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26例(论文文献综述)
吴宇[1](2021)在《老年慢性肾脏病病因演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在人群中发病率与患病率逐渐攀升,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病因构成与既往相比发生了一些改变。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明确CKD病因谱的基础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疾病谱研究:通过对我院1990-1991年、2009-2010年及2018-2019年3个时间段CKD住院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对比中青年组(18≤年龄≤ 60岁)与老年组(年龄>60岁)CKD的病因构成和演变。第二部分为循证医学研究:在线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筛选雷公藤制剂联合ACEI/ARB类药物与单独应用ACEI/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logy,DN)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第三部分为临床疗效观察,将我院近5年住院治疗的老年CKD 3-4期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肾康注射液组和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组,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情况及总体治疗缓解率。结果:第一部分疾病谱研究中,1990-1991年、2009-2010年和2018-2019年CKD的首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炎(52%)、慢性肾炎(35%)和糖尿病(36%)。3个时间段的CKD病因构成有显着差异(P<0.001)。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的CKD占比呈上升趋势,慢性肾炎占比呈下降趋势。老年组中,3个时间段CKD的首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炎(34%)、糖尿病(40%)和糖尿病(43%),高血压在2009-2010年和2018-2019年这两个时间段超过慢性肾炎,成为CKD的第二位病因。中青年组3个时间段中,慢性肾炎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始终是CKD的首位病因。第二部分荟萃分析共纳入23项研究,1878例患者,与单用ACEI/ARB相比,加用雷公藤制剂能更显着降低患者血肌酐(MD=-6.06,95%CI:-10.89~-1.22,P=0.01)、24h尿蛋白定量(MD=-0.70,95%CI:-0.87~-0.53,P<0.00001)水平,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MD=2.83,95%CI:1.66~4.01,P<0.00001),获得更高临床缓解率(OR=3.05,95%CI:1.87~4.97,P<0.00001)。但同时联合用药组白细胞均值下降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单用ACEI、ARB组。第三部分疗效观察中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善,肾康注射液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21.04±34.35 umol/L,eGFR升高6.04±10.03ml/min/1.73m2,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27.23±25.03 umol/L,eGFR 升高 7.14±5.89 ml/min/1.73 m2。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18.0%、50.0%、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糖尿病是目前CKD的最主要病因。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是老年CKD的主要病因,虽然占比呈下降趋势但慢性肾炎仍是中青年CKD的首位病因。雷公藤制剂与ACEI/ARB类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能获得更高的总有效率,但也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谨慎使用。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肾康注射液或联合应用肾康注射液和前列地尔,能显着改善CKD3-4期老年患者肾功能,治疗总体有效率更高。
吴思雨[2](2021)在《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Elderly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EPN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蛋白尿分层情况,探讨中医各证型、不同蛋白尿分层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促进EPNS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EP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提高EPNS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拓展治疗手段。方法:1.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诊断为EPNS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录入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方案等,并且将中医证型按本虚证与标实证分类,尿蛋白定量按≤4g/24h、4~8g/24h、≥8g/24h分为三组,分析得出中医证型、蛋白尿分层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组间相互比较的方法,评价治疗效果。2.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0例气虚血瘀型EPN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西医基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用益气活血方加减。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治疗24周的各项疗效指标。结果:1.回顾性分析1.1实际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EPNS患者72例,其中男女比例1.7:1,男性居多。65~69岁患者例数最多,占44.4%,平均发病年龄70.85±5.19岁。病程从10天至36年不等,病程在1至2年的患者最多,中位数为1年。35例行肾活检,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多,占68.6%。发病类型中,33例为初发,22例为复发,17例为经6个月及以上治疗无效者。发病时合并并发症18例,依次为感染(61%),深静脉血栓(22%),急性肾损伤(17%);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事件32例,依次为肝功能异常(38%),感染(31%),类固醇性糖尿病(22%),血肌酐由正常值升高为异常(9%)。合并基础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主要的基础病有高血压病(84.7%),2型糖尿病(22.2%),脑梗死(19.4%),冠心病(8.3%)。1.2蛋白尿分层与临床:治疗方案中选择单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者最多,不同治疗方案有效率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蛋白定量在4~8g/24h人数最多,占40.3%,≤4g/24h的占29.2%,≥8g/24h的占30.5%。不同蛋白尿分组在临床有效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清白蛋白、肾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在血清白蛋白方面有差异(P<0.05),肾功能方面无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血清白蛋白均较前改善(P<0.05)。蛋白尿分层与尿蛋白定性、甘油三酯显着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肾功能、CKD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血肌酐、血尿酸较治疗前进一步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素氮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1.3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EPNS患者以气虚类证夹血瘀证最多见。不同本虚证在蛋白尿分层间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尿蛋白定量水平最高,脾肾气虚证最低(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是脾肾气虚证最高,肺肾气虚证最低(P<0.01)。本虚证各证型在肾功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05)。湿浊证血肌酐水平最高,血瘀证最低(P<0.01),湿浊证与其他证型均有差异(P<0.05);湿热证总胆固醇水平最高,湿浊证最低(P<0.01)。标实证各证型在尿蛋白分层间的分布、尿素氮、血尿酸、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方面无差异(P>0.05)。2.前瞻性疗效观察:共有26例患者完成24周观察,其中治疗组13例,对照组13例。