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娄烨对电影叙事的探索

论娄烨对电影叙事的探索

论文摘要

诞生于九十年代初的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在历经了多年地下影人的尴尬后,逐一浮出水面。在陆续到达各自艺术创作高峰的同时,他们也在妥协中改善了与市场的关系。其中,导演娄烨,以其极具探索风格的电影叙事成为电影界与评论界颇为关注的对象。纵观他的作品序列,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第六代导演与往代不同的叙事追求。伴随着创作环境的变化,娄烨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叙事的学习模仿、大胆尝试到风格成熟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承接新时期文学的实验性。娄烨在完成了《周末情人》、《危情少女》等不太成熟但很有个人风格的电影后,他将摄像机转向电影叙事本身。在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并与资本逻辑联手修改中国当下时,杂语环境的出现使娄烨的《苏州河》在具有了新时期先锋小说风格的同时,也具有了后现代的叙事格调。第二阶段——探索故事稳定性的非必要。经历了《苏州河》故事模糊的叙事探索后,后现代对于稳定故事的破坏引起了娄烨的注意。他认为,历史应该由一种多视角多语言的方式去模拟,以便完成最真实的反映。对于历史中被扭曲的爱国青年和无辜卷入战争的人,娄烨在《紫蝴蝶》里为其提供了自由呻吟的空间。他打破了稳定故事里的角色功能的安排,用偶然等因素充当情节连接的线索,为故事开辟了另一条创作道路,但因视角转换而导致的叙事片段仍旧为观众的解读设置了较大的障碍。第三阶段——营构“复调空间”,为生活的复制提供生命力。娄烨将电影创作看作是播种、孕育与收获的过程,追求电影生命的开豁。尽管在娄烨之前的电影中,已经可以看出明显的复调特征。但在《颐和园》里,娄烨营造出来的复调空间为电影提供了开放式的、生命般的叙事结构。复调空间与杂语空间类似却不尽相同,破除叙事的封闭性与传统结构的前因后果是娄烨探索的工具。虽然娄烨仍旧没有办法掌握创作探索与市场的平衡,但不囿于票房及制度的辖制与不止步的探索让他在电影探索上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这条无法复制的路使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看到了希望,娄烨的电影也因此难能可贵。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电影叙事探索中的时代、代际和个体
  • 第一节 世界电影叙事的探索
  • 第二节 中国电影叙事的探索
  • 第三节 娄烨的电影叙事试验
  • 第二章 叙事圈套:电影界的“先锋派”
  • 第一节 新时期的“营养补给”
  • 第二节 理念的先行与演绎
  • 第三节 迟到的试验:对“第五代”的跨越和对先锋“致敬”
  • 第四节 《苏州河》:从“元”字出发
  • 第三章 打破“稳定故事”结构:传统结构的革新
  • 第一节 后现代氛围的助长
  • 第二节 稳定的倾斜与维持
  • 第三节 功能的变异:对故事的贡献
  • 第四节 《紫蝴蝶》:情节的重组与故事的颠覆
  • 第四章 营构复调空间:从观念到形式的成熟
  • 第一节 叙事中的“整体复调”
  • 第二节 复调的机制与叙事的“肌质”
  • 第三节 理念的支撑与整体的组建
  • 第四节 《颐和园》:并置、对话与未完成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成长历程与转型[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23)
    • [2].论第六代导演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流变[J]. 传播力研究 2018(31)
    • [3].基于个人身体视点的第六代导演作品探析[J]. 电影文学 2018(20)
    • [4].浅析“娄烨式”电影剧本的特色[J]. 知识文库 2016(17)
    • [5].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镇”——“小武”们的精神出走[J]. 齐鲁周刊 2016(42)
    • [6].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成长追述[J]. 明日风尚 2017(05)
    • [7].从小说到电影《推拿》——镜头、盲人、观众视角的三位一体[J]. 北方文学 2017(27)
    • [8].关于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文化策略比较研究[J]. 新闻传播 2020(21)
    • [9].论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中青年文化的表征艺术人生[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9(02)
    • [10].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艺术实践[J]. 东南传播 2018(06)
    • [11].废墟与漫游者:解读第六代导演青春叙事的一种视角[J]. 创作与评论 2017(08)
    • [12].一代电影人的审美救赎——评李正光《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4)
    • [13].“真实的幻境”与被消费的“怀旧”——第六代导演的“城市故事”[J]. 江苏社会科学 2011(05)
    • [14].第六代导演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8)
    • [15].梦想照进现实——第六代导演的市场探索之路[J]. 中国电影市场 2008(08)
    • [16].论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叙事特征[J]. 电影文学 2008(21)
    • [17].后撤的姿态——第六代导演的回归[J]. 电影文学 2008(21)
    • [18].后现代意义中的“孔颜乐处”——论第六代导演自身的美学特点[J]. 电影文学 2008(21)
    • [19].“后史诗”:《地久天长》中的集体记忆与个体创伤[J]. 电影文学 2019(20)
    • [20].从《向日葵》到《老炮儿》——简析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父子关系叙事”[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1].《第六代导演研究》[J]. 书城 2014(06)
    • [22].以娄烨为例探析第六代导演的后现代审美风格[J]. 现代装饰(理论) 2013(08)
    • [23].视觉叙事带来的震撼与过度个性化的自恋——论中国当代电影第六代导演的尝试、突破与存在的缺憾[J]. 文艺评论 2011(01)
    • [24].第六代导演群体的界定[J]. 四川戏剧 2010(06)
    • [25].第六代导演电影中的“生态”危机[J]. 电影评介 2010(05)
    • [26].第六代导演的嬗变——从“文学”电影到“新闻”电影[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9(04)
    • [27].影像的流变:“网生代”与第六代导演电影比较论[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12)
    • [28].世纪之交第六代导演电影中的三重想象[J]. 电影新作 2014(06)
    • [29].第六代导演研究[J]. 记者观察 2019(21)
    • [30].2015年,第六代导演集体突围[J]. 电影 2016(03)

    标签:;  ;  ;  ;  

    论娄烨对电影叙事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