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转型背景下居住空间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开发区转型背景下居住空间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论文摘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开发区为谋求自身持续、快速发展,纷纷突破传统单一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思路,通过城市生活功能的植入,不断引领开发区走向新城,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和趋势,表现出典型的“中国特色”。开发区凭借着区位、土地、环境与价格等优势,开展的大规模住宅开发,使其短时间内进行了剧烈的居住空间变迁与社会阶层重组,城乡之间的身份差距迅速演变为城市内部的阶层差距,与城市其它地区相比,其社会-空间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然而针对开发区转型背景下居住空间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把其作为一个独立社会空间单元,对其居住空间的物质格局与社会关系的系统性研究。本文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实证案例,试图对转型背景下开发区居住空间宏观层面的空间形态与微观层面的社会关系进行关联研究,深入揭示开发区居住空间演进的综合动力机制,并提出相关规划对策,为构建产城融合的和谐新城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与建议。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1-2章,文章首先对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随后在回顾并总结前人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目前关于开发区居住空间的研究只是零星的见诸于相关研究中,作为开发区现状问题的一小部分被提及,且多聚焦于某一社会阶层居住空间特征的描述,从整体高度对开发区居住空间的研究还属空白。同时笔者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充分借鉴社会空间统一体、居住空间分异和新城市主义的理论基础并加以引申,以期有助于加深对开发区转型背景下的居住空间的认识,并对这一现象和趋势进行合理的解释与梳理。第二部分是实证研究,包括3-6章,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实证案例,首先从宏观层面对转型背景下开发区对南京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进行简单回顾与总结,而后依据发展时序把开发区居住空间演变过程划分为初步侵入、空间分化、多元极化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出开发区居住空间以优质自然景观为核心的“圈层+扇形”的结构模式与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空间背后的社会关系,笔者选取四个典型案例社区,对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基本属性、住房特征、交通与购物出行、社区交往与认同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社会经济属性居民的购房与出行行为、交往方式的选择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空间—社会”的关联分析。随后从政策、经济、社会和个体四个层面总结出开发区居住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现状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论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开发区由“区”向“城”转型,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强力干预下进行的,表现出典型的非内生性,开发区营造的只是一种居住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往往引导的只是住房本身的消费,没有上升到整体空间层面;第二,在以景观要素为核心的城市级差地租作用下,开发区居住空间呈现出以优质自然景观为核心的“圈层+扇形”的分布格局,高档住宅社区占据核心区位,安置房社区的离心趋势愈加明显;第三,伴随着开发区社区档次的提高,居民居住水平、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表现出由“生存型”向“舒适型”、“享受型”的梯度分化,社会距离进一步拉大,反映在空间上表现为更大尺度和更深层次的居住隔离;第四,在开发区,政府和市场凭借着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联合,严格把控住宅供给类型,是导致开发区居住空间隔离、社会阶层断裂的主要操盘手和推动者;第五,开发区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诸多问题纵然与其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但是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城市政府角色的转变,通过积极的政策与空间引导实现开发区住宅“景观+设施”双导向的空间布局,保证不同收入群体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尽可能降低开发区转型的社会成本,促进和谐新城建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1.3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2.2 调查区域与内容
  •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框架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开发区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开发区相关研究综述
  • 2.2.2 国内开发区相关研究综述
  • 2.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价
  • 2.3 国内外新城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国外新城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 2.3.2 国内新城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 2.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价
  • 2.4 理论基础
  • 2.4.1 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
  • 2.4.2 居住空间分异理论
  • 2.4.3 新城市主义
  • 第三章 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住空间演变与特征研究
  • 3.1 南京市开发区转型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 3.1.1 南京开发区发展概况
  • 3.1.2 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趋势
  • 3.1.3 开发区转型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 3.2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住空间演变过程
  • 3.2.1 开发区住宅类型划分
  • 3.2.2 开发区居住空间演变过程
  • 3.3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住空间分布特征
  • 3.3.1 以优质自然景观为核心的“圈层+扇形”分布格局
  • 3.3.2 高档住宅区以“圈层”结构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空间形态