两组治疗前尿蛋白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有显着差异(P<0.01),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差异(P>0.05),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12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差异(P>0.05),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尿蛋白定量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周、12周、24周均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P<0.01),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总胆固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对照组治疗24周总胆固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肾功能各指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在降低D-二聚体方面疗效较对照组更好(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临床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存在差异(P<0.05),中医症状总积分、生活质量得分均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72例EPNS患者以男性居多,病程长短不一,行肾活检的肾脏病理类型主要是膜性肾病,临床症状有轻有重,常合并并发症,用药后易出现不良反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易出现肝肾功能损伤。2.不同蛋白尿分层间疗效存在差异,蛋白尿分层与尿蛋白定性、甘油三酯显着相关,与血清白蛋白、肾功能、总胆固醇、CKD分期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3.EPNS患者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证最为多见,本虚证从脾肾气虚至肺肾气虚、脾肾阳虚尿蛋白定量递增,血清白蛋白从脾肾气虚至脾肾阳虚、肺肾气虚递减。标实证血肌酐从血瘀证至水湿证、湿热证、湿浊证递增,总胆固醇从湿浊证至血瘀证、水湿证、湿热证递增。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加用益气活血方能早期、显着改善EPN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蛋白尿、维持肾功能稳定、改善高凝状态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朱俊[3](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刘大胜[4](2020)在《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概念、大数据时代,创新意识与原创思维得到高度重视,海量医疗数据的产生对医学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中医药学以天人相应、形神一体的思维模式与真实世界研究注重临床实际情况的理念不谋而合。将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中医药的诊治规律及精准化方药的探索中,使中医原创思维与形象思维、具象思维、逻辑思维相结合,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思路。顽固性高血压病(Resistanthypertension,RH)作为临床中常见、高发、难治性疾病,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引发心、脑、肾等多脏器的并发症,尤其容易引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目前中西医均未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使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认为RH多为虚实夹杂,主要体现在疾病日久,脏腑受损,阴阳气血失调,同时风、火、痰、瘀等相互兼夹,临床辨证困难。如何在真实世界下研究RH的诊治规律及其合并MACE的相关因素,克服辨证论治存在的客观证据欠缺与治疗方药缺乏精细的不足,逐步理清“病-症-证-药”之间的关系,实现由“症-药”的精准化用药思路以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效果,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1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探索中医药诊治RH过程中“病-症-证-药”的精准化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的形成方法,初步明确精准化方法的关键技术和适用范围,为中医辨证论治中由“症-药”的精准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2研究内容2.1研究真实世界下RH“病-证-药”的诊疗规律,比较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和RH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RH+MACE人群)的中西医诊断和用药规律的差异,探索RH的核心病机及处方思路;2.2通过GBM和XGBoost算法筛选RH患者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针对关键相关因素挖掘其与用药及中医证素的关联,结合相关因素对MACE发生的影响率,挖掘“症-证”“症-药”的规律,探索由“症-药”的精准用药方法的形成过程。3研究方案3.1真实世界下中西医诊治顽固性高血压病“病-证-药”的规律研究3.1.1病例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HIS系统中2015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的门诊和住院的RH患者。主要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诊断信息(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中医证类)、西药信息、中药信息。3.1.2设计类型本研究属于真实世界研究下的横断面研究。3.1.3目标人群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高血压患者常伴发的不良事件对其分类,主要分为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和RH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RH+MACE人群)。3.1.4研究方法(1)RH总人群诊治规律挖掘:对RH总人群进行基本信息描述,然后对西医诊断名、西药及其分类、中医证素、中药等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分析,挖掘中西医核心诊断及用药,结合中医理论,对挖掘结果进行诊疗规律分析;(2)两类人群诊治规律比较:对RH人群和RH+MACE人群分别采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挖掘西医诊断、西药用药及分类、中医证素、中药、中医证素与中药之间的规律,分析两类人群核心诊断及用药规律的差异,总结两类人群的病理特点和用药思路,为下一步精准用药研究提供基础。3.1.5统计方法本研究使用R3.6.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一般统计方法、基线分析、关联分析等。3.2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关键“症-药”的方法研究3.2.1病例来源此研究内容需用完整电子病历信息,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治疗的RH患者中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与RH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RH+MACE人群)。主要信息包括HIS系统中的诊断、用药信息及EMR系统中的电子病历信息。3.2.2设计类型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中回顾性研究的设计,选取患者首次明确诊断为RH的病历记录进行研究。3.2.3目标人群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高血压患者常伴发的不良事件分为RH人群和RH+MACE人群。3.2.4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以提升树算法中的GBM、XGBoost两种算法筛选相关因素,并用关联规则分析主要相关因素与中西药、中医证素的关联,初步明确针对主要相关因素使用的中药,以期达到由“症-药”的精准用药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1)构建RH人群与RH+MACE人群相关因素变量的筛选方法。①建立RH个体发生MACE概率的目标函数:引入对数似然比,构建RH个体发生MACE概率的对数函数g(X),X表示影响RH个体发生MACE的因素。②构建MACE目标函数的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采用自适应算法,自动将RH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疾病等多个维度的相关因素作为协变量不断引入MACE的目标函数g(X),构建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直至模型中含有交互阶数K个相关因素。(2)确定RH个体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估算MACE目标函数g(X)的初始值,通过Boosting算法,对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进行线性相加,通过不断调整模型残差,确定RH个体发生MACE相关因素。(3)建立RH+MACE主要相关因素由“症-药”的形成方法。针对RH+MACE的主要相关因素,如头晕、胸闷等,利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挖掘与其关联的核心证素与药对,分析其治疗相关因素的理论基础,得到针对相关因素的由“症-药”的精准用药。(4)建立RH与RH+MACE个体的分类模型。估算MACE目标函数g(X)的初始值,通过Boosting算法的不断迭代,将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进行线性组合,估算RH个体分类到RH+MACE人群的概率。(5)结合关键“症-药”的结果识别相关因素对RH分类模型的影响。假设方药对相关因素有效,去掉对应的相关因素,再次对RH个体进行概率估算,根据概率变化识别这一相关因素对RH引发MACE结局的重要性,指导临床用药的精准性。3.2.5统计方法本研究以R3.6.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使用提升树算法中的GBM、XGBoost算法筛选相关变量,其他统计方法包括基线分析、一般统计分析等。4研究结果4.1真实世界下中西医诊治顽固性高血压病“病-证-药”的规律研究4.1.1研究人群根据RH的筛选流程,共筛选2015年1月2日-2019年11月5日的RH门诊及住院患者总人群4753例,其中RH人群807例,RH+MACE人群3319例。4.1.2年龄与性别RH总人群中,60岁以下RH患者男性多于女性,60岁及以上患者女性发病率逐渐上升,出现女性高于男性的趋势(P<0.001)。两类人群中,RH人群半数以上集中在60岁以下(53.4%),RH+MACE人群大多数集中在60岁及以上(74.8%)(P<0.001)。两类人群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4.1.3西医诊断名及相关疾病分析RH总人群中,共出现西医诊断名3306个。