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杂蒽酮合成与应用研究

硫杂蒽酮合成与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硫杂蒽-9-酮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在紫外光固化材料、光引发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鉴于此,作者合成了一系列的硫杂蒽-9-酮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能。1、合成了42个化合物,其中24个为新化合物,对其进行了熔点、红外、紫外、核磁等表征;对化合物3进行了X-Ray单晶衍射分析,发现化合物为双分子体系,每个分子中存在3个平面,且3个平面几乎共面;分子中存在分子间氢键,使得整个分子形成一个网状三维结构。2、考察了不同因素对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与苯系物反应体系的影响,选择硫磷混酸体系,机械搅拌,反应温度60℃~90℃;n二硫代水杨酸:V浓硫酸:m五氯化二磷:n 苯系物=1mmol:10mL:3g:6mmol为反应条件进行化合物1-13的合成,产率为50%~93%;对含有羟基的化合物进行衍生,得到了29个化合物。3、测定了化合物1~42的荧光量子产率。发现化合物1的4位上引入羟基时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大大降低;化合物1的1位上引入羟基时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体系的乙醇溶液无荧光;当1、4位引入甲基或氯,体系荧光量子产率下降;在2位引入羟基或给电子基团时,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增加;在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下降;当3位引入给电子基时,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下降;2位引入的羟基被醚化或酰基化,体系的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加。4、对1位羟基进行醚化衍生,发现体系量子产率上升,验证了1位羟基的氢键作用对体系量子产率的影响。考察了1位含有羟基的化合物9、11、19、20荧光量子产率对酸碱的响应,进一步验证了1位羟基氢键对体系量子产率的影响。发现pH值在2~7之间时化合物9、11、19、20没有荧光发射光谱,当pH值大于8时其荧光强度有了明显的增加。当pH在10~12之间时,荧光强度达到一个最大值,最后荧光强度不变或略有下降,用pKa的测定及计算进行了解释。说明化合物9、11、19、20具有一定的酸碱光开关的作用,在pH<8时,荧光不出现,pH>8时荧光出现。5、考察了化合物9、11、19、20对Ag+、Bi3+、Hg2+、Pb2+、Cu2+五种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化合物9对Ag+无识别作用,对Cu2+、Bi3+、Hg2+、Pb2+都存在识别作用,且对Cu2+的识别在4×10-7-2×10-6mol/L之间成线性,线性关系良好R2=0.9967,所以化合物9可以用作Cu2+的含量分析,Ag+不干扰测定,但是Bi3+、Pb2+干扰测定,CHg2+<10-6mol/L时不干扰测定,CHg2+>10-6mol/L时干扰测定,样品测量的平均回收率为101%,测量的RSD=3.30%;化合物11对Ag+、Bi3+、Hg2+、Pb2+无识别作用,对Cu2+存在识别作用,且对Cu2+的识别在1×10-6-5×10-6mol/L之间成线性,线性关系良好R2=0.9939,化合物11可以用作Cu2+的含量分析,Ag+、Bi3+、Hg2++、Pb2+不干扰测定,样品测量的平均回收率为102%,测量的RSD=1.00%;化合物19、20对Cu2+、Ag+、Bi3+、Hg2+、Pb2+均无识别作用。6、考察了化合物9、11、19、20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化合物9、11、19、20与鲱鱼精DNA之间可能不发生作用,或发生作用但是氢键不改变,因此不能用作鲱鱼精DNA的荧光识别试剂;进一步考察了改变化合物9、11、19、20的浓度,溴化乙锭(EB)与DNA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发现化合物9、11、19、20对EB与DNA体系的荧光具有增强作用,说明化合物9、11、19、20可使EB识别DNA的灵敏度提高,具有用作荧光探针增敏试剂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硫杂蒽-9-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1.1 硫杂蒽-9-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 1.1.2 硫杂蒽-9-酮类化合物应用研究进展
  •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二章 硫杂蒽-9-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2.1 引言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3 目标产物的合成方法
  • 2.3.1 化合物1-10的合成
  • 2.3.2 化合物11、12的合成
  • 2.3.3 化合物13的合成
  • 2.4 合成讨论
  • 2.4.1 催化剂的选择
  • 2.4.2 化合物的纯化及讨论
  • 2.4.3 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硫杂蒽-9-酮类化合物衍生化反应
  • 3.1 引言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3 硫杂蒽-9-酮母环羟基的醚化衍生物的合成
  • 3.3.1 化合物14~24的合成
  • 3.4 硫杂蒽-9-酮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 3.4.1 化合物25、26、27、28的合成
  • 3.5 硫杂蒽-9-酮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
  • 3.5.1 化合物29、30、31、32、33的合成
  • 3.6 硫杂蒽-9-酮均三唑衍生物的合成
  • 3.6.1 化合物34、35、36、37的合成
  • 3.7 化合物34中活泼氨基的衍生化反应
  • 3.7.1 化合物38的合成
  • 3.7.2 化合物39、40、41、42的合成
