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改良纤维蛋白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拔牙,种植位点骨量保存,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骨胶原
改良纤维蛋白胶论文文献综述
季丽玢,林长峤,张倩,赵秀玲[1](2019)在《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种植位点骨量保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在拔牙后种植位点骨量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需拔除磨牙的99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3颗牙齿,其中A组拔牙后自然愈合,B组拔牙窝内填塞APRF块,上覆APRF膜,C组拔牙窝内填塞骨胶原(Bio-college)。比较A组和B组、B组和C组患者之间拔牙前与拔牙后叁个月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和B组、B组和C组患者进行拔牙前和拔牙后叁个月其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变化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PRF能够有效减少磨牙拔除后种植位点的骨量吸收,但是,较Bio-college进行种植位点保存效果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08期)
俞媛媛,韩佳吟,陈莉丽,雷利红[2](2019)在《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浓缩生长因子促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作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APRF和CGF纤维蛋白结构、生长因子含量及释放规律。同时,进一步观察两者联合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和牙周植骨术在牙周骨缺损再生治疗中的效力差异,以期为临床再生手术中血小板浓缩物(concentrated platelet,PC)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APRF、CGF和对照组PC凝胶内部的纤维蛋白结构,并采用ELISA法检测叁者第1、3、7(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期刊2019-07-20)
罗艺,王恩群,许雅婷,任伟[3](2019)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下颌智齿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提取方法已经确定,其组织结构及成分也得到研究。已有动物实验证实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以与成骨细胞有协同作用,促进新骨形成。目的:提取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观察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对下颌智齿拔除后相邻下颌第2磨牙远中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口腔科的48例单侧下颌第3磨牙近中阻生或水平阻生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拔除第3磨牙,清理拔牙窝,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同期在第2磨牙远中面放入由患者自体血制成的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对照组拔牙后不放任何材料。治疗后1,2,3,4个月复诊,评估患者相邻下颌第2磨牙牙周情况,包括牙周探诊和影像学分析。治疗后第4个月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及锥形术CT。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和对照组在相邻第2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上没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第4个月,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骨密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骨获得量显着大于对照组(P <0.05);③结果说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下颌智齿拔除后下颌相邻第2磨牙远中骨缺损修复中有良好的促进成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罗艺[4](2019)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修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下颌智齿又称为下颌第叁磨牙,位于牙列的末端,随着人们食用的食物越来越精细,颌骨骨量与牙量的退化不对称,颌骨不足以容纳那么多的牙齿,导致智齿常因为软组织或硬组织的阻挡而发生阻生。阻生的智齿可以引发智齿冠周炎或相邻第二磨牙的牙体和牙周疾病,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Platelet-rich fibrin,A-PRF)是二代血小板浓缩制品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的改良版,在PRF的基础上,采用低速延时的方法,得到更为疏松的结构,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PRF由患者的自体血制成,不添加任何生物制剂,排除了免疫排斥和感染的风险,不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其制备过程简便易行,而且价格低廉,容易在临床得到推广。本实验提取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研究A-PRF凝胶对下颌智齿拔除后相邻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单侧下颌智齿近中阻生或水平阻生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编号,奇数的为A-PRF组,偶数的为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A-PRF组拔牙术后同期于拔牙创内植入由患者自体血制成的A-PRF,对照组拔牙术后拔牙创内不知如任何物质。实验方法:所有48名患者术前均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及锥形术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术前评估智齿的阻生类型、牙根情况及牙槽骨缺损情况,局部麻醉下给与患者拔除阻生牙,A-PRF组在拔除阻生牙的同时采集自体静脉血,以1500r/min的转速离心14分钟,得到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等阻生牙拔除后,将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填入拔牙创内,等待牙槽窝内血液充盈,采用半8字交叉缝合法严密缝合创口。对照组手术方法与A-PRF组相同,拔牙创内不填入任何物质。术后1、2、3、4个月前来复诊,检查愈合情况,检查牙周情况,术后第4个月行牙周探诊检查,评估第二磨牙的牙周情况,并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和锥形术CT。