根据提升度>1,关联分析发现血脂代谢异常与高血压的关联性较强(385例,置信度96.98%),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心脏病、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联性较强(关联节点多)。两类人群中,RH人群关联疾病以高脂血症、糖尿病、关节痛等为主(关联节点多);RH+MACE人群关联疾病以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关联节点多)。4.1.4中医诊断名及中医证类分析RH总人群中,中医诊断名以胸痹、失眠、心衰病、胸痹心痛病等为主,中医证类以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主。4.1.5中医证素名及证素相关分析RH总人群中,中医病位以肝、脾、肾为主,“肺-心-经络”提升度较高(13.6154)。“气虚、血瘀、痰”为核心证素,“气虚-血瘀(支持度27.33%,置信度67.69%)”“痰-血瘀(支持度22.95%,置信度72.78%)”的支持度与置信度较高,说明“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是RH两个主要证类。两类人群中,RH+MACE人群病位在“心-肺-经络”之间关联度较RH高(提升度10.1916)。RH人群病素核心关联为气虚、血瘀、气滞、阴虚、阳亢;RH+MACE人群气虚、血瘀、痰、精亏、热等关联较高。4.1.6西药分类及药物相关分析RH总人群中,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使用频率最高(总人群占比>60%),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三类药与其他降压药关联度最高(关联节点多)。两类人群中,RH+MACE人群使用呋塞米、螺内酯比RH人群高(关联节点多),酒石酸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也比RH人群高(关联节点多)。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为两类人群共同的常用药,RH+MACE人群调血脂药与其他药的关联高于RH人群(关联节点多)。4.1.7中药名及组方分析RH总人群中,以茯苓、竹茹、陈皮、半夏、甘草等利湿化痰药,黄芪、党参等补气药,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等活血药的频次及关联度高(支持度>5%,关联节点多)。两类人群中,茯苓、陈皮、半夏、白术等健脾祛痰药为两类人群共同核心处方。RH人群以天麻钩藤饮的思路明显,RH+MACE人群中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加丹参、川芎的思路明显(支持度>10%,关联节点多)。4.1.8中医证素与中药的相关分析两类人群中,RH人群以气虚、血瘀、阳亢为主,处方中阳亢与天麻钩藤饮,气虚与黄芪、白术、茯苓,血瘀与当归、川芎、赤芍等关联度高(支持度>3%,关联节点多)。RH+MACE人群中,痰证与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血瘀与丹参、川芎、当归,气虚与党参、白术的关联度高(支持度>5%,关联节点多)。4.2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关键“症-药”的方法研究4.2.1研究人群共纳入2015年4月27日-2019年10月25日电子病历信息完整的住院RH患者总人群2367例。其中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152例,RH+MACE人群1286例,共1438例患者。4.2.2一般信息(1)年龄特征:RH人群年龄均数及中位数均小于RH+MACE人群(P<0.001)。(2)性别、民族、婚姻、职业特征:两类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在RH+MACE人群高于RH人群。民族、婚姻无统计学差异(P>0.05)。(3)发病节气:雷达图显示,RH人群以霜降、寒露、处暑等节气较多,RH+MACE人群以寒露、处暑、立冬等节气较多。(4)一般体格检查:RH+MACE人群呼吸快于RH人群,RH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RH+MACE人群。身高、体重、BMI值、体温、心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4.2.3两种提升树算法相关因素筛选结果(1)GBM算法:前15位相关因素为舒张压、既往高血压、既往脑梗死、收缩压、胸闷、年龄60岁及以上、年龄60岁以下、个人吸烟时间、心率、两目乏神、大便秘结、体温、憋喘、颈动脉硬化、性别。分类模型正确率89.25%,精度92.05%,灵敏度96.43%,ROC曲线的AUC值为0.851。(2)XGBoost算法:前15位相关因素为舒张压、年龄60岁以下、心率、收缩压、胸闷、性别、年龄60岁及以上、下肢水肿、老舌、大便秘结、既往高血压、高血压3级、既往脑梗死、两目乏神、憋喘。分类模型正确率93.4%,精度94.2%,灵敏度98.9%,ROC曲线的AUC值为0.897。(3)两种算法综合结果:舒张压、收缩压、年龄60岁及以上、年龄60岁以下、性别、既往高血压、既往脑梗死、心率、胸闷、两目乏神、大便秘结、憋喘等12个相关因素共同出现,结合临床特点,以胸闷、两目乏神、憋喘为主要症状进行“症-证”“症-药”的用药挖掘。4.2.4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症-药”规律挖掘与分析(1)西药结果:“胸闷”与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等关联较高(关联节点多)。“两目乏神”与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关联较高(关联节点多),“憋喘”关联不明显。(2)中药结果:“胸闷”与半夏、陈皮、茯苓等利湿化痰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补气健脾药,川芎、当归、赤芍等活血药关联较高(支持度>13%,关联节点多);“两目乏神”与黄芪、党参、甘草等补气健脾药,茯苓、陈皮等利湿化痰药,赤芍、当归、川芎等活血药关联较高(支持度>13%,关联节点多);“憋喘”关联不明显。组方配伍中发现半夏泻心汤、温胆汤、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芎芍胶囊等方剂配伍思想。(3)症状与证素结果:“胸闷、弦、腻、两目乏神、下肢水肿”与“血瘀”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60%),“胸闷、下肢水肿、睡眠欠佳”与“气虚”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55%),“胸闷、腻、弦”与“痰”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55%);“两目乏神、面色少华、精神欠佳”与气虚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47%),“两目乏神、精神欠佳、腻”与痰关联度高(支持度>14%,置信度>50%),“两目乏神、精神欠佳”与血瘀关联度高(支持度=13.22%,置信度=57.05%)。(4)“症-药”的精准用药:若“胸闷”合并“苔腻、脉滑”,可使用“半夏、陈皮、茯苓”;若“胸闷”合并“两目乏神、下肢水肿”,可使用“黄芪、丹参、白术、甘草”;若“胸闷”合并“脉弦、睡眠欠佳”,可使用“川芎、当归、赤芍”。若“两目乏神”合并“苔腻、脉滑”,可使用“茯苓、陈皮”;若“两目乏神”合并“脉弦、胸闷”,可使用“赤芍、当归、川芎”;若“两目乏神”合并“面色少华、精神欠佳”,可使用黄芪、党参、甘草。4.2.5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对RH+MACE的概率估算及重要性识别用20个相关因素的重要性绘制瀑布图发现最初对RH个体分类为RH+MACE人群的可能性为98.57%,在改善“胸闷”“两目乏神”两个主要相关因素后,可能性下降至94.78%。5结论5.1 RH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理性质以“风、火、痰、瘀、虚”为主。RH无不良事件时多为阴虚阳亢,风阳变动,兼有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后,痰瘀互结,蕴毒化火,阻遏气机,煎液伤津,“风、火、痰、瘀、虚”互为因果,病性更加复杂多变。5.2 RH治疗当虚实兼顾。RH无不良事件时应平肝、补气、祛痰,以天麻钩藤饮、当归补血汤、温胆汤等为主,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后,应补气活血、痰瘀同治,以当归补血汤、黄连温胆汤、冠心Ⅱ方、芎芍胶囊等为主。5.3本研究首先通过描述性与推断性统计及关联规则的方法,探索了“病-证”、“证-药”的规律,然后通过GBM、XGBoost等提升树算法筛选相关因素,寻求“症-证”、“症-药”的内在关联,最终得出关键“症-药”的精准用药挖掘方法切实可行。6创新点6.1本研究较早基于真实世界临床证据,挖掘临床常见病、难治病的RH的中西医用药规律,初步解决了从“病-证”、“证-药”及“症-证”、“症-药”的用药过程,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6.2本研究以RH为范例,较早将真实世界研究思路与提升树算法等技术相结合,探索中医辨证论治中由“症-药”的精准用药形成的关键技术,为下一步精准方药方案的挖掘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刁珂[5](2020)在《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前期短期应用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3b期、Ⅲ期的研究基础上,针对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G3aA2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患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再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糖尿病肾脏疾病(G3aA2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诊断的患者,经过2周的洗脱期治疗后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芪蛭降糖胶囊(每粒0.5g)每次5粒,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每粒80mg)每次80-160mg,每日一次。治疗时间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基线值、治疗后第1、3、6个月尿蛋白/肌酐(UACR)、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ys-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中医症候的变化,并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观察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进展、终点事件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试验共有118例患者完成6个月的观察,其中试验组60例,对照组58例。