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溶血素论文-孙晓飞,祁保民,唐雪明,赵凯,姚金水

李氏溶血素论文-孙晓飞,祁保民,唐雪明,赵凯,姚金水

导读:本文包含了李氏溶血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溶血素,定点突变,免疫原性

李氏溶血素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飞,祁保民,唐雪明,赵凯,姚金水[1](2012)在《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溶血素O的定点突变和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心内膜炎、流产、死胎及脓肿等,大约有30%的致死率。因此研制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非常必要。溶血素O(Listeriolysin O,LLO)是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最主要的毒力因子,由hly基因编码。(本文来源于《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7-01)

杜丽娟[2](2012)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溶血素的原核表达及其McAb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O)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李氏杆菌病。该病是一种重要的常见食源性人畜共患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食品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检测食品中LMO的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而在免疫学检测方法中单克隆抗体已成为其检测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国内外学者对单克隆抗体在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证实了这一观点。hlyA基因编码的溶血素(ListeriolysinO,LLO)是LMO主要的致病因子之一,溶血素蛋白在李氏杆菌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溶血素是一种分泌性蛋白,在细菌培养物中含量很低,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本文以溶血素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克隆了LMO的毒力基因hlyA,经鉴定测序正确后,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中,PCR和酶切鉴定正确后,在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表达。对LLO的表达条件优化后,确定一组最佳诱导条件诱导表达LLO,使其可溶性形式占主导。将时间为3h、IPTG浓度为0.8mol/L、温度为34℃作为最佳诱导条件,大量诱导表达LLO后,用镍琼脂糖凝胶FF进行各咪唑浓度的洗脱纯化,根据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和SDS-PAGE分析,确定咪唑浓度为50mmol/L和100mmol/L时洗脱效果最好。以纯化后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并获得阳性血清,初步建立间接ELISA方法,证实目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取免疫后小鼠的脾脏,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ELISA方法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LLO的杂交瘤细胞株。本研究共获得7株抗重组蛋白LLO的单克隆抗体。ELISA方法测定杂交瘤细胞上清效价,快速定性试剂盒测定其亚类;以实验室保存的各种菌种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单抗的特异性;通过迭加实验测定各株单抗之间抗原识别位点;对杂交瘤细胞继续培养3个月,定期测定其细胞上清的效价,分析单抗的稳定性。上清亚类测定结果显示7株均为IgG,其中2株为IgG2b,5株为IgG1;单抗特异性测定有2株杂交瘤细胞上清与大肠杆菌有微弱的反应。单抗稳定性分析7株单抗效价前期上升后期有所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1)

罗正,李忠华,郑世军[3](2012)在《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溶血素(LLO)与靶蛋白异质性核糖核蛋白M(hnRNP M)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属于细胞内寄生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性病原。李氏杆菌溶血素(Listeriolysin O,LLO)是LM重要的毒力因子,本研究以LLO单克隆抗体通过Pull-down实验发现LLO与靶蛋白异质性核糖核蛋白M(hnRNP M)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LLO在细胞中与hnRNP M相互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发现,hnRNP M在LLO诱导I型干扰素(IFN-α、IFN-β)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探寻LLO作用的细胞靶蛋白揭示了宿主细胞识别LLO的分子机理,为深入阐明李氏杆菌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5-01)

