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体外培养的原代肝细胞为模型研究药物肝毒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保肝药物筛选。对比传统的肝细胞单层贴壁培养,本文采用了拟组织化的凝胶包埋培养方式,探究其在药物肝毒性和保肝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可行性。本文分以下三部分: 1.采用凝胶包埋大鼠肝细胞研究5种不同机理的药物,即硫唑嘌呤、无味红霉素、红霉素、他克林和氯氮平的肝毒性作用,并与单层贴壁培养的结果比较。结果发现,1-5μM硫唑嘌呤、5-10μM无味红霉素、0.05-0.1mM他克林和36.7-73.6μM氯氮平均导致了凝胶包埋培养肝细胞的死亡,并伴随着肝细胞胞内谷胱甘肽(GSH)的显著降低。凝胶包埋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对硫唑嘌呤的毒性反应不如单层贴壁培养敏感,而对无味红霉素和他克林的毒性比单层贴壁培养更敏感,推测这两种培养模型对不同毒性机理的药物毒性反应有明显差异。由于凝胶包埋培养中药物代谢酶活比单层贴壁培养高1.5-2倍,因此可能产生了更多的毒性代谢中间产物,所以凝胶包埋培养比单层贴壁培养对药物毒性敏感性高。而低浓度硫唑嘌呤在凝胶包埋体系中的传质可能是凝胶包埋大鼠肝细胞对硫唑嘌呤毒性不敏感的原因。5种药物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包埋模型可以作为药物毒性研究的模型,并在药物毒性的中对药物毒性的机理有所提示。 2.以硫唑嘌呤损伤的鼠肝细胞作为肝毒性模型,研究凝胶包埋培养用于保肝药物筛选的可行性。GSH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硫唑嘌呤作用48h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没有保护作用,胞内GSH没有被增加。在两个模型中,5g/L甘草和0.15g/L甘草酸均能保持肝细胞内的GSH水平,减小硫唑嘌呤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并且,将凝胶包埋中的肝细胞延长培养达96h,中药保肝药物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凝胶包埋培养模型可以用于保肝药物的筛选。 3.以人肝细胞模型研究硫唑嘌呤(1-50μM)体外肝毒性的结果与大鼠肝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药肝毒性研究方法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01)
- [2].栀子苷保肝利胆和肝毒性双重作用的研究进展[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3].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检测对大鼠肝毒性诊断的评价研究[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9(04)
-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肝毒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8(06)
- [5].应用高内涵分析技术进行药物肝毒性风险评估的研究[J]. 药学研究 2015(12)
- [6].艾叶挥发油致小鼠急性肝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03)
- [7].基于类器官3D培养和高内涵成像的药物肝毒性评价模型研究[J]. 药学学报 2017(07)
- [8].蛋白组学技术在中药肝毒性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警戒 2015(05)
- [9].中药肝毒性及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进展[J]. 中国药物警戒 2013(07)
- [10].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8(08)
- [11].雷公藤多苷药理作用及肝毒性机制研究[J]. 医学信息 2020(05)
- [12].常用中药肝毒性成分代谢与毒理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8(22)
- [13].药物诱导的肝毒性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 2019(01)
- [1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毒性的评价与管理[J]. 肝脏 2020(09)
- [15].中药致肝毒性相关机制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16].内质网应激在药物致肝毒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9(15)
- [17].基于基因组学策略的京尼平苷肝毒性标志基因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9)
- [18].近20年来雷公藤肝毒性研究概述[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6)
- [19].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机制与防治研究新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04)
- [20].基于Ⅱ相代谢酶探讨大黄中大黄酸潜在肝毒性[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2)
- [21].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其代谢产物肝毒性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20(16)
- [22].基于以抗肿瘤为主要活性的蜈蚣肝毒性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1)
- [23].雷公藤多苷肝毒性发生机制及减毒相关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 2017(10)
- [24].抗心律失常药的肝毒性[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05)
- [25].皮肤科系统用药发生肝毒性的机制和处理原则[J]. 重庆医学 2008(12)
- [26].基于代谢组学方面对氯胺酮肝毒性的机制研究[J]. 重庆医学 2020(03)
- [27].探析代谢活化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致肝毒性的作用及防治对策[J]. 中南药学 2019(04)
- [28].吴茱萸致肝毒性后大鼠体内样品的稳定性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9].利用树模型预测中药成分的肝毒性[J]. 中国药学杂志 2014(18)
- [30].吴茱萸中两种肝毒性成分吴茱萸新碱和二氢吴茱萸新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