(1)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室指标: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UACR、SCr较基线值均有所降低,eGFR较前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UACR、SCr、eGFR较基线值改善明显(P<0.01),Cys-C与基线值相比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UACR、SCr、eGFR、Cys-C与基线值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FBG、HbAlc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UACR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SCr、Cys-C、FBG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eGFR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显着改善(P<0.01),HbA1c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3)中医症状积分: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中医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0%,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4)临床总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为58.62%,试验组治疗本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各随访点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进展、终点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长期应用芪蛭降糖胶囊能够减少DKD(G3aA2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患者尿蛋白排泄,维持早期肾功能稳定,延缓DKD进展。
王丹[6](2020)在《五法指导下治疗经规范西药治疗无效CKD2-5期IgA肾病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和意义: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logy,IgA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肾炎,其总发病率至少为每10万人2.5例,但长期预后较差,约25%的患者在患病20年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IgAN为主,比例约占43.5%,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第一位。IgAN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对于合并蛋白尿的患者,通常使用RAS系统阻断剂来降低蛋白尿,但部分患者出现服药后血压不耐受而不得不停药。部分患者经规范应用RAS类药物治疗大于6个月(包括6个月),和(或)曾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24小时蛋白定量仍大于0.5g,或血肌酐较基线值升高,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1.73 m2),说明单纯西药治疗此类患者效果不佳。对经规范西药治疗后病情未缓解或病情持续加重的IgAN CKD2-5期患者我们称之为“规范西药治疗无效者”,对于此类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的效果、病理类型以及免疫荧光的特点,目前临床研究较少。临床实践中导师灵活运用“温、补、托、清,活血化痰解毒法,截断法,抓独法,祛风法”简称为“五法”,对经规范西药治疗后病情未缓解或病情持续加重的IgAN CKD2-5期患者加用中药治疗,临床观察肾功能好转。现进一步观察“五法”指导下治疗规范西药治疗后无效的IgAN CKD 2-5期中医疗效以及其病理特点,为治疗IgAN CKD 2-5期中西汇通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的小样本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就诊于导师门诊的2016年9月至2020年1月原发性IgAN CKD 2-5期患者60例,在西药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法”指导下辨证中药治疗。观察各随访点24尿蛋白(UTP)、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ALB)、尿酸(UA)、尿素氮(BUN)、血色素(HG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钾(K)。治疗前6个月及每个随访点(治疗前-6月、-3月、-1月、0月,治疗后1月、3月、6月)均分别进行观察。观察患者的病理类型特点及免疫荧光特点,观察“五法”指导下治疗不同病理类型的疗效。研究结果:(1)与中药治疗前-6个月相比,中药治疗前-3个月、-1个月、0个月Scr均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与加用中药治疗前0个月相比,中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cr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持续下降趋势。(2)与中药治疗前-6个月相比,中药治疗前-3个月、-1个月、0个月eGFR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用中药治疗前0个月相比,中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eGFR均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中药治疗前-6个月相比,中药治疗前-3个月、-1个月、0个月24hUT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持续下降趋势。与加用中药治疗前0个月相比,中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24hUT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持续下降趋势。(4)中药治疗前ALB、UA、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ALB呈上升趋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UA、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药治疗前HGB、AST、AL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HGB、AL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后第3、6个月AST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均在正常范围内。(6)纳入患者中显效36例,有效8例,平稳8例,无效6例。显效率62%,有效率13.7%,平稳率13.7%,无效率10.3%,总有效率89.6%。(7)有效组患者中,病理类型以FPGN为主,且FPGN有效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免疫球蛋白以IgA、IgM共沉积为主,且IgA、IgM共沉积有效率高于其他免疫沉积类型。补体沉积以C3沉积为主。有效组伴肾间质血管病变者占88.5%,有效率为93.8%。结论及意义:(1)58例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起病以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最多。(2)58例患者病理类型以局灶增生型和增生硬化型为主,免疫球蛋白主要沉积形式为IgA、IgM共沉积,补体以C3沉积为主,沉积部位以系膜区为主,其中49例患者伴肾间质血管病变。(3)免疫球蛋白IgA、IgM共沉积者本方案指导下中药治疗效果较好。(4)补体沉积单独C3沉积和C3与Clq共沉积者本方案指导下中药治疗效果较好。(5)伴肾间质血管病变IgAN患者本方案指导下中药治疗效果较好。(6)用在伏邪理论指导下的“五法”治疗经规范西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IgAN CKD2-5期患者,在一定时期内,能显着降低患者的血肌酐,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从而达到延缓该类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秦田雨[7](2020)在《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整体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结合系统药理学靶点预测,研究中药复方肾康注射液(Shenkang,SK)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为SK对CKD及肾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方法]1.系统药理学:首先通过数据挖掘和文献查阅构建SK分子数据库,并通过药物相似性和药物半衰期评估来筛选活性分子;使用WES药物靶向模型来预测生物活性成分的直接药物靶向;使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复合物-靶标,靶标-通路和靶标-疾病网络,并根据BioGPS数据库确定靶标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2.整体动物:C57BL/6小鼠36只,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ARB)组,SK高剂量组,SK中剂量组,SK低剂量组(n=6)。对模型组、ARB组、SK各剂量组小鼠实施UUO手术,制备肾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左输尿管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第一天开始给药,共计14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AR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g,灌胃氯沙坦钾溶液0.15 mL(生药0.13 g)/10 g,SK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8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中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4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2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小鼠体重等一般情况,给药第13天行MRI扫描测定FA值明确活体肾纤维化程度,给药14天后摘眼球取血,称量肾脏重量,分别冻存固定肾脏。