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论文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经过多年来的文本解读,人们虽逐步摆脱了早期评价《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哲学思想“成熟”与“不成熟”的两极对立观念,但“简单地”把《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的哲学观点分解为“唯物主义”部分和“唯心主义”部分,论证马克思哲学思想“相对不成熟”的研究结论却并未从思想整体性上真正把握《1844年手稿》的性质。特别是以往忽视立足于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思想立场与思想目的进行《1844年手稿》的研究,以至没有超越西方学者研究《1844年手稿》的视野与结论,也没有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创想中充分实现研究《1844年手稿》的思想价值。在当代中国人未来发展的价值视域中,本文依据“以‘马’为本”的观念,转变以往研究《1844年手稿》的观念与方式,超越“理论前见”与“分析目的论”,以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主线展开《1844年手稿》的研读。本文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通过对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辩证性”觉解,破解人类存在的“历史之谜”,寻求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方式的现实途径,追求实现人类彻底的自由解放,从而在文本中初步实现了哲学思想原则、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思想观点与价值诉求的革命。本文在逻辑上以四个大的部分具体展开此种理解:第一部分,在思想总体层面判断与阐释《1844年手稿》的性质。在这一部分,着重论述《1844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的诞生地和秘密。《1844年手稿》作为马克思的第一部“经济学——哲学”批判文本,凸显了马克思融合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的“新哲学”研究方式,是马克思对“理论之谜”与“历史之谜”最初“科学”的解答,表达了马克思追求人类自由解放的理论旨趣。第二部分,研究马克思《1844年手稿》哲学革命的思想前提。马克思《1844年手稿》哲学革命具有内、外两方面思想基础。就外部基础而言,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化、宗教革命引发了哲学“世俗化”的变革趋向,康德哲学高扬的“理性自我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都成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资源;就内部基础而言,自《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研究期间,马克思逐步摆脱了哲学研究的抽象思辨语境,转向在现实生活中追求人类彻底的自由解放。第三部分,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的哲学批判及其哲学观特质。这是本文的核心。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的哲学批判具有“双重性”:就马克思发现人的生存方式特质、确立新的哲学原则来说,他着重阐释了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本然性”内涵,即感性实践活动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与对象“人化”的对象性活动;就马克思理解人类历史、寻求人类解放途径而言,他侧重对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实然性”分析,深刻揭示了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感性实践活动的历史特点,洞见了前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生命存在境遇,并合理地预想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共产主义变革趋向。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通过“双重性”的哲学批判,形成了“感性实践”观点的对象性思维方式与“主体性辩证法”,从而在文本理论内容的深层表达了与传统哲学异质的“感性实践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第四部分,研究马克思《1844年手稿》哲学革命成果的后续发展。这一部分主要选取了马克思哲学观形成的三个重要文本(《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具体研究。这三个文本的理论内容呈现出逻辑递进的关系,集中表达了马克思的哲学观是一种“新唯物主义”语境中的世界观,是在思想理论上具体展开“实践观点”的总体观念,是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初创的“感性实践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思想特点与精神实质的深化与拓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为什么研究《1844 年手稿》?
  • 1. 我们是否“读懂”了《1844 年手稿》?
  • 2. 从当代中国的理论需求来研究《1844 年手稿》
  • (二) 转变研究《1844 年手稿》的观念与方式
  • 1. 回到《1844 年手稿》本身
  • 2. 研究《1844 年手稿》的“经济学”与“哲学”双重维度
  • 一、《1844 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 (一) 马克思的第一部“经济学——哲学”批判文本
  • 1. 第一部“经济学——哲学”批判文本的著作特征
  • 2. 马克思“新哲学”的研究方式——“经济学——哲学”批判
  • (二) 马克思对“理论之谜”与“历史之谜”的最初“科学”解答
  • 1. “感性实践”活动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基本原则
  • 2. 马克思“新哲学”的历史性意向与特质
  • (三) 马克思在“新哲学”理念中融合“理性”与“价值”之双重尺度
  • 1. 人的生命的双重尺度之“理性”与“价值”
  • 2. 马克思“新哲学”的理论旨趣——“为价值而理性”
  • 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基础
  • (一) 近代西方的宗教革命与哲学之批判特质的凸显
  • 1. 近代西方的宗教革命与哲学主题的转变
  • 2. 近代哲学之“理性批判”特质的凸显
  • 3.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哲学启示
  • (二) 前《1844 年手稿》批判时期马克思的哲学观
  • 1. 在“自我意识”的自由中实现“世界”与“哲学”的互动
  • 2. 从彼岸世界真理的思辨到此岸世界人类解放的追求
  • 3. 马克思哲学观的思想特点