杜丽娟,李克生,杜惠芬,付宝权,连晓雯[4](2012)在《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溶血素的原核表达及可溶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的主要毒力基因hlyA进行大肠杆菌原核表达,分析其表达蛋白的可溶性并纯化。根据hly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细菌煮沸破裂提取基因组,PCR扩增出目的条带。连接转化至克隆载体pMD18-T,测序正确后连接表达载体pET-30a(+),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转化至BL21(DE3),构建重组质粒pET-30a-hlyA。IPTG诱导表达蛋白,并分析其可溶性。PCR扩增的hlyA基因全长约1 600 bp,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hlyA,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了溶血素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结果显示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 kD,以可溶性和包涵体2种形式存在,且以可溶性为主要形式。成功克隆和表达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hlyA基因和溶血素蛋白,并得到纯化蛋白。(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罗正,刘若尘,郑世军[5](2009)在《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溶血素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LM)致病机理,从其基因组中克隆李氏杆菌溶血素基因hly,并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携带His标签的李氏杆菌溶血素(LLO)融合蛋白,经镍柱纯化得到重组LLO蛋白作为免疫原并免疫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过3次亚克隆后获得3株稳定分泌针对LLO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nti-LLO1、Anti-LLO2、Anti-LLO3;经ELISA测定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3.6×104、1:6.4×104、1:1.6×104,腹水效价分别为1:2×107、1:2×107、1:1×107;亲和力解离常数(Kd)分别为6.18×10-11、7.50×10-11、6.27×10-11;3株单抗的IgG亚类均为IgG1。经Westernblotting鉴定证明,该3株抗体均能特异地识别李氏杆菌LLO蛋白,该单抗的制备为深入研究LM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葛俊伟,邹运明,陆佳,李一经[6](2009)在《基于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的阻断ELISA检测病原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利用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LLO)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的ELISA方法,试验首先优化了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的表达条件,获得纯度较高的包涵体之后,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蛋白,并用纯化蛋白免疫试验兔获得诊断抗体,然后建立阻断ELISA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的方法,并分析最低检测菌数。结果表明:在振摇培养条件下,当IPTG浓度为0.6 mmol/L、诱导温度为37℃、菌液OD600值为0.25时开始诱导,诱导时间为150 m in,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的表达量最大;纯化蛋白浓度为480μg/mL,具有免疫活性。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最低检测菌数为4.8×106个/mL。提示利用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的ELISA方法是可行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09年17期)

赵松波[7](2009)在《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O)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李氏杆菌溶血素(Listeriolysin O,LLO)是重要的毒力因子。本文用PCR扩增并克隆了hlyA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hlyA,在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最佳表达条件为IPTG 1.0mmol/L、诱导温度28℃、诱导时间5h,表达的LLO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用亲和层析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LLO。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LLO能被小鼠的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反应原性。用纯化的LLO免疫小鼠,在免疫后45天,可完全保护致死剂量LMO的攻击。建立了利用表达LLO检测LMO的ELISA方法。(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张杰,骆学农,郑亚东,李辉,伏小平[8](2007)在《李氏杆菌溶血素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LMO溶血素基因hlyA设计引物,PCR扩增hlyA,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连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PCR分析以及确证性测序。将由重组质粒pMD18-hlyA上扩增的缺失信号肽序列的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DGEX-4T-1分别酶切连接后,转化BL21细胞。筛选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纯化重组融合蛋白进行溶血试验、小鼠致病力试验和间接ELISA分析。结果表明hly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分子量82Ku的融合蛋白,能裂解红细胞,且能被LMO阳性血清所识别。一定剂量腹腔注射能将小鼠致死。以此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可以将LMO阴、阳性血清分开。这表明GST-LLO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用于李氏杆菌病的间接ELISA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秦玉敏[9](2007)在《李氏溶血素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检测李氏溶血素的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O)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疾病致病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病死率非常高。李氏溶血素(Listeriolysin O,LLO)由LMO分泌,是LMO特有的毒力因子,在其感染机体的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实验以原核表达系统pGEX-6P-hly/BL-21表达的重组LLO,经纯化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以LMO—0586于BHI培养基中分泌的天然LLO为筛选抗原,检测抗LLO单克隆抗体。经过细胞融合,建立间接ELISA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经叁次亚克隆,获得6株稳定分泌抗LLO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ⅠF5、ⅡC4、ⅡE5、ⅢG7、ⅣB7、ⅣE9。经亚类鉴定其中ⅠF5、ⅡC4、ⅣE9、ⅡE5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为IgG1型,ⅣB7、ⅢG7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类型为IgM型,所有都是κ链抗体;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平均在85-103条;间接ELISA检测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抗体效价ⅠF5、ⅡC4为1:512,ⅣE9、ⅣB7、ⅢG7为1:256,ⅡE5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128;以分泌性较好的ⅡC4细胞株大量制备腹水单抗,经检测其效价为1:10~5,Western blot检测该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好的反应特异性;阻断ELISA检测溶血素实验发现此单抗对天然李氏溶血素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不与葡萄球菌、链球菌、丹毒杆菌所分泌的溶血素结合,说明所制备的抗重组LLO单克隆抗体对病原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本研究还以纯化的重组LLO包被ELISA微量反应板,以制备的腹水单抗为诊断抗体,然后用此诊断抗体分别与BHI培养基和TSB-YE培养基培养的不同时段的LMO上清发生反应,初步在实验室建立了阻断ELISA检测LMO的方法。使用TSB-YE培养基,其检出时间和检菌限值分别为增菌后5h和9.5×10~5个/ml,使用BHI培养基其检测时间和检菌限值分别为增菌后5.5h和2.7×10~6个/ml,实验中还发现从不同培养基繁殖细菌效果看,相同的培养时间BHI培养基的增菌数要大于TSB-YE培养基,而从细菌产生LLO的能力上看,使用TSB-YE培养基要明显强于BHI培养基,可以更早的检出LMO,这为进一步研制LMO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12)

