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人们经济以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由于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旅游或不可抗力所造成的城市遗址环境、遗产线路等环境的破坏和改变,近年来人们为了保护和延续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在其环境中的存在意义,以减少这些变化进程对丰富的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意义、价值、完整性和多样性所构成的威胁,对于遗址环境的保护需要加快进度。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汉长安城出发,从此,汉长安城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是与张骞出使西域和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直接相关的重要遗迹。汉长安城直城门作为汉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大遗址分类中的古代都城遗址中的门址类遗址。汉长安城直城门是丝绸之路所经过的第一个城门,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对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环境的研究在汉长安城遗址环境的设计中有着重要地位。本论文从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环境的现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方面进行研究,展开对于直城门环境设计研究。基于对汉代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的角度考虑,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整体的环境应延续汉代艺术特点;本论文针对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环境及周边环境,探究其适宜的环境规划方法,并对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直城门遗址环境的设计上延续汉代环境脉络的形式提供依据和基础。力图为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环境的保护提供一个基础性质的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概论1.1 研究对象1.2 论文研究的背景1.3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1.4 中国遗址环境设计的发展现状1.4.1 中国遗址环境设计的几种类型1.4.2 当代遗址环境设计的发展状况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 研究目的1.5.2 研究意义1.6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6.1 理论基础1.6.2 研究方法1.7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构框架1.7.1 研究内容1.7.2 结构框架2 汉长安城直城门的历史研究2.1 直城门与汉长安城2.1.1 直城门与汉长安城的关系2.1.2 直城门的历史地位2.2 直城门与丝绸之路的历史关系2.2.1 丝绸之路第一门2.2.2 丝绸之路申遗展示的重要节点3 直城门遗址环境现状3.1 遗址环境概念3.2 直城门遗址本体现状3.2.1 直城门遗址本体考古历程3.2.2 直城门遗址本体保护历程3.3 直城门遗址环境现状3.3.1 二次发掘前直城门遗址周边环境状况3.3.2 二次发掘周边环境状况3.3.3 二次发掘后半年遗址周边环境状况3.3.4 二次发掘后两年遗址周边环境状况4 遗址环境设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4.1 遗址环境设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1.1 直城门遗址环境与城市发展4.1.2 直城门遗址环境与汉长安城遗址公园4.1.3 直城门遗址环境与村落发展4.2 遗址环境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4.2.1 遗址环境保护同周边居民生活区的发展协调问题4.2.2 遗址环境保护同周边城市设施的发展协调问题5 遗址环境保护方法与途径5.1 保护展示设计原则5.1.1 完整性(整体性)原则5.1.2 原真性(真实性)原则5.1.3 可读性原则5.1.4 可持续性原则5.2 同类案例分析5.2.1 霸城门遗址展示设计5.2.2 唐城墙延平门遗址公园5.2.3 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5.2.4 小结5.3 环境要素分析及设计方向的确定5.3.1 筛选依据5.3.2 从历史文献中分析5.3.3 环境现状整理5.3.4 现有环境要素分析5.3.5 环境要素的分类5.4 设计方向的确定6 直城门遗址环境设计研究6.1 设计指导思想6.2 设计范围6.2.1 划定依据6.2.2 保护范围的划定6.3 保护措施6.3.1 直城门遗址本体保护6.3.2 遗址环境保护措施6.4 展示手段6.4.1 直城门遗址本体的展示方法6.4.2 直城门遗址展示方案6.4.3 重点保护范围内村舍的展示手法6.5 交通组织6.5.1 直城门遗址与城市交通6.5.2 直城门遗址和汉长安遗址交通6.5.3 直城门广场6.6 景观设计6.6.1 遗址环境氛围设计探讨6.6.2 遗址环境与人文景观6.6.3 遗址环境与自然景观6.6.4 地面遗迹标识与景观6.6.5 小结6.7 服务与设施6.7.1 旅游服务设施设计6.7.2 夜间照明与展示6.7.3 文化地区标识系统7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图录表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市发展论文; 遗址环境论文; 直城门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