与创新”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2012
[4].龙骁.WTO国民待遇原则下事实歧视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
[5].孙静.WTO非歧视原则下对事实歧视的认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6].前驱.血写与墨写的谎言事实——美国歧视少数族裔见闻[J].外向经济.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