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

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

论文题目: 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作者: 杨海玲

导师: 曾勇庆

关键词: 莱芜猪,肉品品质,脂肪酸,脂肪代谢酶活性,发育规律,肌纤维,肌内脂肪

文献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莱芜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具有肉质优良,肉味浓郁香鲜等宝贵种质特性。为了观测和分析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机制,本课题以40~90kg 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为试验对象(n=6),分为试验一和试验二两部分,分别运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学方法探讨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规律和特点。试验一采用生物化学方法观测了不同体重阶段莱芜猪肌内脂肪酸组成规律及其与肉质特性的关系,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相关关系;试验二采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不同体重阶段莱芜猪肌内脂肪细胞及肌纤维的发育性变化。研究结果如下: 脂肪酸组成:随着体重的增大,莱芜猪肌肉中的总饱和脂肪酸(SFA)总量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总不饱和脂肪酸(UFA)总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总脂含量增加显著(P<0.01);各种SFA在各体段差异不显著;在UFA中,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及亚油酸的比例显著下降(P<0.01),花生烯酸比例先下降后稍有上升,含量最多的油酸比例显著增加(P<0.01)。随着体重的增加,莱芜猪肌肉中的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总脂、棕榈酸、棕榈烯酸的比例显著高于新莱芜猪(P<0.01),而PUFA总含量、硬脂酸、亚油酸、花生烯酸的比例显著低于新莱芜猪(P<0.05),其它组分则差异不显著。不同体重时两品种脂肪酸组成差异也较大。莱芜猪肌肉中的PUFA总量与总脂、水分、失水率、大理石纹评分相关显著;总脂与水分大理石纹相关极显著(P<0.01);SFA、UFA总量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极显著相关。结果表明:油酸比例的增加可能有助于脂肪沉积期脂肪积累;猪肌内脂肪积累与肌肉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差异有关。 脂肪代谢酶活性: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P<0.01);ICDH活性在60~70kg时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MDH活性规律不明显;脂肪分解酶中激素敏感脂酶(HSL)的活性先降后升,70~80kg时活性最高。背膘中合成酶MDH活性显著高于ICDH活性(P<0.01);MDH和ICDH活性都是先降后升,但总体升降幅度不大;HSL活性40~50kg基本稳定,而后逐步增强。肝脏组织中合成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MDH活性(P<0.01);ICDH、MDH活性逐渐升高,至60kg以后其活性趋于稳定,脂肪分解酶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不明显。肌肉组织中的MDH、HSL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肝脏组织中的MDH、ICDH与肌内脂肪含量

论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试验一 莱芜猪肌肉内脂肪沉积的生物化学研究

1 试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肌肉脂肪酸组成

3.1.1 莱芜猪肌肉脂肪酸组成发育性变化

3.1.2 不同体重莱芜猪与新莱芜猪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对比

3.1.3 莱芜猪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肉质特性的相关分析

3.2 脂肪代谢酶的活性

3.2.1 莱芜猪肌肉组织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

3.2.2 莱芜猪背膘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

3.2.3 莱芜猪肝脏组织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

3.2.4 莱芜猪脂肪代谢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及背膘厚的关系

4 讨论

4.1 肌肉脂肪酸组成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4.2 脂肪代谢酶

4.2.1 酶活性测定的独特性

4.2.2 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的活性

5 小结

试验二 莱芜猪肌肉内脂肪组织发育性变化的研究

1 试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2.2 冰冻切片的制作及染色方法

2.3 标本测量及求法

2.4 肉质指标的测定

2.5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肌内脂肪细胞的发育性变化

3.1.1 肌内脂含量发育性变化

3.1.2 不同时期肌内脂肪细胞染色(见附录)

3.1.3 肌内脂肪细胞的发育性变化

3.1.4 肌内脂肪细胞数目的发育性变化

3.1.5 莱芜猪脂肪细胞体积、数目与肌内脂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2 肌纤维发育性变化

3.2.1 莱芜猪与新莱芜猪肌纤维直径发育性变化

3.2.2 莱芜猪与新莱芜猪肌纤维生长参数

3.2.3 莱芜猪与新莱芜猪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发育性变化

3.3 莱芜猪脂肪细胞、肌纤维直径与肉质性状间的相关

4 讨论

4.1 肌内脂肪组织与脂肪细胞的生长

4.2 肌内脂肪细胞周围组织对细胞发育的影响

4.3 肌纤维的发育及不同类型肌纤维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4.3.1 肌纤维的发育

4.3.2 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发育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猪肌肉组织Col3a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胶原的影响[D]. 包新见.山东农业大学2006
  • [2].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抗氧化性能及肉质特性的研究[D]. 李华.山东农业大学2009
  • [3].不同品种及其杂交组合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D]. 李宏新.沈阳农业大学2016
  • [4].养猪生产中添加铬制剂的负面效应研究[D]. 蹇慧.西南大学2007
  • [5].饲粮粗蛋白水平日动态饲喂对育肥猪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D]. 林琦雄.湖南农业大学2016
  • [6].猪肌肉组织特异性诱导表达系统的构建和检测[D]. 杨永兰.华中农业大学2013
  • [7].野莱F1代猪肉品品质研究[D]. 王宪龙.山东农业大学2011
  • [8].莱芜猪蛋白质代谢参数、需要量及生长规律的研究[D]. 钱鑫.山东农业大学2016
  • [9].莱芜猪肉质相关基因多态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姜伟.山东农业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荣昌猪肉品质和肌内脂肪代谢的影响[D]. 张艳芳.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 [2].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相关性研究[D]. 刘晓妍.四川农业大学2004
  • [3].不同品种鸡的肌纤维发育规律及其与肉质的关系[D]. 刘冰.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鸡心脏、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D]. 李文娟.新疆农业大学2005
  • [5].猪MSTN基因和MEF2D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关联性研究[D]. 陈磊.四川农业大学2005
  • [6].饲喂褪黑激素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的影响[D]. 彭焕伟.四川农业大学2005
  • [7].维生素A对肉牛肌内脂肪沉积及ACC/HSL、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D]. 张幸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8].猪LPL和HSL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肌内脂肪关系的研究[D]. 王刚.山东农业大学2006
  • [9].猪H-FABP和A-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性状关系的研究[D]. 王存芳.山东农业大学2002
  • [10].姜曲海瘦肉型品系仔猪的生长发育、肉质及肌肉组织学动态变化的研究[D]. 李庆岗.扬州大学2004

标签:;  ;  ;  ;  ;  ;  ;  

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