  • 3.8 化合物14~42的合成结果讨论
  • 3.8.1 化合物25、26、27、28反应条件优化
  • 3.8.2 化合物35、36、37、38合成方法讨论
  • 3.9 小结
  • 第四章 化合物荧光性能研究与应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4.3 分析实验
  • 4.3.1 化合物1~42荧光量子产率测试实验
  • 4.3.2 pH值对化合物9、11、19、20荧光量子产率影响实验
  • 4.3.3 化合物9、11、19、20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实验
  • 4.3.4 化合物9、11、19、20对DNA的识别实验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化合物1~42的荧光量子产率测试结果与讨论
  • 4.4.3 化合物9、11、19、20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4 化合物9、11、19、20对DNA的识别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苄连氮桥联双硫杂杯[4]芳烃的合成[J]. 合成化学 2009(02)
    • [2].新型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J]. 合成化学 2014(03)
    • [3].硫杂杯[4]芳烃化学修饰的研究进展[J]. 分子科学学报 2011(05)
    • [4].1,3-氧硫杂环衍生物的合成[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7(03)
    • [5].1-(2-羟甲基-1,3-氧硫杂环戊基)吡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J]. 有机化学 2008(08)
    • [6].(硫杂)杯[4]芳烃缩氨基(硫)脲(桥联)衍生物的合成[J]. 有机化学 2009(08)
    • [7].硫脲基和席夫碱基取代的硫杂杯[4]芳烃的设计与合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8].硫杂杯芳烃类衍生物络合能力的探究[J]. 广州化工 2015(03)
    • [9].硫杂杯[4]芳烃八核钴构筑单元的三维框架结构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9(05)
    • [10].硫杂杯[4]荧光探针的离子识别及分子逻辑门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1)
    • [11].硫杂杯[4]芳烃酰胺型氮杂冠醚的合成[J]. 合成化学 2008(06)
    • [12].一种新型硫杂杯[4]芳烃冠醚衍生物的合成与配合性能[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3].含酰胺和席夫碱单元的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配合性能[J]. 化工新型材料 2014(07)
    • [14].硫杂环香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 2008(07)
    • [15].二硫杂环戊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化工 2010(06)
    • [16].新型1,3-二硫杂环戊烯酰胺衍生物的合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7].硫杂杯芳烃的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5)
    • [18].硫杂杯芳烃涂层毛细管柱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山东化工 2015(03)
    • [19].二硫杂[3.3]对环番单金属钌炔基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J]. 科学通报 2014(17)
    • [20].2,10,12-三甲基-6-氧-12H-双苯并基[d,g][1,3,2]-二氧硫杂八环合成和表征[J]. 化学世界 2008(06)
    • [21].含2-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烷的大环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 化学通报 2011(08)
    • [22].硅烷基取代苯并二硫杂环戊烯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J]. 化学研究 2009(04)
    • [23].选择性合成三取代乙氧羰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J]. 合成化学 2008(04)
    • [24].含氟硫杂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铅离子的荧光传感性质研究[J]. 有机氟工业 2012(04)
    • [25].基于四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荧光猝灭的Fe~(3+)光化学传感器研究[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6].硫杂冠醚的合成及其对废水中Ag(I)的选择性萃取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2)
    • [27].基于四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荧光熄灭的钴离子光化学传感器[J]. 应用化学 2013(04)
    • [28].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6(02)
    • [29].1,3-二硫杂环戊烯-4,5-二(对羧基)硫苄基-2-硫酮的合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30].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萃取性能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09)

    标签:;  ;  ;  ;  

    硫杂蒽酮合成与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