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甾体化合物在微生物转化中难溶性问题,构建能和微生物细胞同处一相的环糊精类(Cyclodextrins, CDs)超分子介质系统,借助环糊精的分子识别、疏水/亲水特性来提高甾体化合物的溶解度。系统地研究p-CD及其衍生物与甾体16,17α-环氧黄体酮(16,17a-epoxyprogesterone, EP)包合物的制备和表征、溶液中主客体之间包合规律、主客体相互作用力及包合过程影响因素等基础科学问题,为构建疏水化合物生物转化的超分子介质系统以及环糊精在甾体生物转化中的应用提供原理和方法指导。采用共沉淀法和搅拌法分别制备了EP-β-CD包合物和EP-RM-β-CD包合物。通过TG-DTA、DSC、XRPD、SEM和FTIR进行了包合物的鉴定和表征。结果表明EP的A环进入了环糊精空腔。包合物的形成降低了EP的脂溶性,提高了其溶解度和溶出度。环糊精的加入可引起甾体紫外吸收光谱产生轻微的减色效应,并伴随微弱的蓝移。衍生物由于侧链取代基的存在可以扩大环糊精疏水空腔的体积而具有比β-CD更强包合客体分子的能力。通过相溶解度实验分析,发现不同环糊精对EP的包合和增溶能力表现为:RM-β-CD>HP-β-CD>β-CD,其中β-CD与EP形成1:1可溶性和2:1不可溶性包合物,而环糊精衍生物与EP形成的是1:1可溶性包合物。热力学分析表明EP与环糊精包合过程为自发进行的过程(△G<0),包合稳定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升高不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β-CD与EP的包合过程是焓有利(△H<0)熵不利(△S<0)的过程;而RM-β-CD与EP包合过程为△H(△H<0)和AS(△S>0)共同驱动的过程。随着溶液中有机溶剂含量的增加或者有机溶剂极性的减小,RM-β-CD包合EP的能力减弱(K越小),EP在环糊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包合介质极性的下降而逐渐减小,说明疏水相互作用是环糊精在水溶液体系中进行分子识别的一个重要驱动力。疏水效应分析表明EP-β-CD包合物形成过程中49.3%驱动力为EP的疏水特性所产生,而包括具体相互作用力(如偶极相互作用,色散力,氢键)的其他因素为-8.08KJ/mol(负号表明为吸引力);EP与RM-β-CD在形成包合物的过程中所有驱动力中有97.4%是由于EP的疏水特性引起的,包括具体相互作用力的其他因素为+1.09KJ/mol(正号表明为排斥力)。通过分析比较HP-β-CD对17a-羟基孕甾-4-稀-3,20-二酮-21-醋酸酯(RSA)、17a.21-二羟基孕甾-4-稀-3,20-二酮(RS)、雄甾-4-烯-3,17-二酮(Androstenedione,AD)、睾酮(Testosterone, TS)、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HC)及EP等几种不同结构的甾体化合物的包合稳定常数,发现其包合能力表现出一定差异性,RSA> EP> RS>TS>AD>HC。表明甾体疏水性越强,越容易进入环糊精的疏水性空腔形成稳定性越强的包合物。同时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基团也是影响其包合稳定常数的重要因素,其中甾体的A环对包合稳定常数的影响最大,D环上的侧链取代基对包合物的稳定性也起到一定的影响。在环糊精类超分子甾体生物转化的应用技术方面,发现以EP-RM-β-CD包合物的方式投料其生物转化的初始转化速率和最终转化率都高于物理混合投料和无环糊精的对照投料方式。这对于甾体在生物转化时底物的投料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新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壳聚糖/β-环糊精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J]. 食品工业 2019(12)
- [2].以β-环糊精制备除虫菊酯微胶囊及应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2)
- [3].新型第二代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9(06)
- [4].基于全-6-脱氧-6-(4-甲酰苯基)-β-环糊精的一维自组装通道结构构筑的有机框架结构[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5].不同环糊精对阿苯达唑增溶作用的考察[J]. 中国药师 2020(03)
- [6].改性环糊精在环境水污染中的研究进展[J]. 化工科技 2020(01)
- [7].β-环糊精对玉米淀粉成膜性能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0(01)
- [8].单–[6–氧–6–(4–氯苯)]–β–环糊精形成螺旋柱状超分子的自组装行为[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20(03)
- [9].方兴未艾的环糊精化学[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0(03)
- [10].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二氧化碳捕捉研究获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6)
- [11].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用作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 现代盐化工 2020(04)
- [12].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工业发酵染菌(Bacillus cohniistrain PGRS7)的鉴定及防治[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04)
- [13].大环糊精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01)
- [14].环糊精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之研究进展[J]. 轻工学报 2019(02)
- [15].植根深远的环糊精化学[J]. 化学工程师 2019(05)
- [16].β-环糊精的应用进展研究[J]. 山东化工 2017(24)
- [17].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36)
- [18].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 2017(01)
- [19].壳聚糖-β-环糊精药物载体的制备与表征[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04)
- [20].高水溶性β-环糊精衍生物对萘胺的包合与洗脱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1)
- [21].衍生化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米那普仑对映体及其分离机制[J]. 色谱 2017(03)
- [22].荧光素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7(02)
- [23].腐殖酸和β-环糊精对阿特拉津光降解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7)
- [24].环糊精及肽配体介导的毒死蜱非竞争检测模式[J]. 食品科学 2017(16)
- [25].α-环糊精对α-半乳糖苷酶的抑制[J]. 食品工业 2016(05)
- [26].β-环糊精的修饰方法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应用[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 [27].β-环糊精与α-半乳糖苷酶相互作用的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09)
- [28].响应面法优化β-环糊精提取葡萄叶白藜芦醇工艺[J]. 食品科学 2016(22)
- [29].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4(06)
- [30].环糊精的发展及特性研究[J]. 中国果菜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