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论文-雷礼纲,曹玉昆

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论文-雷礼纲,曹玉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林业产业大省,经验,做法

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雷礼纲,曹玉昆[1](2013)在《非森林资源丰富地区建成林业产业大省经验与做法——以江苏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非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成为林业产业大省的经验与做法。江苏省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实施五项重点林业产业工程,推动了全省林业产业的发展。2010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1560亿元,以占全国0.7%的林地,创造了占全国7%的林业产业产值,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特色明显、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3年01期)

冯菁[2](2007)在《丰裕中的贫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森林覆盖率大于30%作为指标,对我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进行筛选,共有637个县(市)作为森林资源丰富地区入选,以人均GDP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以这637个县(市)的人均GDP值作为依据,计算出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丰富地区人均GDP值,并进行了排名,其结论是各省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均GDP排名与各省人均GDP排名是有差异的;全国和各省的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均GDP明显低于全国和各省人均GDP。全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均GDP(5323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6547元)的81%,相差近1224元,由此得出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本文对目前在研究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中广泛使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介绍,并将其应用于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中,结合国家所做出的我国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判断,由此确定我国的林业发展刚刚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本文以人均GNI为划分依据,将世界上218个国家中可以查到统计数据的159个国家划分为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研究其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高收入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的关系。(2)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森林覆盖率呈负相关系。(3)低收入国家这两个指标也呈正相关。(4)低收入国家的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较其它两类国家更为紧密,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等资源对经济的贡献力量逐渐在减弱。同时,森林提供物质产品的重要性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低,其提供的非物质产品的重要性会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强。同时,以人均GDP当年的平均值6547元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的637个森林资源丰富县划分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县中共有90个县的人均GDP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而其它547个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即经济发达的森林资源丰富县占14.13%,而经济欠发达的森林资源丰富县占85.87%。并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森林覆盖率与人均GDP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1)经济发达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虽然不大,但基本趋势是呈负相关的关系;(2)在欠发达地区,人均GDP与森林覆盖率呈正相关系,相关性较之发达地区明显。对比世界各国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与中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森林覆盖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但是世界各国的相关系数要小于中国的,这可能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有关。通过纵向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本文得出了天然林资源与经济发展呈“U”字型模式,人工林资源与经济发展呈“S”型模式的结论,并根据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与经济发展的模式拟合出我国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变化模式图。并指出我国现在在模式图中所处的位置。本文还指出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均衡的特点:(1)不同省份森林丰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同一个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伴生现象严重;(3)各森林资源丰富县之间差异大。本文对森林资源丰富地区中191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进行了研究,全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森林资源丰富县比率29.98%,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贫困县比率水平21.09%,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贫困率较高。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各省森林资源丰富县与森林资源丰富县中的贫困县之间的相关性关系R=0.7316;各省的贫困县与森林资源丰富县中的贫困县之间的相关关系R=0.7658。总结了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贫困县分布的特点:(1)不均衡性;(2)民族性;(3)山区性,偏远性;(4)受政策影响大。论文分析了森林资源为何没有给当地带来富裕的原因。通过聚类分析,阐述了不同区域的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扶贫模式。即华北及中原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借助靠近大城市和人口众多的区位特点,主要开展开发式扶贫模式;西北地区应开展政府为主导的扶贫开发模式,以政府为主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西南和东北森林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应开展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及开发式扶贫(主要发展旅游业和生态产业),对于一些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应开展异地迁移扶贫模式;华南和东南主要以开发式扶贫模式和发展式扶贫模式为主。论文分第7章为案例分析,湖南省是我国森林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以湖南省为例,尝试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的县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排序,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湖南省县域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湖南省88个县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最后用可持续“晴雨表”法,对湖南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判断,即湖南省88个县中没有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县,有6个县属于基本可持续发展,大部分县属于基本不可持续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类型。(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7-04-01)

