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结构与村镇布局研究(05JJDZH232)”,力图从村镇主体空间行为选择的微观视角透析城市化进程中村镇空间的变化。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系统解析了各类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表现特征、决策过程及其对于村镇空间的综合影响,在系统诊断各类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博弈分析方法揭示出各类村镇主体空间行为产生的机理,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村镇主体空间行为规范与引导的相关对策与建议。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提炼出运用于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第一、二章)。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本文认为:空间稀缺性、空间需求是村镇主体空间行为产生与相互作用的基础,而通过改进相关制度则能有效引导和调控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同时,其调控的主要方向应是通过对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引导与规范,进一步优化村镇空间,主要包括:①高效集约利用村镇空间资源,实现其优化配置;②合理分配村镇空间利益,切实保障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福利;③适度开发村镇空间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④注重保护村镇空间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次,本文分别对农村居民、村镇企业、地方政府等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互动进行了博弈分析,构成了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第三、四、五、六章)。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认为:①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根据其就业与居住空间行为特征可将农村居民的空间行为归纳为村域就业模式、城镇就业模式和迁移模式等三种基本模式:在其空间行为模式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居民空间需求的改变,农村空间稀缺性对其影响发生变化,使其不断调整对于农村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此过程中则往往会出现农村空间资源的低效利用情况。②对于村镇企业而言,我国大部分村镇企业为具有地缘特性的本地化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受其特殊成长背景与现实制度环境的双重影响,使其在空间行为决策上偏离了企业空间行为的一般规律。呈高度分散状态广布于村镇地域空间范围内;村镇企业高度分散的布局状况不仅不利于村镇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还同时强化了村镇企业的环境负外部性影响,导致村镇空间的环境资源退化。③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县域行政区划的调整、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以及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类空间规划有效管理与调节城乡空间资源是目前地方政府空间行为的主要表现。其中,我国县域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对于相关乡、镇、村的空间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政府制定的关于村镇空间发展的各类规划也不同程度的对村镇空间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另外,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在我国农村表现出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这一现状不仅使得农村居民和村镇企业的空间福利遭受损失,还使其对于农村居民和村镇企业空间行为的引导作用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居民的无序居住状态以及村镇企业的分散布局。④对于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博弈研究则表明:农村居民之间、村镇企业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农村居民与村镇企业之间、农村居民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村镇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一系列复杂博弈决定了在现有的博弈规则下,各类村镇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其空间行为的均衡策略并不符合集体理性,其对于村镇空间施加的各种不良影响乃是必然。因而,必须通过相关的制度改进,改变其博弈规则,才能将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导入“正途”。最后,第七章作为结论部分。在全文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提出了系列的公共政策建议,以期能有效引导和调控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从而优化村镇空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对象及案例区域的选取
  • 1.2.1 研究对象
  • 1.2.2 案例区域的选取
  • 1.3 研究评述
  • 1.3.1 学科研究背景
  • 1.3.2 相关研究现状
  • 1.3.3 综合评述
  •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2.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基础理论研究
  • 2.1 空间行为决策理论
  • 2.1.1 迁移行为决策及其理论模型
  • 2.1.2 企业区位选择及其理论模型
  • 2.2 空间稀缺性与空间需求
  • 2.2.1 空间稀缺性
  • 2.2.2 空间需求理论
  • 2.2.3 空间需求与空间竞争
  • 2.3 村镇主体空间行为引导与村镇空间优化
  • 2.3.1 村镇空间优化的主要内涵
  • 2.3.2 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及其影响
  • 2.3.3 村镇主体空间行为引导与调控
  • 2.4 本章小结
  • 3.农村居民的空间行为
  • 3.1 农村居民的空间行为模式
  • 3.1.1 农村居民空间行为模式的分类
  • 3.1.2 农村居民的就业空间行为
  • 3.1.3 农村居民的居住空间行为
  • 3.2 农村居民空间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 3.2.1 制度因素与农村居民的空间行为
  • 3.2.2 社会经济环境与农村居民的空间行为
  • 3.2.3 农村居民的个体因素与其空间行为
  • 3.3 基于新洲区仓埠街三个村的实证分析
  • 3.3.1 案例村居民空间行为的基本情况分析
  • 3.3.2 案例村居民空间行为模式的选择
  • 3.3.3 影响农村居民空间行为模式的微观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4.村镇企业的空间行为
  • 4.1 村镇企业的空间决策
  • 4.1.1 村镇企业的初始区位决策
  • 4.1.2 村镇企业的空间扩张行为
  • 4.1.3 村镇企业的迁移决策
  • 4.2 村镇企业的空间集聚与分散
  • 4.2.1 村镇企业的空间集聚
  • 4.2.2 村镇企业的分散布局现象
  • 4.2.3 案例区域村镇企业的空间集聚与分散