比色法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血CysC水平,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患侧肾脏病理形态学和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Ⅰ,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假手术组、UUO组和SK中剂量组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FSP-1、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TGF-β1和负调节分子SOCS1,SOCS3 mRNA水平。3.细胞:NRK-49F细胞进行复苏传代培养,以10 ng/mL 的TGF-β1刺激48 h诱导NRK-49F细胞增殖活化,不同浓度SK(0,1,2,4mg/mL)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NRK-49F细胞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和负调节分子Prdx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RK-49F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JAK2、STAT3 mRNA 水平。[结果]1.系统药理学部分:以DL≥0.6为筛选标准,“HL=long”用于定义适当的HL范围。最终选出88种化合物作为活性分子。利用WES算法和CTD、TTD筛选结果,确定了 85个与治疗CKD相关的潜在化合物作用靶点,包括STAT3。通过KEGG数据库映射获得关键通路,包括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通路,结合CKD病理机制的相关进展,构建了 CKD治疗模块的通路,包括炎症、增殖、分化、迁移、通透性、降解等模块。对靶标-疾病相互作用网络的深入分析表明,SK治疗CKD主要通过影响6种疾病发挥作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和免疫疾病。组织定位结果显示SK通过包括肾脏、肝脏、肺和心脏在内的组织模块发挥作用。2.整体动物部分:(1)肾功能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血CREA、BUN、Cys-C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高剂量SK组小鼠血CREA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SK各剂量组小鼠血BUN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UUO组相比,SK高剂量组小鼠血Cys-C水平显着降低(p<0.05)。(2)肾脏重量和病理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组的患侧肾质量/体重、患侧肾/对侧肾质量、对侧肾质量/体重均显着增加(p<0.05或p<0.01)。但各药物治疗后对UUO小鼠肾脏重量各指标没有产生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FA值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阳性药组、SK高中低剂量组FA值显着降低(p<0.01或p<0.001),其中以SK中剂量组最为显着(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与UUO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细胞外基质积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和/或萎缩减轻,以SK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较好。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天狼星红面积极显着增加(p<0.001);与UUO组比较,ARB组、SK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患侧肾脏天狼星红染色红色面积显着减少(p<0.05或p<0.01)。电镜下观察各浓度SK对UUO所致的细胞器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局灶胶原纤维增生和肾小管凋亡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Western blot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α-SMA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UUO状态下的α-SMA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Col Ⅰ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 比较,SK中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Col Ⅰ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STAT3(Try705位点)/STAT3比例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p<0.01)、低剂量(p<0.001)组显着下调了 Try705位点的STAT3磷酸化程度;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JAK2(Try1007位点)/JAK2比例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UUO 比较,SK高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Try1007位点的JAK2磷酸化程度(p<0.05),(4)PCR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小鼠患侧ECM成分Col Ⅰ、Col Ⅲ、FN,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FSP-1,以及 JAK2、STAT3、TGF-β、JAK2/STAT3 通路负调节因子SOCS1、SOCS3 mRNA水平显着上升(p<0.05或p<0.01或p<0.001);与UUO组相比,SK中剂量组显着降低了 Col Ⅰ、ColⅢ、FN,α-SMA、FSP-1,JAK2、TGF-β、SOCS1、SOCS3 mRNA 水平(p<0.05 或p<0.01)。3.细胞实验:TGF-β1诱导后,NRK-49F细胞的细胞骨架显示出内部微丝束,并逐渐增厚和伸长,丧失纺锤形或星形成纤维细胞外观。不同浓度的SK一定程度上逆转了TGF-β1诱导的形态变化和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p-STAT3(Try705位点)/STAT3、Prdx5蛋白水平显着性升高(p<0.05),p-JAK2(Try1007位点)/JAK2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STAT3蛋白Try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1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JAK2蛋白Try100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4 mg/mL SK组细胞的Prdx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α-SMA、JAK2、STAT3 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不同浓度SK均极显着地降低了α-SMA mRNA 水平(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1mg/mL、2 mg/mL SK(p<0.05)及 4 mg/mL SK(p<0.01)显着降低了 STAT3 mRNA 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4 mg/mL SK显着降低了 JAK2 mRNA水平(p<0.05)。[结论](1)系统药理学预测显示SK中多种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与炎症、凋亡、增殖等相关的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等多通路的靶点分子治疗CKD。(2)SK有效改善UUO小鼠肾功能指标和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实现的,验证了系统药理学结果。(3)SK还能够抑制TGF-β1诱导NRK-49F增殖活化以及ECM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活介导的。
王颖[8](2020)在《益肾清利活血法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CKD合并脑梗塞患者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益肾清利活血”法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CKD)合并脑梗塞患者病情进展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并通过总结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3-2020.3南医大二附院肾内科及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脑梗塞患者60例,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脑梗塞中医辨证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从症候积分、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eGFR观察益肾清利活血法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脑梗死至少6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于入院起采用基础疗法,对照组单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8g(40ml)添加至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给予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实验组联合应用益肾清利活血法(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淮山药等)和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疗程均为一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eGFR等情况。