赵永新[3](2001)在《为了雪域高原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拉萨河畔林木葱茏 从拉萨到贡嘎机场的拉贡公路与西藏最长的河流雅鲁藏布江蜿蜒并行(过曲水大桥往东北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拉萨河)。放眼望去,河滩上大片大片的杨树林如一幅幅美丽的油画,(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1-10-23)

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森林覆盖率大于30%作为指标,对我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进行筛选,共有637个县(市)作为森林资源丰富地区入选,以人均GDP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以这637个县(市)的人均GDP值作为依据,计算出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丰富地区人均GDP值,并进行了排名,其结论是各省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均GDP排名与各省人均GDP排名是有差异的;全国和各省的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均GDP明显低于全国和各省人均GDP。全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均GDP(5323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6547元)的81%,相差近1224元,由此得出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本文对目前在研究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中广泛使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介绍,并将其应用于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中,结合国家所做出的我国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判断,由此确定我国的林业发展刚刚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本文以人均GNI为划分依据,将世界上218个国家中可以查到统计数据的159个国家划分为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研究其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高收入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的关系。(2)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森林覆盖率呈负相关系。(3)低收入国家这两个指标也呈正相关。(4)低收入国家的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较其它两类国家更为紧密,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等资源对经济的贡献力量逐渐在减弱。同时,森林提供物质产品的重要性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低,其提供的非物质产品的重要性会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强。同时,以人均GDP当年的平均值6547元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的637个森林资源丰富县划分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县中共有90个县的人均GDP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而其它547个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即经济发达的森林资源丰富县占14.13%,而经济欠发达的森林资源丰富县占85.87%。并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森林覆盖率与人均GDP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1)经济发达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虽然不大,但基本趋势是呈负相关的关系;(2)在欠发达地区,人均GDP与森林覆盖率呈正相关系,相关性较之发达地区明显。对比世界各国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与中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森林覆盖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但是世界各国的相关系数要小于中国的,这可能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有关。通过纵向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本文得出了天然林资源与经济发展呈“U”字型模式,人工林资源与经济发展呈“S”型模式的结论,并根据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与经济发展的模式拟合出我国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变化模式图。并指出我国现在在模式图中所处的位置。本文还指出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均衡的特点:(1)不同省份森林丰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同一个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伴生现象严重;(3)各森林资源丰富县之间差异大。本文对森林资源丰富地区中191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进行了研究,全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森林资源丰富县比率29.98%,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贫困县比率水平21.09%,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贫困率较高。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各省森林资源丰富县与森林资源丰富县中的贫困县之间的相关性关系R=0.7316;各省的贫困县与森林资源丰富县中的贫困县之间的相关关系R=0.7658。总结了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贫困县分布的特点:(1)不均衡性;(2)民族性;(3)山区性,偏远性;(4)受政策影响大。论文分析了森林资源为何没有给当地带来富裕的原因。通过聚类分析,阐述了不同区域的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扶贫模式。即华北及中原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借助靠近大城市和人口众多的区位特点,主要开展开发式扶贫模式;西北地区应开展政府为主导的扶贫开发模式,以政府为主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西南和东北森林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应开展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及开发式扶贫(主要发展旅游业和生态产业),对于一些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应开展异地迁移扶贫模式;华南和东南主要以开发式扶贫模式和发展式扶贫模式为主。论文分第7章为案例分析,湖南省是我国森林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以湖南省为例,尝试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的县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排序,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湖南省县域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湖南省88个县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最后用可持续“晴雨表”法,对湖南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判断,即湖南省88个县中没有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县,有6个县属于基本可持续发展,大部分县属于基本不可持续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雷礼纲,曹玉昆.非森林资源丰富地区建成林业产业大省经验与做法——以江苏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3

[2].冯菁.丰裕中的贫困[D].北京林业大学.2007

[3].赵永新.为了雪域高原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1

标签:;  ;  ;  ;  

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论文-雷礼纲,曹玉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