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立克论文-杨帆

汉斯立克论文-杨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斯立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学,汉斯立克,情感与音乐

汉斯立克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1](2019)在《汉斯立克“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兼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斯立克是西方音乐美学领域中自律论的代表人物,本文以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以及情感与音乐的关系"为依据,结合笔者的观察思考与亲身感悟,对的"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05期)

李丽,吴建冰[2](2018)在《浅议嵇康与爱德华·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的相同之处》一文中研究指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的专着《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是中外音乐美学界的"双璧"。本文拟从中西音乐美学文化对比的角度,窥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相同看法。(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6期)

廖莹莹[3](2018)在《浅析音乐美学中的自律论——以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美学中自律论与他律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一书中,该书出版于1929年,是由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思·卡茨(Felix.M.Gatz)汇编的关于德国十八世纪末叶以来音乐美学史的相关资料。卡茨通过对史料的选择、编排整理,梳理了这一时期德国音乐美学的发展脉络,并将康德哲学思想中他律论与自律论的概念运用到音乐美学流派划分中,把当时的音乐美学划分为自律美学和他律美学两个流派。(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15期)

李文迪[4](2018)在《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地利音乐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Eduard Hanslick)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诌议》于1854年发表,至今已有150年了。在近代音乐美学思想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全书分成序和七个章节。音乐的形式、内容及情感等问题是音乐美学中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汉斯立克在其自传中这样写到:"由于读了许多关于音乐美学的书,它们都把音乐的性质局限为音乐所引起的‘情感’,使得音乐具有一种明确的表达能力,(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8年10期)

凌瑞雪[5](2018)在《音乐价值的守护与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华·汉斯立克(Eduard Hanslick,1825-1904)是19世纪奥地利着名的音乐美学家和音乐评论家,国内外学者对其音乐美学思想已有大量的研究,然而学者们对他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其形式论音乐美学方面。笔者在重新研读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及音乐评论着述的基础上发现,其字里行间包含着一种教育大众的倾向。换言之,面对维也纳众多听众,汉斯立克希望通过在公开场合发表音乐评论,为他们树立欣赏的规范与标准,提高其审美趣味,从而进一步提升人们的人格、道德水准及整体素养。这一理想与18、19世纪德意志文化中的“教养”(Bildung)观密切相关。音乐教养观贯穿了汉斯立克整个职业生涯,并内化于其心中成为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意识。本文的第一章将首先呈现汉斯立克音乐美学和音乐评论中具有教养倾向的论述,具体表现在他对聆听方式的偏好、歌剧题材的取舍及对作曲家的褒贬方面;在其后的第二章中,笔者将追溯汉斯立克教养观的来源,即虔信运动与新人文主义运动,论述这两种思潮如何促使教养观出现并走向成熟,且推动了德意志“士大夫阶层”的形成:最后的第叁章,将重点分析19世纪德奥地区的政治、文化和艺术环境如何影响汉斯立克,并为他的音乐教养观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8-04-01)

王亦高[6](2018)在《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传播研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传播理论来概括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一书的主要观点,可分析出该书对音乐传播研究的启示:研究音乐传播,不能忽视音乐形式主义的维度。该书代表的自律论音乐美学启示我们,研究音乐传播,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避免用歌词研究和历史背景研究代替音乐研究。(本文来源于《音乐传播》期刊2018年01期)

白晨[7](2017)在《嵇康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评《声无哀乐论》与《论音乐的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嵇康与汉斯立克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相隔一千多年的文化时空,但他们的音乐美学思想却不谋而合,为音乐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从历史背景、音乐的内容、音乐与情感叁方面剖析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思想的相似性及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7年12期)

马丽,卢彦辰[8](2017)在《浅谈音乐与情感——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论音乐的美》和汉斯立克的思想作为时代的产物,虽然在学术界都一直经受着争议与批判,但其中包含的深远的音乐美学价值可以带我们另一种经验与启示。本文主要就《论音乐的美》中关于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04期)

赵忠富[9](2016)在《音乐的表现及表现的个性——读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艺术的样式之一,音乐是应该有所表现的。但它又不像传统的观念中那样什么都能表现,它所能表现的只是类型化的观念,同时由于媒介——乐音的非符号性和非造型性,使得它的表现是间接性的,其桥梁是乐音形式和力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6年04期)

张卓[10](2015)在《英美新批评与汉斯立克音乐批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英美新批评和汉斯立克音乐批评思想的介绍,分析以及比较,两者产生背景类似,均强调对艺术本身的确立及其与产生、影响艺术因素的区分,均强调艺术的客观性,都强调艺术作品形式与技巧,都有着强烈的客观主义或科学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来源于对艺术自身独立性和规律认识的渴望,这也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特有的关于艺术的知识论取向。(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5年10期)

汉斯立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的专着《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是中外音乐美学界的"双璧"。本文拟从中西音乐美学文化对比的角度,窥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相同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斯立克论文参考文献

[1].杨帆.汉斯立克“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兼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J].艺术评鉴.2019

[2].李丽,吴建冰.浅议嵇康与爱德华·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的相同之处[J].青年文学家.2018

[3].廖莹莹.浅析音乐美学中的自律论——以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为例[J].北方音乐.2018

[4].李文迪.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有感[J].知识文库.2018

[5].凌瑞雪.音乐价值的守护与传递[D].中央音乐学院.2018

[6].王亦高.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传播研究的启示[J].音乐传播.2018

[7].白晨.嵇康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评《声无哀乐论》与《论音乐的美》[J].当代音乐.2017

[8].马丽,卢彦辰.浅谈音乐与情感——读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有感[J].中国文艺家.2017

[9].赵忠富.音乐的表现及表现的个性——读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J].大舞台.2016

[10].张卓.英美新批评与汉斯立克音乐批评比较研究[J].音乐创作.2015

标签:;  ;  ;  

汉斯立克论文-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