张杰,骆学农,郑亚东,李辉,伏小平[10](2006)在《李氏杆菌溶血素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O)溶血素重组融合蛋白。方法:根据LMO溶血素基因hlyA设计引物,PCR扩增hlyA,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连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PCR分析以及确证性测序。将由重组质粒pMD18-hlyA上扩增的缺失信号肽序列的目的片断与表达载体pGEX-4T-1分别酶切连接后,转化BL21细胞。筛选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纯化重组融合蛋白进行溶血试验、小鼠致病力试验和间接ELISA分析。结果:hly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分子量82ku的融合蛋白,能裂解红细胞。一定剂量腹腔注射能将小鼠致死。且能被LMO阳性血清所识别。以此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可以将LMO阴、阳性血清分开。结论:GST-LLO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建立基于重组抗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6-10-01)

李氏溶血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O)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李氏杆菌病。该病是一种重要的常见食源性人畜共患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食品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检测食品中LMO的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而在免疫学检测方法中单克隆抗体已成为其检测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国内外学者对单克隆抗体在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证实了这一观点。hlyA基因编码的溶血素(ListeriolysinO,LLO)是LMO主要的致病因子之一,溶血素蛋白在李氏杆菌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溶血素是一种分泌性蛋白,在细菌培养物中含量很低,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本文以溶血素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克隆了LMO的毒力基因hlyA,经鉴定测序正确后,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中,PCR和酶切鉴定正确后,在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表达。对LLO的表达条件优化后,确定一组最佳诱导条件诱导表达LLO,使其可溶性形式占主导。将时间为3h、IPTG浓度为0.8mol/L、温度为34℃作为最佳诱导条件,大量诱导表达LLO后,用镍琼脂糖凝胶FF进行各咪唑浓度的洗脱纯化,根据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和SDS-PAGE分析,确定咪唑浓度为50mmol/L和100mmol/L时洗脱效果最好。以纯化后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并获得阳性血清,初步建立间接ELISA方法,证实目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取免疫后小鼠的脾脏,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ELISA方法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LLO的杂交瘤细胞株。本研究共获得7株抗重组蛋白LLO的单克隆抗体。ELISA方法测定杂交瘤细胞上清效价,快速定性试剂盒测定其亚类;以实验室保存的各种菌种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单抗的特异性;通过迭加实验测定各株单抗之间抗原识别位点;对杂交瘤细胞继续培养3个月,定期测定其细胞上清的效价,分析单抗的稳定性。上清亚类测定结果显示7株均为IgG,其中2株为IgG2b,5株为IgG1;单抗特异性测定有2株杂交瘤细胞上清与大肠杆菌有微弱的反应。单抗稳定性分析7株单抗效价前期上升后期有所下降,基本保持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氏溶血素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晓飞,祁保民,唐雪明,赵凯,姚金水.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溶血素O的定点突变和免疫原性研究[C].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2].杜丽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溶血素的原核表达及其McAb的制备[D].甘肃农业大学.2012

[3].罗正,李忠华,郑世军.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溶血素(LLO)与靶蛋白异质性核糖核蛋白M(hnRNPM)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4].杜丽娟,李克生,杜惠芬,付宝权,连晓雯.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溶血素的原核表达及可溶性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

[5].罗正,刘若尘,郑世军.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溶血素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生物工程学报.2009

[6].葛俊伟,邹运明,陆佳,李一经.基于重组李氏杆菌溶血素的阻断ELISA检测病原菌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

[7].赵松波.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甘肃农业大学.2009

[8].张杰,骆学农,郑亚东,李辉,伏小平.李氏杆菌溶血素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

[9].秦玉敏.李氏溶血素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检测李氏溶血素的初步探索[D].东北农业大学.2007

[10].张杰,骆学农,郑亚东,李辉,伏小平.李氏杆菌溶血素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6

标签:;  ;  ;  ;  

李氏溶血素论文-孙晓飞,祁保民,唐雪明,赵凯,姚金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