  • 3.3.3 安置房社区以“斑块”的形态演绎出空间与社会的双重边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空间研究——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
  • 4.1 样本选择与概况
  • 4.2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基本属性与居住特征比较
  • 4.2.1 户主年龄、家庭结构与来源地
  • 4.2.2 文化程度、职业类型与家庭收入
  • 4.2.3 住宅面积、购房目的与考虑因素
  • 4.3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出行行为特征比较
  • 4.3.1 出行方式与通勤时间
  • 4.3.2 休闲购物与就医等日常出行
  • 4.4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交往与认同
  • 4.4.1 社交场所
  • 4.4.2 社区交往与社区归属感
  • 4.5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住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
  • 5.1 政策层面动力机制
  • 5.1.1 宏观层面:基石——土地制度与住房制度改革
  • 5.1.2 中观层面:动力——政府企业化与行政区划调整
  • 5.1.3 微观层面:催化剂——开发区管委会“小马拉大车”
  • 5.2 经济层面动力机制
  • 5.2.1 主城区的推力:旧城更新与大型设施建设力推郊区化
  • 5.2.3 开发区的拉力:廉价土地与优质景观助推高档社区开发
  • 5.3 社会层面动力机制
  • 5.3.1 信息化与消费型社会重塑居民生活方式
  • 5.3.2 社会阶层两极分化加剧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
  • 5.4 个体层面动力机制
  • 5.4.1 居民择居观念的转变
  • 5.4.2 居民择居能力与偏好
  • 5.5 综合动力机制
  • 第六章 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住空间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 6.1 现状主要问题
  • 6.1.1 拼贴的空间与错位的功能
  • 6.1.2 居住空间隔离与社会排斥
  • 6.1.3 空间剥夺加剧社会不公平
  • 6.1.4 社会网络断裂,邻里关系淡漠
  • 6.2 关于开发区居住空间发展趋势的思考
  • 6.3 关于开发区居住空间发展的对策研究
  • 6.3.1 混合居住——能否成为我国开发区缓解居住隔离的灵丹妙药?
  • 6.3.2 城市规划——应该对改善开发区“社会-空间”有所作为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 7.1.1 主要研究结论
  • 7.1.2 主要创新点
  • 7.2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重点
  • 7.2.1 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7.2.2 未来研究重点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附录1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调查问卷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研修转型背景下的混合式教科研活动——以嘉陵小学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4)
    • [2].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32)
    • [3].探索高校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支持系统的建立[J]. 教育现代化 2019(A1)
    • [4].精细化转型背景下《青岛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06)
    • [5].论在转型背景下的独立学院外语教育[J]. 黑龙江科学 2016(13)
    • [6].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光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物理通报 2017(09)
    • [7].课堂转型背景下的教师“站位”[J]. 小学数学教育 2017(Z2)
    • [8].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路径研究[J]. 知识文库 2018(03)
    • [9].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知音励志 2016(21)
    • [10].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结构性范式及形成逻辑[J]. 今日财富 2017(06)
    • [11].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玉雕人才培养思考[J]. 魅力中国 2017(07)
    • [12].转型背景下基于MOOC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 赤子(下旬) 2017(02)
    • [13].大环境下谈电竞教育[J]. 电子竞技 2017(17)
    • [14].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路径研究[J]. 魅力中国 2017(05)
    • [15].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法功能的转变与实现[J]. 法制与社会 2020(26)
    • [16].社会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特点及成因[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2)
    • [17].说明[J]. 南亚研究 2013(04)
    • [18].乡村转型背景下集体土地使用权改革的法制保障[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6(12)
    • [19].分析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绿色审计[J]. 商业故事 2015(34)
    • [20].上市公司半年报 折射经济新形势[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4(09)
    • [21].阅读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的专业素养构成与培养[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04)
    • [22].高校转型背景下生物专业的发展及出路[J]. 农业网络信息 2016(06)
    • [23].转型背景下林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6)
    • [24].转型背景下服务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 现代商业 2014(21)
    • [25].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1)
    • [26].社会转型背景下医患关系的变迁[J]. 理论界 2010(05)
    • [27].大力发展服务业——以经济转型背景下上海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构思为例[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
    • [28].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01)
    • [29].区域转型背景下的欧洲新城建设与特色营造[J]. 城市建筑 2017(15)
    • [30].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究[J]. 市场论坛 2016(09)

    标签:;  ;  ;  ;  ;  

    开发区转型背景下居住空间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