影像学分析:将全口曲面断层片和CBCT的矢状面图像导入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Motic medical 6.0中,测定两个区域的灰度值,骨缺损区和空白区两个区域,将骨缺损区和空白区两个区域的灰度值相减,得出的值为实际灰度值。在系统中选择手动分析灰度值模式,选定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区域,将区域大小定为(3*3)cm2,该系统即可自动计算出该区域平均灰度值,可反映该区域骨密度情况。记录第二磨牙术后远中牙槽骨平均灰度值;行CBCT检查,记录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颊轴角、舌轴角及牙槽骨嵴顶至釉牙骨质交界处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并与术前记录对比,两次记录之差值记为骨获得量。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两组性别分布、左右侧部位、第叁磨牙阻生类型采用卡方检验来比较之间的关系,两组年龄与第叁磨牙阻生类型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来比较。分析前对所有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测量数据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8例患者,治疗过程均未发生丢失情况,全部进入实验结果分析。所有收集患者年龄为18~59岁;男26人,女22人;左侧25人,右侧23人;A-PRF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在性别分布、阻生类型与左右侧部位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与阻生类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示:A-PRF组和对照组在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上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个月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及CBCT检查测量结果分析,A-PRF组缺损区骨灰度值与对照组骨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RF组与对照组骨获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以促进骨组织形成,有利于骨组织的愈合;在拔除第叁磨牙同期植入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以有效的促进第二磨牙远中骨组织再生修复。(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郑锐,谢静,芦帅,孙勇[5](2019)在《β-磷酸叁钙复合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成骨:影像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研究证明多种骨替代材料与血液衍生物联合应用均具有更好的成骨作用。现阶段国内外均未见关于β-磷酸叁钙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相关报道。目的:观察β-磷酸叁钙复合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用于骨缺损修复的成骨特点及效果。方法:将39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均在兔双侧后肢股骨髁外侧面制备6.0 mm×8.0 mm的柱状临界性骨缺损,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n=12)骨缺损中填入兔自体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碎屑,β-磷酸叁钙组(n=12)填入β-磷酸叁钙颗粒,复合组(n=12)填入β-磷酸叁钙颗粒与兔自体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碎屑的等质量混合物,空白组(n=3)不填入任何材料。术后1,2,3个月获取完整股骨段,拍摄X射线片后进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骨保护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X射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圆形透射影从边缘向中心密度逐渐增高,β-磷酸叁钙组和复合组圆形阻射影从边缘向中心密度逐渐降低,最后密度都接近周围天然骨或者与周围天然骨一致;(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4组均有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骨保护素蛋白阳性表达,相同时间点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与骨保护素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比较为:复合组>β-磷酸叁钙组>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空白组(P均<0.05);(3)结果表明,β-磷酸叁钙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应用时的成骨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李雪梅,张雨诗,钟科,芦帅,陈跃[6](2019)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β-磷酸叁钙复合物诱导骨再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platelet-rich fibrin,A-PRF)与β-磷酸叁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物诱导骨再生的效果。方法雌性新西兰兔32只,取耳中动脉血制备A-PRF;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制备双后肢股骨髁骨缺损模型(直径6 mm,深8 mm)后,A、B、C、D、E组(n=6)分别采用不同比例(1∶1、2∶1、4∶1、1∶2、1∶4,V/V)APRF与β-TCP复合物修复,F组(n=2)不作处理。术后8、12周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Micro-CT观测,其中A~E组于Micro-CT图像测量新生骨相关指标,包括骨体积/组织体积(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同时A~E组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测量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大体及X线片观察示,各组术后12周表面骨质形成均优于8周;同时间点B组骨缺损修复以及新骨形成情况均优于其他组。Micro-CT测量示,术后8、12周时,B组新生骨小梁最多,且排列紧密,其中BV/TV、Tb.N、Tb.Sp优于其他组(P<0.05)。