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症候积分、血尿素氮、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eGFR观察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实验组在症候积分、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eGFR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清利活血”法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脑梗塞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治疗办法。可以保护肾功能、延缓肾损伤进展,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关美玉[9](2019)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中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依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尿毒清颗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尿氮素(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UN、Scr水平分别为(10.25±2.03)mmol/L、(201.51±24.53)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2.96±3.11)mmol/L、(216.53±24.1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不全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王明乾[10](2019)在《针刺肾俞穴及AH888对SD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对照》文中指出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疑难杂症,发病率大约万分之一,占人群死亡率的10%,只有20%左右的患者排除可逆因素才能获得缓解,发病率有持续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并无重大突破性的的进展,发展到晚期只能透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脏手术移植等,常因西药副作用大、效果不佳、价格昂贵、患者不能坚持而停止。中医认为肾精可以滋养五脏,并认为精气亏髓会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就其疾病演变过程分析,均有共同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在防治CRF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协助推迟慢性肾病进展。本研究采用慢性肾功能衰竭SD大鼠模型,通过针刺与药物共同干预,针刺肾俞穴结合AH888,观测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干预作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与创新性。方法将59只六周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四组: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其中空白组12只、模型组16只、药物组15只、针药结合组16只。将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给予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共三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药物4.5 mg/kg/1ml Sodium chloride 0.9%,再给予每日定时腺嘌呤灌胃,260 mg/kg.d/1ml Sodium chloride 0.9%,并给予空白组等体积的0.9%生理食盐水尾静脉注射和灌胃。连续16天灌胃腺嘌呤(260 mg/kg.d)进行伤害诱导,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于第16天采样收集尿液、血液,并进行尿常规分析、血常规分析,经分析对比空白组后,相关资料有显着差异(P<0.05),各组随机挑选一只大鼠取材(肾脏),并对比肾脏切片病理性判读符合慢性肾脏病病理现象。确认模型建立完成后开始治疗,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剂量参考以人体每日建议摄取量3公克(AH888)换算为大鼠灌胃量为AH888:310 mg/kg。A药物组再配合针刺大鼠肾俞(双侧取穴),保定大鼠后取穴位,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每2天一次,共治疗7次)。分别于第5天、第10天、第15天采样收集尿液、血液,并进行尿常规、血常规等分析,检测血清总蛋白、尿素氮、肌酐、尿肌酐等指标,并分别收集24小时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变化。空白组、模型组也灌胃等量体积的0.9%生理食盐水。各组连续灌胃治疗15天后,全数处死采集肾脏检体分析,处死后取大鼠左肾冻存于-20℃C冰箱,大鼠右肾泡在10%福尔马林中一周后,取出放入石蜡中包埋切片,并行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造模过程,模型组、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体重较空白组明显升高,提示造模过程肾脏积水等病理表现。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饮水量和采食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过程,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P<0.001);治疗后15天,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上升(P<0.001);相比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能明显降低尿蛋白减少(P<0.001);针或联合药物能降低CRF大鼠血清磷水平,提高血清钙离子水平(P<0.01);药物及针药结合并无明显改善CRF大鼠的血清胆固醇、血钾水平(P>0.05)。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药物组和针药结合均能让CRF大鼠减经双肾重量,让部分的肾积水排出减轻,增加肾脏血流(取材组织中观察肾脏有部分血丝),两组都有保护肾脏的效果。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肾脏更加红润。HE病理染色表明两组都具有保护肾脏的效果,能减少腺嘌呤结晶堆积在肾脏。试验过程各组大鼠存活率均较高,但药物组和针药结合均高出模型组大鼠存活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更能减少血清肌酐水平、保留血清总蛋白、减少CRF大鼠尿蛋白、增加尿肌酐的排出。提示针药结合更能促进CRF大鼠代谢废物的排除,并使得血清总蛋白得以保留,来达到保护肾脏的效果,说明针刺配合药物治疗CRF病变疗效更佳。结论本实验证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具有改善CRF模型大鼠的肾脏功能、减少尿蛋白排出、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等作用。针药结合更能减少血清肌酐水平、保留血清总蛋白、减少CRF大鼠尿蛋白、增加尿肌酐的排出。表明顶孢霉真菌属菌丝体配合针刺大鼠肾俞穴对大鼠CRF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2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26例(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慢性肾脏病病因演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认知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肾康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机制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雷公藤制剂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糖尿病和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主要病因:单中心30年回顾性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1.5 临床资料统计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时间段CKD患者一般资料 |
2.2 总体CKD患者病因构成及演变 |
2.3 老年和中青年CKD病因构成及演变 |
2.4 2018-2019年ESRD患者病因构成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雷公藤制剂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结局指标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检索策略 |
1.6 数据提取 |
1.7 纳入文献方法质量学评价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流程图及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疗效分析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计算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分组及治疗方法 |
1.6 疗效评价方法 |
1.7 临床基线数据及观察指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入选患者临床基线数据 |
2.2 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情况 |
2.3 疗效评估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对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1.1 疾病定义 |
1.2 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
1.3 治疗 |
1.4 小结 |
2 中医对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2.1 对EPNS病名的认识 |
2.2 对EPNS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治疗EPNS |
2.4 小结 |
第二部分 EPNS患者疗效及中医证型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及研究方法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定标准 |
