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建工设计院有限公司510030
摘要:装配式建筑又称工业化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较之于传统工业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环保”“快捷高效”等优点。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防水设计;应用前景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背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2.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装配式建筑对住房传统的建设模式和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建筑行业将进入4.0时代,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传统现浇施工的建筑是在项目现场通过模板支护、现浇混凝土把建筑建起来,因此一旦出现裂缝,人们便能通过裂缝明确建筑的安全问题。而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其以“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的形式,就是把完整的建筑按照不同受力原理及功能类型分割成独立的特定模数构件,通过安装连接手段再一块块的组合成建筑,因此会存在人为制造的裂缝,再利用不同的设计手段把分割裂缝修补或遮蔽隐藏,使得这些人为设置的裂缝不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由于装配式自身特性要求,需要把以往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前置在设计阶段考虑,对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实施的因素有技术水平、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生产能力、运输条件、建设周期等方面。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流程中,需要建设、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单位精心配合,协同工作。
3.装配式建筑的防水设计难点
装配式建筑是利用预制构件吊装的建筑,因此,除需要满足安全性之外,还需满足建筑的一般要求,如外观、防火、防水等。其中,装配式建筑的防水密封设计是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物的结构体,如预制墙板、预制柱、预制梁、叠合板、预制楼梯等,按一定的标准拆分后在工厂中先进行生产预制,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现场拼装构配件,会留下大量的拼装接缝,这些接缝很容易成为水流渗透的通道,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在防水密封上是有一定先天弱点的。此外,装配式建筑中一些非结构预制外墙(如填充外墙),为了抵抗地震力的影响,其设计要求成为一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预制外墙板,这些可活动预制构件更增加了墙板接缝防水的难度。而装配式建筑防水密封设计,主要体现在预制外墙板缝间的防水密封。
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在设计初期就需要整体考虑外墙板接缝对建筑立面造型和防水密封问题,既起到不影响外立面效果同时又满足防水的问题。预制防水体系的设计原则是:导水优于堵水、排水优于防水。水是无孔不入的,装配式建筑的分缝就使水有了入侵室内的渠道,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多种防水手段的结合,形成特有的装配式防水体系。第一层防水:外装饰面防水填缝剂,阻隔雨水侵入。第二层防水:板缝处设计外底内高的企口,利用水流自然垂流的原理可阻挡突破一层防水的雨水。第三层防水:板缝处设计局部的放大空腔,起到减压作用,防止水流通过毛细作用倒吸进入室内,同时也形成了导水槽,把进入缝隙的雨水导走。第四层防水:在室内侧缝隙处设计防水橡胶条,类似汽车门缝的防水胶条作用,防止雨水进入室内。第五层防水:突破第一层防水层的水必须把水引至外部,可根据具体项目在6-9个楼层的层间作排水导管设计,把进入缝隙内的少量雨水排出室外。通过防、排结合的设计手段,有效地将雨水阻挡在外,避免其进一步渗透到室内,最终达到防水密封的目的。
4.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4.1绿色节能发展
另外,当前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在构建装配式建筑与生态环境协同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时,建筑产业不仅要追求建筑经济利益,更应该重视资源的有限性与生态的治理问题,为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构建高质量的建筑产业发展模式,必须重视现阶段建造方式存在的建筑高能耗、重污染等问题,通过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绿色附加值,带动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建筑产业要注意考量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基于生态和谐与经济繁荣,体现新型装配式建筑绿色价值体系的全面性、可支撑性。通加强可持续建设理念的认知,多方协同社会各界的作用,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及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全过程支撑,更好地实现装配式建筑的绿色节能价值。
4.2应用前景
装配式建筑根据建筑的需求不断完善建筑需求,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特点,达到提升施工效率的作用。随着世界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如今的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则是世界建筑行业的一大重要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推行及应用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改革,推动了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创新。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使得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建筑模式低碳环保,提升建筑的抗震减压效果,其环保节能的高效式生产施工模式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节能概念,在这种高效的建筑体制下,人们可更加易于接受这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模式。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要求,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相关规定,即申请评价的工程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本特征,明确了参评项目的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所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发展。目前,中国的建筑领域不断引进国际上通用的建筑施工技能,但是要想创造出更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在造价控价方面、技术体系方面、模式管理方面进行突破改进,只有整个领域的整体改动,才能使创新效果更明显、更准确。
结束语: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其很多优点都是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但是装配式建筑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在现代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和思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和发展装配式建筑,使其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为现代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舒适安全、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促进现代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力红.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
[2]夏玉英.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与应用前景[J].科技展望.2017.
[3]魏宏毫,王崇杰,管振忠,等.预制装配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建造方法研究[J].建筑节能.2017.
[4]胡洋.浅谈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J].装饰装修天地.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