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辽宁省海城市妇幼保健所辽宁海城114200

摘要:目的:探讨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率、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妇幼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9-2013年海城市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新生儿的主死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疾病、肺炎、出生窒息及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主要死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出生窒息及其他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均位居新生儿与婴儿死因首位。(3)婴儿死在医院的比例逐年上升而死在家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婴儿死前就诊于高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显著提高而就诊于低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2009-2013年海城市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后我市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应从免费婚前检查开始,加强孕前优生、孕期保健、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定期进行产前健康检查、规范高危妊娠的监测、强化各级助产机构的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积极预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普及超声学、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预防出生缺陷项目,进一步完善孕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管理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婴儿死亡率。

关键词: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监测;孕产期保健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居民健康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显示,婴儿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90%以上,其表明降低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1]。本文对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今后制定减少婴儿死亡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1.1监测对象与方法根据国家和辽宁省的有关要求及《海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规定,在海城市2个城区和25个镇范围内,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儿童死亡报告网及相应的监测系统。监测对象为在海城市出生的全部活产儿、新生儿及婴儿,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统计本辖区的活产儿数及死亡数,对每例死亡婴儿进行死亡原因等方面的调查、核实,然后填写由卫生部统一印制的死亡报告卡。死因诊断和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评价。

1.2质量控制市妇幼保健所对上报的信息每半年进行一次质控,通过在公安、计生、疾控中心、统计、民政等相关部门收集信息进行多源数据交叉核实,发现活产、死亡漏报线索后及时进行追踪、核实、补漏。明确相关定义:(1)活产儿是指妊娠满28周以上且娩出后有心跳、呼吸、随意肌收缩、脐带搏动等4项生命体征之一;(2)新生儿是指出生28天内;(3)婴儿是指出生后1周岁以内。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汇总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婴儿死亡率变化2009-2013年海城市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死亡率=9.86,P<0.01;婴儿死亡率=16.01,P<0.01)。见表1。

2.2新生儿与婴儿主要死亡原因顺位及构成比2009-2013年海城市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疾病、肺炎、出生窒息及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出生窒息及其他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均位居新生儿与婴儿死因首位;5年中新生儿与婴儿死因构成比均无明显变化。见表2、3。

表22009-2013年海城市新生儿死亡原因顺位及构成比(%)

注:*其他新生儿疾病包括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猝死、溶血、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颅内出血、意外窒息;#其他先天异常指除了先天性心脏病以外的其他先天异常。

表3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原因顺位及构成比(%)

注:#其他先天异常指除了先天性心脏病以外的其他先天异常。

2.3婴儿死亡地点与死前就诊医疗机构级别情况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地点中,死在医院的比例为49.87%、死在途中的比例为11.46%、死在家中的比例为38.67%,死在医院的比例逐年上升而死在家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婴儿死前就诊医疗机构在省、市级医疗机构的比例为70.93%、在县(区)级医疗机构的比例为21.87%、在乡(街道)卫生院的比例为4.80%、在村诊所的比例为2.40%,婴儿死前就诊于高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显著提高,而就诊于低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明显下降。

3讨论

3.1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婴儿死亡率的高低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孕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水平,反映了该地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水平及产前、产时、产后保健质量[2]。近年来,海城市全面启动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中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待孕妇女免费增补小剂量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并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妇幼保健工作机制,保障了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资金需求,强化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策略;通过健康宣教,提高了孕产妇及儿童家长的认识,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供了保障。2009-2013年的5年间,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9.33‰降至2013年的4.76‰,各年度婴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海城市婴儿死亡率较我国其他地区婴儿死亡率水平偏低[3,4]。

3.2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防治在2009-2013年的5年中,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始终位居海城市新生儿与婴儿死因的首位,表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是严重威胁新生儿与婴儿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其提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防治工作重点除应抓好围产期保健、产时复苏抢救和复苏后监护治疗3个环节外,还应该通过国家均等化服务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等政策,做好孕期系统保健、强化高危孕妇的筛查管理、加强孕期营养指导、积极预防和控制妊娠合并症、及早纠正孕妇贫血及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儿科质量,从而有效降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

3.3出生缺陷的综合防治有研究表明,出生缺陷引起的死亡约占婴儿死亡总数的20%[5],因此,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和婚前检查,通过孕前、孕期保健及宣教、遗传知识咨询等措施,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二是加强高风险孕妇的产前检查和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患儿出生;三是切实做好出生缺陷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筛查和治疗工作。近年来,海城市全面启动了免费婚前检查工作,其为降低出生缺陷提供了有效措施,因而,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强化免费婚前检查工作,使其成为降低出生缺陷有力保障。

3.4医疗保健服务状况分析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在医院的比例逐年上升,而死在家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婴儿死前就诊于高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显著提高,而就诊于低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明显下降。其表明大部分婴儿死前能够得到较好的医疗救治,体现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农合等保障体系的重大作用,提高了医疗保健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情况的监测分析,提出今后我市妇幼保健工作重点,应从免费婚前检查开始,加强孕前优生、孕期保健、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定期进行产前健康检查、规范高危妊娠的监测、强化各级助产机构的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积极预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普及超声学、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预防出生缺陷项目,进一步完善孕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管理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婴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米杰,张美仙.中国儿童生存状况:婴幼儿死亡率变化趋势[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4):325-329.

[2]WrenCO,SullivanJJ.Survivalwithheartdiseasandneedforfollow-upinadultlife[J].Heart,2001,85(4):438-440.

[3]陈艳霞.三亚市2000~2012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4,8(29):1156-1158.

[4]黄容荣.2002-2007年贵港市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8):2530.

[5]王伟.出生缺陷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优生与遗传,2005,13(9):1-6.

标签:;  ;  ;  

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