  • 三、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上)——从“抽象劳动”的人到“感性实践”活动的人
  • (一) 马克思对“抽象劳动”观点之理论前提与实质的分析与批判
  • 1.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抽象劳动”观点之理论前提的分析
  • 2. 马克思对黑格尔“抽象劳动”观点之理论前提的分析
  • 3.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与黑格尔哲学中“抽象劳动”内涵的批判
  • (二) 人的“感性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对象性”活动
  • 1.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学说肯定与隐蔽的批判
  • 2. 生产劳动是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第一个历史性“感性实践”活动
  • 3. 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对象性”活动——人的感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 (三) 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人的感性实践性与人性的统一
  • 1. 西方传统哲学理解人的“抽象化”思想观点
  • 2. “类本质”表征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具体的人”的存在特性
  • 四、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下)——从“理性的历史”观念到“自然的历史”观念
  • (一) 马克思变革西方传统哲学解释历史的原则
  • 1. 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的历史”观念的分析与批判
  • 2. 马克思解释历史的原则——人的劳动实践活动
  • (二) 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特点的分析与批判
  • 1. 马克思揭露前“共产主义”社会之“异化”的历史特点
  • 2. 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历史特点的分析与批判
  • 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分析与批判
  • 4. 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经济学”与“哲学”的双重批判
  • (三)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历史性预想与诠释
  • 1. 马克思对各种“共产主义”思想的分析与批判
  • 2. 马克思从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阐发“共产主义”的内涵
  • 3. 《1844 年手稿》中“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区别
  • (四) “自然的历史”观念是人的社会性与历史性统一的生命生成观念
  • 五、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成果——初拟“感性实践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
  • (一) 马克思变革哲学观念的根本是新思维方式的形成
  • 1. 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观点的“物性逻辑”思维方式
  • 2. 马克思确立“感性实践”观点的“人性逻辑”思维方式
  • (二) “感性实践”活动的辩证法是马克思新哲学观的思想逻辑与思想方法
  • 1. 马克思确立辩证法之人的生命活动的理论根基
  • 2. 马克思的“主体辩证法”——人的生命活动自我否定的思想逻辑
  • (三) “新唯物主义”哲学观超越西方传统哲学观的理论特点
  • 六、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演进——“实践观点”世界观的形成
  • (一)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深化“实践观点”
  • (二)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实践观点”的世界观
  • (三)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发挥“实践观点”的世界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舞世界[J]. 尚舞 2012(07)
    • [2].舞·瞬[J]. 尚舞 2014(09)
    • [3].由“手稿学”想到档案学[J]. 上海档案 2017(08)
    • [4].新发现的茅盾、老舍手稿[J]. 现代中文学刊 2019(06)
    • [5].蔡小容手稿[J]. 文学自由谈 2020(01)
    • [6].萨空了家属捐赠手稿记[J]. 档案春秋 2020(03)
    • [7].数学达·芬奇(3):手稿中科学问题中的数学[J]. 科学 2020(01)
    • [8].《奥林匹克宣言》手稿以880万美元拍卖[J]. 中国拍卖 2020(01)
    • [9].手稿文献研究:新文学史料研究的新增长点[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0(02)
    • [10].手稿[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0(04)
    • [11].段娜手稿设计[J]. 西部皮革 2019(03)
    • [12].《设计手稿》[J]. 大众文艺 2019(07)
    • [13].刘慈欣手稿[J]. 中国文学批评 2019(03)
    • [14].数学达·芬奇(1):生平及手稿[J]. 科学 2019(05)
    • [15].天价手稿[J]. 方圆 2017(22)
    • [16].李晓晗手稿设计[J]. 西部皮革 2017(23)
    • [17].张兰惠手稿设计[J]. 西部皮革 2017(23)
    • [18].田心怡手稿设计[J]. 西部皮革 2017(23)
    • [19].手稿[J]. 钟山风雨 2018(02)
    • [20].过程之美 傅中望雕塑手稿研究[J]. 东方艺术 2018(07)
    • [21].维娜·潘东手稿作品[J]. 西部皮革 2018(11)
    • [22].手稿[J]. 钟山风雨 2018(04)
    • [23].翻译手稿研究:问题与方法[J]. 外语教育研究 2018(02)
    • [24].公共图书馆手稿征集的实践与思考--以桂林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界 2018(03)
    • [25].段娜手稿设计[J]. 西部皮革 2017(07)
    • [26].吴作成手稿设计[J]. 西部皮革 2017(07)
    • [27].记录·手稿[J]. 东方艺术 2017(03)
    • [28].手稿·手稿之二[J]. 武汉文史资料 2017(04)
    • [29].手稿之二[J]. 武汉文史资料 2017(04)
    • [30].佛像手稿之四[J]. 武汉文史资料 2017(04)

    标签:;  ;  ;  ;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