组内术后12周B组Tb.N及Tb.Th, C组BV/TV及Tb.Sp、D组Tb.Sp与8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示,术后8、12周,B组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C组最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12周时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大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RF与β-TCP复合物可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并且以2∶1 (V/V)比例复合成骨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丹,闵昌琴,芦帅,陈跃,孙勇[7](2019)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β-磷酸叁钙诱导的新生骨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前期兔临界性骨缺损修复实验显示,β-磷酸叁钙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材料可诱导新生骨形成,促进骨组织的修复,效果优于单独使用β-磷酸叁钙或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目的:进一步探索β-磷酸叁钙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材料引导的新生骨与种植体骨整合性能。方法:取18只日本大耳兔(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建立双侧股骨髁部骨缺损模型(直径6 mm、深度10mm),随机分3组:β-磷酸叁钙组将β-磷酸叁钙材料填入骨缺损处,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将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入骨缺损处,复合组将质量比为1∶1的β-磷酸叁钙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混匀,填入骨缺损处;材料植入后3个月,植入DIO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第4,12周获取带种植体的新生骨标本,进行Micro-CT及种植体推出实验,检测骨结合界面质量与推出最大荷载值。结果与结论:(1)Micro-CT检测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新生骨量逐渐增加,并且复合组植入后第4,12周的新生骨量多于β-磷酸叁钙组、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P <0.05);(2)种植体推出实验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最大推出力增加,并且复合组植入后第4,12周的最大推出力高于β-磷酸叁钙组、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P <0.05);(3)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应用,β-磷酸叁钙与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材料可优化新骨与种植体的结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雷利红[8](2018)在《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浓缩生长因子促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作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牙周炎是一种以菌斑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牙周支持组织炎症破坏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已发展成为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也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系统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治疗的最大难点就在于牙周组织的重建和再生。临床上常用的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虽然有一定修复牙周缺损的作用,但仍有适应症有限、疗效欠佳、再生活性不足等缺陷。近年来,自体血液提取的血小板浓缩物(platelet concentrates,PC)因来源自身、安全无免疫原性、富含生长因子、再生活性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课题以目前最新的第叁代血小板浓缩物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 rich fibrin,APRF)和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为研究对象,观察两者的外在及内部结构、生长因子含量及释放规律;并将两者分别应用于临床再生手术,对其促牙周病损修复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探讨两种血小板浓缩物在牙周再生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比两者的实际再生效力,为临床牙周再生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为血小板浓缩物的应用选择提供参考。第一部分:APRF/IPRF/CGF中关键生长因子含量及释放规律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第叁代血小板浓缩物APRF、CGF纤维蛋白结构和生长因子含量的差异,探索不同性状(凝胶状、液态)血小板浓缩物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释放规律。方法:采用标准离心方案制备凝胶状的APRF、CGF和液态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并以常规离心机离心全血,获得凝胶状的对照组血小板浓缩物(对照组PC);通过肉眼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APRF、CGF及对照组PC凝胶的外形、质地及内部纤维蛋白结构;在四种血小板浓缩物中加入DMEM培养液,置于37℃恒温箱内孵育,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收集培养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方法检测其中生长因子PDGF-AB、TGF-β、VEGF和BMP-2水平。结果:肉眼观察可见APRF和CGF凝胶明显比对照组PC更密实,且与APRF相比,CGF凝胶致密度更高,表面更光滑,纤维蛋白层与红细胞层分界更清晰;电子显微镜可观测到APRF和CGF凝胶的纤维网络较对照组PC明显致密、有序,CGF的纤维蛋白交织度更高,APRF较CGF纤维蛋白网络稍显疏松。ELASA结果显示APRF和CGF组生长因子PDGF-AB、TGF-β、VEGF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PRF和CGF组PDGF和TGF-β1的释放量两组相近,而APRF组VEGF释放量明显高于CGF组,且APRF组在第7天后TGF-β1的释放浓度明显高于CGF组。IPRF的初始生长因子释放量较高,尤其是PDGF-AB。结论:APRF和CGF具备比常规离心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更稳定有序的结构。APRF的纤维蛋白网络虽然较CGF疏松,但其后期的生长因子释放量更多、释放更持续,提示APRF可能比CGF有更好的促组织修复再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部分:GTR联合APRF/CGF促牙周骨缺损再生修复的比较研究目的:目前对于APRF和CGF在牙周再生中临床应用研究较少,两者的实际疗效对比研究几乎没有报道。