3 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 |
4.1 EPNS的临床疗效观察 |
4.1.1 一般资料 |
4.1.2 尿蛋白定量分层情况 |
4.1.3 治疗方案情况 |
4.1.4 临床总体疗效情况 |
4.1.5 蛋白尿分层与临床总体疗效的关系 |
4.1.6 蛋白尿分层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
4.1.7 肾功能不全病人的治疗情况 |
4.2 EPNS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 |
4.2.1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4.2.2 本证合并兼证分布情况 |
4.2.3 中医证型与蛋白尿分层的关系 |
4.2.4 中医证型与血压的关系 |
4.2.5 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
第三部分 益气活血方治疗EPNS的前瞻性疗效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及研究方法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治疗方案 |
2.6 观察指标 |
2.7 疗效评定标准 |
3 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临床疗效情况 |
4.2.1 临床总体疗效 |
4.2.2 中医证候疗效 |
4.2.3 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简表各项得分的变化 |
4.2.4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
4.3 临床研究期间不良反应 |
4.4 安全性评价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益气活血方制方背景及组方思路 |
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结果分析 |
3.1 回顾性研究结果分析 |
3.2 前瞻性研究结果分析 |
4 结论 |
5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 |
附录2 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方案 |
附录3 中医症状积分表 |
附录4 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 |
附录5 CKD分期 |
中英文缩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结论 |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
2.1 病因病机 |
2.2 中医辨证分型 |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
2.4 治疗经验 |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
2.8 结论 |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
1.4 问题与展望 |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
2.1 中医文献 |
2.2 中医证候 |
2.3 中医方剂 |
2.4 名老中医传承 |
2.5 中药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数据采集 |
2.1 医案资料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3 数据清洗 |
4 数据分析 |
5 数据表达 |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6 讨论 |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
1 膜性肾病 |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
2 IgA肾病 |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
3 尿酸性肾病 |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
4.3 讨论 |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
5.3 讨论 |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
1.1 古医籍考证 |
1.2 邹氏论“肾劳” |
1.3 数据论证 |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
2.1 导师论述 |
2.2 数据论证 |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
3.1 肾寓阴涵阳 |
3.2 肾气化封藏 |
3.3 保肾元大法 |
3.4 数据论证 |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
5.1 清热利湿 |
5.2 活血化瘀 |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
6.1 利水泄浊 |
6.2 化湿泄浊 |
6.3 降逆泄浊 |
6.4 通腑泄浊 |
6.5 通络泄浊 |
6.6 疏风泄浊 |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
1 访谈研究背景 |
2 访谈研究设计 |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
4 撰写访谈报告 |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
创新点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科研中的应用 |
1 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渊源 |
2 真实世界研究的常见类型 |
3 真实世界研究的特点与优势 |
4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5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
6 真实世界研究的问题及展望 |
综述二 顽固性高血压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定义及其致病风险 |
2 西医学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 |
2.2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西医治疗方案 |
3 中医学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
3.1 中医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认识 |
3.2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 |
3.3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辨证研究 |
3.4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
4 顽固性高血压病研究的述评及展望 |
第二部分 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技术路线图 |
研究内容一 真实世界下中西医诊治顽固性高血压病“病-证-药”的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研究设计方案 |
2 研究结果 |
2.1 顽固性高血压病总人群研究结果 |
2.2 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群与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类人群比较分析 |
3 讨论 |
3.1 年龄、性别是影响顽固性高血压病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 |
3.2 顽固性高血压病属高血压3级时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
3.3 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的西药以保护靶器官、降低恶化风险为主 |
3.4 顽固性高血压病核心病位以“肝、脾、肾”,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
3.5 顽固性高血压病治疗应虚实兼顾 |
研究内容二 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关键“症-药”的方法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研究设计方案 |
2 研究结果 |
2.1 研究人群 |
2.2 一般信息 |
2.3 两类人群临床信息比较 |
2.4 两种提升树算法相关因素筛选结果 |
2.5 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症-药”规律挖掘与分析 |
2.6 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对RH+MACE的概率估算及重要性识别 |
3 讨论 |
3.1 真实世界研究与大数据处理方法为中医药精准方药的挖掘提供了依据 |
3.2 GBM和XGBoost等提升树算法为非线性复杂关系的挖掘提供了方法学思路 |
3.3 筛选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对疾病预后有参考价值 |
3.4 针对相关因素的精准用药方法切实可行 |
3.5 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与精准用药的研究方法为下一步预测和治疗提供思路 |
结论 |
创新点 |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
(5)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试验、脱落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化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与随访 |
4 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性指标 |
5 疗效评定标准 |
5.1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积分比法(尼莫地平法) |
5.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5.3 不良反应 |
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的比较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CR的比较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r、eGFR、Cys-C的比较 |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HbA1c的比较 |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的比较 |
