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莲藕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其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广阔。莲藕采后耐贮藏性差,褐变、衰老和腐败变质导致莲藕制品的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降低,制约着我国莲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以宝应莲藕为试验材料,围绕莲藕采后褐变生理、酶促褐变特性及其加工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以期为莲藕采后贮藏和加工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动态跟踪测定莲藕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呼吸强度、PPO活性、褐变度和水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莲藕采后贮藏期间,褐变度和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含量在不同温度下变化差异明显。与室温贮藏相比,冷藏条件下的莲藕褐变度和PPO活性较低,而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较高。室温和冷藏贮藏下莲藕的呼吸强度高峰分别出现在采后的第4 d和第15 d。莲藕褐变度与PPO活性之间、还原糖含量与呼吸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对莲藕样品进行预处理,切分后加入磷酸缓冲液于低温(4℃)下匀浆、离心,获得的粗酶液经初步纯化,即经过丙酮沉淀、硫酸铵盐析和透析后,获得了纯化倍数为5.6倍的PPO酶液。对分离得到的PPO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得到粗酶和初步纯化PPO的分子量分别为25.1 kDa和21.9 kDa;该PPO的最适pH值为5.4,最适温度为30℃,在pH值为6.07.0以及40℃以下,酶的稳定性较好;以儿茶酚为底物进行研究得出最适反应条件下Km值和Vmax值分别为15.08 mmol/L和49.02×103 U/min。3、鲜切莲藕进行保鲜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以单一抗氧化剂处理鲜切莲藕, PA和SDA的褐变抑制效果较好,并且PA、CA、AA和SDA对莲藕褐变抑制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2%、0.3%、0.1%和0.3%;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的复合抗氧化剂最佳组合为:0.1%PA +0.2%CA +0.1%AA+ 0.2%SDA。4、针对水煮莲藕的关键工艺流程,研究护色剂、硬化剂对水煮莲藕褐变及品质的影响,发现各护色剂最佳浓度及抑制作用顺序为: 0.25%EDTA> 0.5%CA>0.2%Vc>0.5%六偏磷酸钠;正交试验结果显示0.5%CA+ 0.1%Vc+ 0.2%EDTA这一抑制剂组合对莲藕的褐变抑制效果最佳;配合0.1%氯化钙硬化剂保脆,水煮莲藕品质显著优于对照组。5、选取水分活度(Aw)、酸度(pH值)以及氧化还原电势(Eh)作为可利用的栅栏因子,通过盐度、酸度和热力杀菌的交互作用,降低热力杀菌强度,既有效地解决高温杀菌造成的组织软烂和品质下降问题,也能使产品达到无菌标准的要求,且延长了产品的货架期。在莲藕食品加工中,选用3.5%的盐浓度,用柠檬酸将汤汁调至pH4.3,在90℃条件下杀菌10 min,处理后的莲藕样品在(37±2)℃恒温条件贮藏28 d无胀袋现象,在(15±2)℃恒温条件下可贮藏180 d以上。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板栗褐变控制方法研究现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8)
- [2].食品褐变的机理及控制[J]. 粮食加工 2020(02)
- [3].贮藏过程中荔枝罐头褐变的初步分析[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04)
- [4].影响鲜切马铃薯褐变相关酶及底物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01)
- [5].竹荪褐变机理的初探[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1)
- [6].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分析及护色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1)
- [7].普通丝瓜耐褐变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 2015(04)
- [8].双孢菇保鲜及抗褐变处理研究现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06)
- [9].施用米醋对水稻褐变穗(粒)的影响[J]. 现代农业 2012(06)
- [10].果蔬加工过程中褐变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11].速冻果丁防褐变时间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17(20)
- [12].马铃薯加工中褐变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3(03)
- [13].响应面法优化“黄元帅”苹果浓缩汁防褐变工艺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9(12)
- [14].前进农场水稻褐变穗的防治及发病规律研究[J]. 现代化农业 2015(09)
- [15].矿质元素对凤梨组培褐变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9)
- [16].甘薯加工中的褐变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 食品科学 2011(S1)
- [17].马铃薯抗褐变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02)
- [18].宣化马奶葡萄采后果实褐变机理的探究[J]. 保鲜与加工 2019(06)
- [19].板栗褐变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15)
- [20].速冻香蕉片防褐变处理工艺研究[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03)
- [21].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及护色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8(23)
- [22].贯叶金丝桃组培快繁中褐变问题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 2017(07)
- [23].德美亚1号玉米烘干褐变机理研究[J]. 粮食储藏 2015(06)
- [24].甘薯饮料褐变抑制工艺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10)
- [25].莲藕贮藏期间褐变生理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技 2008(07)
- [26].哈密瓜干贮藏期褐变风险分析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4)
- [27].充氮处理对荔枝酒氧化褐变的影响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0)
- [28].药食果蔬褐变机制及其干燥工艺研究现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1)
- [29].草菇保鲜新技术研究及褐变机理初探[J]. 食品科学 2009(04)
- [30].影响熟化板栗褐变的因素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