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暖措施对早产儿PICC置管体温变化的对比分析

不同保暖措施对早产儿PICC置管体温变化的对比分析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2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新生儿科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保暖措施对早产儿在暖箱内进行PICC穿刺前后的体温变化对比。方法:将126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暖,观察组采用集束化保暖措施进行保暖,对PICC置管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集束化保暖措施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保暖组,体温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暖箱内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应采取集束化保暖措施,如:提前30分钟升高暖箱温湿度,置管过程中保证暖箱风帘持续开启,治疗巾包裹患儿,尽量缩短置管时间,置管结束后及时调节暖箱温湿度等一系列措施可使早产儿PICC置管前后体温波动范围<0.5℃。

【关键词】体温管理;早产儿;PICC置管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126-0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危重新生儿和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支持的重要通路,减少了反复穿刺的损伤及疼痛刺激等。在进行PICC置管时,为减少因搬动对患儿造成血流波动等不良影响,我科常规在层流病房内打开暖箱门进行床旁置管。但由于早产儿的糖原和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均使散热机会增加,且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发生变化[1]。据统计,早产儿低体温发生率为50%~75%,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80%[2]。进行常规PICC置管时,打开暖箱门采用普通包被包裹患儿,可导致暖箱温湿度迅速下降,再加上置管时间较长,均会导致患儿体温不同程度的下降。鉴于此,我科对126例行PICC置管早产儿的两种保暖措施及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现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7年4月~2017年7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所有需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共126例。其胎龄:26~37周;日龄:1~11d;体重:830~2440g;入住暖箱均为进口长颈鹿暖箱,暖箱温度:32~35℃,湿度:50%~70%;126例患儿中无影响体温变化的基础疾病(如新生儿硬肿症)、无哭闹且穿刺前无任何衣被包裹(纸尿裤除外)。

1.2研究方法

医生评估患儿后通知家属签PICC置管同意书,置管者选用自行设计的《PICC置管患儿体温变化观察表》进行病史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早产儿一般资料:如胎龄、日龄、体重等;PICC置管资料:置管前后的暖箱温湿度、早产儿置管前后的温度变化、置管时间以及置管过程中的保暖方式等。本研究将12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置管时采用常规保暖方式,观察组置管时按照集束化保暖措施,其具体方法如下:

对照组:48例早产儿,PICC置管前测量体温,置管时用普通包被包裹后进行消毒铺巾置管,置管结束后测量体温。

观察组:78例早产儿,PICC置管前测量体温,提前30分钟升高暖箱温度1℃、暖箱湿度提升10%,置管过程中始终保持长颈鹿暖箱风帘打开,用双层治疗巾全身包裹患儿,然后再进行消毒铺巾置管,置管结束后再次测量体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计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6例早产儿两种保暖措施置管后体温差异比较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组48例早产儿在普通保暖措施下行PICC置管,所有患儿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范围0.2~0.8℃;观察组78例早产儿采用集束化保暖措施行PICC置管,仅有22例体温下降,占总人数的28.21%,体温下降范围缩小至0.1~0.3℃。两组体温下降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在出生后的几分钟内会迅速下降,在中性的环境温度下需要6~8小时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恢复正常体温之后的1~2天内体温仍然不稳定[3]。而体温调节紊乱可能造成体温长时间不升,形成广泛出血、酸中毒、硬肿症等严重并发症,给早产儿的预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4]。因此在进行PICC操作时尤其要注意患儿体温变化。本研究观察组中PICC置管时的体温管理比常规置管时的体温管理结果有明显改善,置管结束后患儿体温下降程度低于0.3℃,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3.1置管前暖箱准备

国外文献显示,当暖箱的门被打开后,箱内的湿度会呈百分比的下降,新生儿的体温平均每5分钟下降1℃[5]。国内文献报道,新生儿深部体温平均每分钟下降0.1℃,体表温度平均每分钟下降幅度可达0.3℃[6]。本研究中观察组的78例早产儿当中,在置管前针对患儿实际体温,提前30分钟把暖箱温度升高1℃,暖箱湿度提升10%后患儿体温较前上升,血管较前更好穿刺。

3.2置管时患儿准备

置管时患儿无哭闹,不在沐浴后和喂养后操作,操作时将长颈鹿暖箱风帘打开,防止体温降低,双层治疗巾对患儿采用全身包裹,然后再消毒铺巾置管,观察组中78例早产儿中用治疗巾包裹后体温下降范围在0.1~0.3℃。

3.3操作人员准备

置管者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临床经验丰富的PICC专科护士,操作前评估患儿血管及生命体征,整个过程操作熟练,尽量一次穿刺成功,缩短PICC置管时间。置管时间过长可影响血管收缩,可能造成患儿低体温的发生。置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谨防感染。

4.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需要PICC置管的早产儿,在置管过程中,暖箱温湿度的提前升温、操作过程中暖箱的风帘打开与否、患儿是否在安静和未沐浴饮奶的状态下以及置管者是否熟练操作等,对患儿PICC置管后的体温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集束化体温管理方式对其置管后的体温变化有明显的改善。因此集束化体温管理策略可降低PICC置管后低体温的发生,提高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存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

[2]田晓宁.脐血干细胞的特性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36):7199-7200.

[3]ConwayJB,CelenzaJ,AbrahamMR.Advancingpatientandfamilycenterednewbornintensivecare[J].VermontOxfordNetwork;ebook/NICQ2007.pdf.AccessedFebruary19,2011.

[4]李晓梅.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4,35(01):165-166.

[5]KnobelR,Holditch-DavisD.Thermoregulationandheatlosspreventionafterbirthandduring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stabilizationofextremely-low

birthweightinfants[J].JObstetGynecolNeonatalNurs.2007;36:280-286.

[6]黄萍,熊莉,邵松艳.对新生儿286例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01):107-109.

作者简介:王媛(1986-),女,山西省襄垣县,本科,护师,主要从事新生儿临床护理,E-mail:112135996@qq.com.

标签:;  ;  ;  

不同保暖措施对早产儿PICC置管体温变化的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