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0069
摘要:目的探索对于小儿的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护理中展开的个性化和全程化的医护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50例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接收并且治疗的小儿麻疹并发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依据这些患者入住我院时间的先后将他们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位患者。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探索两组的最终展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等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对于患者的医护效果,还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关键词:麻疹;重症肺炎;个性化全程护理;应用效果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飞沫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其次通过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传播,如: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传染性很强。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而其中,重症肺炎常常导致麻疹患儿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文以收治的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50例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接收并且治疗的小儿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依据这些患者入住我院时间的先后将他们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位患者。进行实验研究之前,征求了患儿的家属意见,并且签署知情书。所选患者经诊断体温均不低于38摄氏度,呼吸频率不低于每分钟48次,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患儿确诊为患有此类症状。常规组男17例,女8例;年龄0.5~6岁,平均年龄(4.5±1.0)岁;患病时间2~11天,平均患病时间(6.2±2.3)d。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0.4~7岁,平均年龄(6.4±2.7)d。这两组的对比出现的差异在数学统计学上意义不大。
1.2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相同的抗病毒、止咳、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科学的医疗手段。在此阶段,常规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呼吸道隔离、皮肤清洁等医护方式,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全程护理,实际过程:(1)根据监护人的状况展开适时的沟通,增强监护人对于此实验研究的认知,与他们一起进行相关护理工作,让他们安抚好孩子的情绪。(2)个性化全程护理。时刻关注患儿病症发作,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解决措施。对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困难的进行及时的排除呼吸道的痰并进行机械通气,对于心力衰竭的患儿进行全程24小时监护。(3)个性化全程心理疏导。注重患儿的心理健康,经常与患儿进行沟通,为他们量身定制个人餐饭,保证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1]。
1.3评价标准
观察常规组和观察组展现出的疗效,并结合其入住我院的时间。疗效评定:效果显著:治疗36小时内患儿的肺部没有鼓声,60小时内体温恢复常规水平,再无咳嗽、发热等症状;有效果:60小时内肺部没有鼓声,体温不高于37.8摄氏度,所有症状得到明显的治疗;无效:60小时内所有症状没有丝毫明显的缓解。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标准差(±s)来显示计量资料,应用X2来检验组间差异。两组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常规组无效为7例(28.0%),有效果为13例(52.0%),效果显著为5例(20.0%);观察组无效为1例(4.0%),有效果为16例(64.0%),效果显著为8例(32.0%)。经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84,p<0.0.5)。
2.2病症缓解及入住病房时间
观察组回复正常体温用时、麻疹症状消失用时及入住病房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尤其是在人群聚集的方,会通过飞沫、呼吸道分泌物传染。而且由于目前没有药物能够对其进行治疗,所以我国目前通过接种疫苗进行抗制[2]。而通过此次的实验研究证明,个性化全程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春峰.儿童重症麻疹肺炎[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9(12):811-813.
[2]朱凤芝.临床护理路径在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374-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