本研究将APRF和CGF以凝胶状和膜状两种形式应用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中,旨在探讨APRF/CGF在牙周再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效力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科行GTR联合APRF或CGF的重度牙周骨缺损病例30例,根据术中应用血小板浓缩物的不同,分为APRF+GTR组和CGF+GTR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牙周专科检查及CBCT,分析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影像学骨缺损底部位置(radiographicbone level,RBL)及骨内缺损深度(intrabony component,IC)等临床指数和影像学数值的变化,计算骨内缺损充填率,并进行治疗效果的组间差异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牙周临床指数PPD和CAL都获得了明显改善,APRF+GTR组和CGF+GTR组PPD分别平均减少4.33mm和4.60mm,CAL分别改善4.20mm和4.40mm;CBCT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骨缺损底部高度的增加和骨内缺损的充填,治疗后6月APRF+GTR组和CGF+GTR组骨内缺损深度分别平均减少5.11mm和4.71mm,骨内缺损充填率DEFECTFILL(%)分别达到87%和84%;两组间临床指数和影像学数值变化无明显区别。结论:GTR联合APRF或CGF治疗牙周骨内缺损可收获良好的临床效果,APRF和CGF可以帮助提升常规再生手术的疗效;APRF、CGF两种血小板浓缩物在牙周再生手术中的效用暂未观察到明显差异,后续仍需大样本的前瞻性试验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1-01)
杨智超,王熙,兰文娟[9](2018)在《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自体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在自体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我院患者41例(44颗牙)进行自体牙移植,按患者意愿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均为埋伏牙或阻生牙微创拔除后移植修复缺失牙。A组21例23颗牙采用自体牙移植并植入APRF,B组20例21颗牙单纯行自体牙移植。移植牙采用弹性钢丝固定,并于移植2周时进行根管治疗。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A组的成功率为91.3%,存留率为95.6%;B组的成功率为66.7%,存留率为90.5%。经χ~2检验,A组与B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P=0.043)、存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3,P=0.496)。结论 APRF在自体牙移植愈合过程中可以促进牙周软硬组织的愈合,提高自体牙移植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李明,李泽华,陈佳,顾斌,谢红炬[10](2017)在《改良纤维蛋白脂肪复合物治疗瘢痕性凹陷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自体纯化脂肪颗粒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注射移植对面部瘢痕性凹陷畸形进行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7例面部凹陷畸形患者,取自体脂肪经离心纯化,复合PRF,瘢痕粘连松解,局部注射填充。结果:患者术后局部畸形矫正满意,术区几乎无新增瘢痕,并且原有瘢痕质地有一定程度改善,脂肪供区无并发症发生。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无局部硬结、感染、脂肪液化。结论:应用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脂肪,能有效提高脂肪的成活率,减少移植后液化、坏死,是修复面部瘢痕性凹陷畸形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改良纤维蛋白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APRF和CGF纤维蛋白结构、生长因子含量及释放规律。同时,进一步观察两者联合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和牙周植骨术在牙周骨缺损再生治疗中的效力差异,以期为临床再生手术中血小板浓缩物(concentrated platelet,PC)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APRF、CGF和对照组PC凝胶内部的纤维蛋白结构,并采用ELISA法检测叁者第1、3、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良纤维蛋白胶论文参考文献
[1].季丽玢,林长峤,张倩,赵秀玲.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种植位点骨量保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9
[2].俞媛媛,韩佳吟,陈莉丽,雷利红.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浓缩生长因子促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作用的比较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牙周病与植体周病新分类·新理论·新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手册及论文汇编.2019
[3].罗艺,王恩群,许雅婷,任伟.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下颌智齿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4].罗艺.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邻牙远中骨缺损修复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9
[5].郑锐,谢静,芦帅,孙勇.β-磷酸叁钙复合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成骨:影像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6].李雪梅,张雨诗,钟科,芦帅,陈跃.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β-磷酸叁钙复合物诱导骨再生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
[7].刘丹,闵昌琴,芦帅,陈跃,孙勇.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β-磷酸叁钙诱导的新生骨整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8].雷利红.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浓缩生长因子促牙周组织修复再生作用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8
[9].杨智超,王熙,兰文娟.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自体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
[10].李明,李泽华,陈佳,顾斌,谢红炬.改良纤维蛋白脂肪复合物治疗瘢痕性凹陷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
标签:拔牙; 种植位点骨量保存; 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