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IPO即首次公开发行。IPO投资已经成为了投资者的“香馍馍”,这是因为IPO普遍存在高抑价现象,能否成功申购到新股成为广大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新股首次公开发行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总能够获得比普通投资者更多的高回报率新股,从而获得比普通投资者高得多的投资收益;而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则只能获得一些低回报率新股,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因此而受到“赢者的诅咒”,普通投资者往往成为机构投资者套利的“牺牲品”。这些理论研究都是从新股的首日收益率来进行研究的,却少有人对这两类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差异进行研究。随着金融学的发展,行为金融理论成为研究投资者行为的重要理论,为研究两类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差异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差异。本文将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股的分配过程研究。本文将最优机制引入新股的分配过程,建立一个简单的分配模型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最后发现机构投资者获得高比例新股的原因;第二阶段是对两类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差异进行实证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是建立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行为金融理论的噪音交易模型,对两类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然后对两类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普通投资者是可以获得比机构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的。“乐观情绪”是广大普通投资者获得高投资收益率的必要条件。(2)机构投资者获得高比例新股是保证发行人发行收入最大化的“补救措施”。发行人的发行收入与机构持股比例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是其发行收入与普通投资者持股比例负相关,正因为如此,发行人不得不将更多的新股分给了机构投资者,以保证募集资金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