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并联六维腕力传感器,它能很好的解决传统力传感器中存在的刚度和灵敏度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该传感器采用并联结构形式,通过在六根弹性连杆上安装附加弹性元件的方法,来达到放大弹性连杆的应变的目的。在附加弹性元件的变形筋上贴应变片,从而通过测量附加弹性元件变形筋上的受力来达到测量弹性连杆上的力的目的,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不必为提高灵敏度在弹性连杆上串联变形环节,所以保证了该传感器有很大的刚度。本文首先对并联力传感器的力变换原理进行了分析,为并联力传感器的设计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然后利用并联传感器的空间力传递关系,直接推导出感测力的六维雅可比矩阵,并将六维力雅可比矩阵用具体的结构参数解析表达。利用ADAMS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依据力雅可比矩阵条件数最小原则,推导出雅可比矩阵条件数与传感器结构参数的解析关系。并依此设计出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对附加弹性元件的应变放大原理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应变放大倍数与附加弹性元件的结构参数的解析关系,找出了影响附加弹性元件应变放大倍数的因素,为对附加弹性元件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以附加弹性元件的应变放大理论为依据,利用有限元法对附加弹性元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附加弹性元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附加弹性元件的优化结构。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传感器进行了结构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动态响应曲线得到了传感器的基本动态性能参数。对传感器系统进行了设计,设计出了适用的电桥电路,对测量系统的总体进行了设计,并且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的软件编程理论进行了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1.2 腕力传感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2.1 腕力传感器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1.2.2 Stewart 传感器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实现的基本理论2.1 引言2.2 Stewart 平台的基本原理2.3 并联腕力传感器的基本理论2.3.1 并联腕力传感器的总体结构2.3.2 传感器的力变换原理2.4 传感器各向同性和力解耦原理分析2.4.1 力雅可比矩阵条件数的定义2.4.2 力雅可比矩阵条件数的解析表达式2.4.3 力解耦原理分析2.5 ADAMS 静力学仿真2.5.1 ADAMS 虚拟样机技术介绍2.5.2 力雅可比矩阵的验证2.6 小结第三章 新型并联腕力传感器的结构设计3.1 引言3.2 传感器总体结构的设计3.2.1 各向同性准则设计3.2.2 传感器的量程设计3.2.3 刚性杆的结构设计3.2.4 附加弹性元件的结构设计3.3 小结第四章 附加弹性元件的结构优化4.1 结构优化方法概述4.2 附加弹性元件结构优化原理和方法4.2.1 附加弹性元件结构优化的原理4.2.2 附加弹性元件结构优化参数和方法的选用4.3 附加弹性元件结构优化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3.2 变形筋的长度对应变放大倍数的影响4.3.3 变形筋的厚度对应变放大倍数的影响4.3.4 变形筋的宽度对应变放大倍数的影响4.3.5 变形传递段的长度对应变放大倍数的影响4.3.6 变形传递段的厚度对应变放大倍数的影响4.3.7 变形传递段的宽度对应变放大倍数的影响4.4 附加弹性元件变形筋结构的二次优化4.4.1 变形筋的长度对应变放大倍数的影响4.4.2 变形筋的厚度对应变放大倍数的影响4.4.3 变形筋的宽度对应变放大倍数的影响4.5 优化结果分析4.6 本章小结第五章 传感器的结构动态性能分析5.1 对传感器进行结构瞬态动力学分析的目的和方法5.2 传感器的动态数学模型5.3 ADAMS 中传感器模型的建立5.3.1 创建传感器原始结构模型5.3.2 施加约束5.3.3 建立测量5.4 动态响应仿真方法5.4.1 阶跃响应法5.4.2 冲击响应法5.5 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5.5.1 时域动态性能指标5.5.2 频域动态性能指标5.5.3 时域与频域两种动态性能指标的关系5.5.4 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5.5.5 动态性能指标的数值计算5.6 小结第六章 传感器电路系统设计6.1 引言6.2 桥路设计6.2.1 电桥电路6.2.2 电桥输出6.2.3 电桥灵敏度6.2.4 电桥温度补偿原理6.2.5 电桥消除弯力影响原理6.3 测量系统设计6.3.1 测量系统总体设计6.3.2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简介6.3.3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6.3.4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的设计理论研究6.4 本章小结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1 总结7.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腕力传感器论文; 有限元论文; 附加弹性元件论文; 力雅可比矩阵论文; 动态性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