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的影响

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的影响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EMPs)是内皮细胞在新陈代谢、激活或凋亡时分泌到细胞间隙和体液中的囊泡样物质。最近几年,针对内皮微粒的研究已有很多。Jy W等人的实验证实:在多发性硬化中,内皮微粒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使更多的单核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和多发性硬化的形成。在Sabatier F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内皮微粒能促使单核细胞分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引发TF依赖性促凝反应。但是,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的影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的影响,包括研究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探讨内皮微粒诱导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超速离心法沉淀上清中的内皮微粒,用无菌PBS重悬;透射电镜下鉴定内皮微粒的形态和结构;将内皮微粒与THP-1细胞株共培养,运用PCR和ELISA方法检测THP-1细胞株内VEGF-A、VEGF-C的表达情况;将HUVECs和原始单核细胞或者经内皮微粒激活的单核细胞放入Transwell小室内分隔培养,用WST-1试剂盒检测HUVECs增殖状况;运用PCR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经内皮微粒激活的THP-1细胞株对内皮标志物vWF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内皮微粒为电子密度低的圆球形,直径在100-1000nm之间,边界清楚,周围环绕着电子密度较高的磷钨酸;与对照组相比,内皮微粒刺激的THP-1细胞株内VEGF-A和VEGF-C的蛋白和mRNA水平均升高;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不论是与原始单核细胞共培养还是与内皮微粒激活的单核细胞共培养,HUVECs均显著增多,同时,与内皮微粒激活的单核细胞进行共培养的HUVECs比与原始单核细胞进行共培养的HUVECs增生明显;与内皮微粒共培养3d后,THP-1细胞株中vWF和VEGFR2蛋白表达为阳性,基因表达为阴性,共培养8d后vWF和VEGFR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内皮微粒可以通过促使单核细胞分泌VEGF-A和VEGF-C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内皮微粒仅能使单核细胞一过性呈现内皮表型,而不能将其转分化为内皮细胞。意义:本研究为创伤修复、肿瘤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血管再生机制,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对血管再生领域的其他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我们对内皮微粒携带的部分mRNA的分析,为内皮微粒在其它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综述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邻近铀微粒的二次离子质谱测量干扰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9(00)
    • [2].微粒的考点透视[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2(03)
    • [3].微信的“分付”是否另一个“花呗”?[J]. 金融科技时代 2020(04)
    • [4].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微粒分析与对策[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06)
    • [5].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微粒观的建立探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03)
    • [6].微粒观在化学中的应用——以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为例[J]. 教学考试 2017(14)
    • [7].塑胶微粒:看不见的环境杀手[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6(05)
    • [8].可德兰多糖载药微粒的构建、表征及其缓释作用[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4)
    • [9].细胞衍生微粒与疾病[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6(11)
    • [10].基于微流体的微粒捕获与移动[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14)
    • [11].基于“微粒观”的中考试题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02)
    • [12].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探讨[J]. 考试与评价 2018(01)
    • [13].10和18电子微粒的推导及应用[J].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5(10)
    • [14].新情景下学习多电子微粒[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08(02)
    • [15].护理操作引起输液微粒问题的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7)
    • [16].血小板微粒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16)
    • [17].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微粒观的建立[J]. 课程教学研究 2013(06)
    • [18].探究微粒的性质实验创新设计[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4(03)
    • [19].膨化微粒饵[J]. 钓鱼 2014(11)
    • [20].超临界流体制粒技术及其在抗生素药物微粒制备领域中的应用[J]. 机电信息 2013(20)
    • [21].血小板微粒的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10)
    • [22].输液微粒种类及其危害的研究现状[J]. 全科护理 2011(22)
    • [23].管流中椭球形沉降微粒团受力模型及受力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1(18)
    • [24].气悬微粒运动的大涡模拟[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5].微粒产生的潜在危害及防治[J]. 家庭护士 2008(18)
    • [26].论微粒社会的智慧医疗生活:趋势、数据化及中国经验[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7].循环微粒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25)
    • [28].血小板微粒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13)
    • [29].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13)
    • [30].人体内的塑料微粒(英文)[J].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19(09)

    标签:;  ;  ;  

    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参与的血管新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