7 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总疗效的比较 |
8 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的比较 |
9 两组患者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进展和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
10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 |
1.1 蛋白尿与DKD |
1.2 Cys-C与DKD |
1.3 RAAS与DKD |
2.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研究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论治 |
3 导师观点 |
4 芪蛭降糖胶囊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4.1 组方分析 |
4.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芪蛭降糖胶囊疗效分析 |
5.1 减少尿蛋白 |
5.2 延缓早期肾功能进展 |
5.3 改善中医临床症状 |
6 本研究的意义、不足与展望 |
6.1 本研究的意义 |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6)五法指导下治疗经规范西药治疗无效CKD2-5期IgA肾病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IgA肾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IgAN发病机制研究 |
1.1 免疫学机制 |
1.2 粘膜感染 |
1.3 基因遗传 |
1.4 炎症因子 |
1.5 补体激活 |
2 IgAN的病理特点 |
2.1 光镜改变 |
2.2 免疫荧光 |
3 IgAN的治疗 |
3.1 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 |
3.2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 |
3.3 细胞毒药物 |
3.4 依库丽单抗(Eculizumab) |
3.5 扁桃体切除术 |
综述二 IgAN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IgAN的病因病机 |
1.1 虚实论 |
1.2 风湿热论 |
1.3 少阳三焦不利论 |
1.4 脏腑论 |
1.5 伏邪论 |
1.6 咽喉论 |
2 IgAN的中医治疗 |
2.1 经方验方 |
2.2 分期治疗 |
2.3 分型治疗 |
2.4 中成药治疗 |
2.4.1 火把花根片 |
2.4.2 黄葵胶囊 |
2.4.3 雷公藤多苷 |
2.4.4 百令胶囊 |
2.4.5 海昆肾喜胶囊 |
2.4.6 尿毒清颗粒 |
2.5 中药制剂注射液治疗 |
2.5.1 肾康注射液 |
2.5.2 黄芪注射液 |
第二部分 导师经验总结 |
1 伏邪源流 |
1.1 伏邪的典型症状 |
1.2 伏邪的典型舌象 |
1.3 伏邪化火与粘膜感染 |
2 六经体系概述 |
2.1 六经源流 |
2.2 六经气化 |
3 六经传变 |
3.1 六经传变与截断 |
3.1.1 枢机截 |
3.1.2 开阖截 |
3.1.3 表里截 |
4 IgAN的治疗思路 |
4.1 温、补、托、清法 |
4.2 活血化痰解毒法 |
4.3 截断法 |
4.4 抓独法 |
4.5 祛风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三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IgAN诊断标准 |
2.2 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 |
2.3 病理诊断及分型标准 |
2.4 免疫球蛋白类型划分 |
3 病例选择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治疗方案 |
4.2 观察指标 |
4.3 疗效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IgAN患者发病前驱症状 |
3 IgAN患者病理资料分析 |
4 中药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分析 |
4.1 中药治疗前后Scr、eGFR、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 |
4.2 中药治疗前后ALB、UA、BUN的变化 |
4.3 中药治疗前后HGB、AST、ALT、K的变化 |
5 有效性分析 |
6 疗效与病理关系 |
第五部分 讨论 |
1 临床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
2 临床前驱症状结果分析 |
3 病理资料结果分析 |
4 实验室指标结果分析 |
4.1 AST与Scr、eGFR、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
5 有效率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病因研究 |
2 发病机制研究 |
3 治疗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
1 病名研究 |
2 病因病机研究 |
3 防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系统药理学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和讨论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肾康注射液对NRK-49F人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8)益肾清利活血法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CKD合并脑梗塞患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慢性肾脏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分期 |
2. 流行病学 |
3. CKD的病因与危险因素 |
4.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
二、中医研究进展 |
三、脑梗塞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4. 治疗方法 |
5. 治疗方案 |
6. 观测指标 |
7. 统计方法 |
8. 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肾脏病 |
二、慢性肾脏病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
三、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经验 |
1. 证治思想与用药特征 |
2 异病同治,相得益彰 |
四、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英文缩略语表 |
附录2: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录3: 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水平比较 |
3 讨论 |
(10)针刺肾俞穴及AH888对SD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
一、肾脏的生理 |
二、台湾地区肾脏病盛行率 |
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判定,(图1-4) |
四、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各国ESRD发生率和盛行率分析 |
第二节 西医判定肾脏病标准 |
一、西医治疗肾衰竭常用药物 |
第三节 中医判定肾脏病标准 |
一、中医治疗肾衰竭常用复方药物 |
二、中医治疗肾衰竭常用单味药物 |
三、中医治疗肾衰竭常用药用真菌-虫草 |
第四节 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 |
第五节 运用肾俞穴治疗肾系疾病 |
一、运用肾俞穴治疗肾系疾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
二、运用肾俞穴治疗肾系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 |
第六节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临床疾病 |
第七节 药物诱导慢性肾衰竭病理机制 |
一、阿霉素配合腺嘌呤引发慢性肾衰竭的病理机制探讨 |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大鼠一般情况 |
二、指标检测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一、实验结果分析 |
二、动物模型 |
三、针刺肾俞的特点 |
四、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四、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2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慢性肾脏病病因演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D]. 吴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益气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吴思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D]. 刘大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5]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再研究[D]. 刁珂.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五法指导下治疗经规范西药治疗无效CKD2-5期IgA肾病自身前后对照研究[D]. 王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秦田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益肾清利活血法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CKD合并脑梗塞患者临床观察[D]. 王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J]. 关美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20)
- [10]针刺肾俞穴及AH888对SD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对照[D]. 王明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