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作制度指在特定区域(地区、农场、农户)内,以种植业生产为核心,加上相关的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储藏等,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农作制度理论系统、农作制度分类(区)子系统、农作制度管理系统。随着农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从涉农系统的层次结构上探讨农作制度问题对促进耕作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和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的下降过渡地带,属喀斯特地貌区,对该区农作制度的研究对于西部高寒山区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是在对我国农作制度概念、发展、总体特征、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六盘水市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农作制度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六盘水市农作制度进行分区,提出六盘水市农作制度的发展方向、实施对策及建议。本研究是主要以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农业生产结构和发展方向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地质岩性、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生产水平、商品流向等因素,坚持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类似性,农业生产特征相对一致性及行政区域的完整性,按照地理方位、主要地貌类型、主要农业产品分段命名法,将六盘水市划分为5个综合农业区进行农林区域布局,分别为东部山地粮、油、猪、经济用材林工矿农业区(Ⅰ区),北部山地山源牛、羊、生态用材林、旱作城郊农业区(Ⅱ区);中部山地河谷、水源林、果树、经济、粮食区(Ⅲ区);西部山地高原牛、羊、水保坑木林工矿农业区(Ⅳ区),南部山地丘陵粮食、烟果、水保经济林区(Ⅴ区)。六盘水市农作制度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农业、林业、牧业用地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品;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区域布局。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农作制度的内涵和外延1.2 国内外农作制度研究进展1.2.1 国内农作制度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2.2 国外农作制度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2.3 国内外对农作制度分类及区划的研究1.2.4 国内外对农作制度管理的研究1.3 我国农作制度总体特征1.3.1 种植制度特征1.3.2 养殖制度特征1.3.3 农产品加工总体上比较落后1.3.4 农作制度经济技术特征1.4 农作制度主要问题1.4.1 水资源分布的时空不均1.4.2 人口增多,耕地减少1.4.3 农业生产环境总体质量下降1.4.4 管理落后,效益低下1.4.5 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1.4.6 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差,劳动力素质低1.5 我国农作制度发展方向1.5.1 优化区域农作制度布局1.5.2 推进技术进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1.5.3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等农村副业1.5.4 提高农产品质量1.5.5 保护资源,治理环境1.5.6 改善农村社会经济条件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研究区域及方法2.1 六盘水市区域特征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2.1 研究方法2.2.2 技术路线2.3 数据统计及分析2.3.1 数据调查、统计2.3.2 数据处理、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 六盘水市自然资源特征分析3.2 六盘水市社会经济条件分析3.3 六盘水市农作制度特征及现状3.3.1 种植制度3.3.2 养殖制度特征3.3.3 农产品加工业落后3.4 六盘水市农作制度存在问题分析3.4.1 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慢,优势主导产业不突出3.4.2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土地单产水平低3.4.3 农业生产条件差3.4.4 耕作制度落后3.4.5 农业科技力量薄弱,加工业不足3.5 六盘水市农作制度区域布局3.5.1 农作制度区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3.5.2 六盘水市农作制度区划的依据与原则3.5.3 六盘水市农作制度分区命名和范围3.5.4 六盘水市各农作区基本情况4 小结与讨论4.1 六盘水市农作制度发展方向4.1.1 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4.1.2 调整农业、林业、牧业用地结构4.1.3 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品4.1.4 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区域布局4.2 六盘水市农作制度发展建议4.2.1 加强农林区域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4.2.2 优化区域农业布局,培育山区特色农业4.2.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2.4 培育优质基本农田,为农林区域布局提供粮食保障4.2.5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减轻土地承载压力参考文献附件六 盘水市农作制度区域布局图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六盘水市论文; 农作制度论文; 种植业论文; 布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