  • 4.3 村镇企业空间行为的外部性分析
  • 4.3.1 村镇企业空间行为的外部性特征
  • 4.3.2 村镇企业空间行为的正外部性效应
  • 4.3.3 村镇企业空间行为的负外部性效应
  • 4.4 本章小结
  • 5.地方政府的空间行为
  • 5.1 县域行政区划的调整
  • 5.1.1 县域行政区划调整的行政主体
  • 5.1.2 县域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表现形式
  • 5.1.3 仓埠街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证分析
  • 5.2 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
  • 5.2.1 村镇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其特性
  • 5.2.2 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对村镇空间的影响
  • 5.2.3 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与村镇空间优化
  • 5.3 政府空间规划的制定
  • 5.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 5.3.2 村镇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 5.3.3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 5.3 本章小结
  • 6.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博弈研究
  • 6.1 同一类村镇主体之间的空间博弈分析
  • 6.1.1 农村居民之间的空间博弈
  • 6.1.2 村镇企业之间的空间博弈
  • 6.1.3 地方政府及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空间博弈
  • 6.2 不同类村镇主体之间的空间博弈分析
  • 6.2.1 农村居民与村镇企业的空间博弈
  • 6.2.2 农村居民与地方政府的空间博弈
  • 6.2.3 村镇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空间博弈
  • 6.2.4 各类村镇主体之间的多方空间博弈
  • 6.3 本章小结
  • 7.村镇主体空间行为引导与调控对策
  • 7.1 农村居民空间行为引导与调控对策
  • 7.1.1 防止农村居民撂荒土地的主要对策
  • 7.1.2 引导与规范农村居民建房行为的主要对策
  • 7.1.3 培养当代新型农民,增强其空间博弈能力的政策建议
  • 7.2 村镇企业空间行为引导与调控对策
  • 7.2.1 引导村镇企业集中布局的对策与建议
  • 7.2.2 治理村镇企业环境负外部性效应的主要对策
  • 7.3 基于地方政府空间行为的公共政策建议
  • 7.3.1 科学编制村镇空间规划,有效引导村镇空间需求
  • 7.3.2 理顺中央-地方-社区关系,保障农村基础设施供给
  • 7.3.3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构建空间利益制衡机制
  • 7.4 本章小结
  • 8.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点与后续研究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模式的国际对比研究[J]. 才智 2019(36)
    • [2].民办院校创业带动就业模式探索[J]. 就业与保障 2020(04)
    • [3].疫情背景下“零工经济”就业模式探索[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2)
    • [4].“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重度残疾人居家就业模式的现状及对策[J]. 残疾人研究 2018(04)
    • [5].“互联网+零工经济”就业模式探索[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02)
    • [6].高职院校就业模式研究现状调研分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17(24)
    • [7].共享经济模式下新型就业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62)
    • [8].“互联网+零工经济”就业模式探索[J]. 河北企业 2018(08)
    • [9].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模式研究[J]. 汉字文化 2018(19)
    • [10].河南省就业模式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3)
    • [11].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就业模式探索[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5)
    • [12].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模式协同创新探索[J]. 广西教育 2019(03)
    • [13].评述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J]. 山西青年 2018(14)
    • [14].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J]. 山西青年 2017(11)
    • [15].共享时代[J]. 江淮法治 2017(16)
    • [16].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模式新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2)
    • [17].共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模式研究[J]. 商业经济 2020(07)
    • [18].共享经济模式下构建河北省新型就业模式对策[J]. 纳税 2017(36)
    • [19].塘厦镇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探索抱团辅助就业模式[J]. 大社会 2018(06)
    • [20].创业训练与学生就业模式研究——高职学生创业培训模式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03)
    • [21].“共享经济”模式下,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模式研究[J]. 纳税 2017(34)
    • [22].山东沿海地区中年农民的兼业型就业模式研究——基于山东省五莲县的调研[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S1)
    • [23].支持性就业模式下的智障人士就业问题的探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7)
    • [24].预就业模式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应用[J]. 文教资料 2014(05)
    • [25].浅析新时期下高职就业模式创新[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11)
    • [26].探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多渠道、多元化就业模式[J]. 报刊荟萃 2017(11)
    • [27].高职超市管理专业定向就业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校园英语(教研版) 2012(12)
    • [28].中美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比较[J]. 教育与职业 2013(07)
    • [29].日本女性M型就业模式的变迁及发展趋势[J]. 日本问题研究 2013(01)
    • [30].美德英大学生就业模式和经验的启示[J]. 商 2013(16)

    标签:;  ;  ;  ;  ;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