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转变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转变

李殷春河北省崇礼县第一中学076350

在新的基础课程改革下,针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怎样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要解决它,我认为首先应抓住以下几个转变: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我们培养的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着眼于他眼下掌握了多少个单词和句型,所谓“先成人,后成才”。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偏重于认知活动而忽略了情感活动,重视开发智商而忽略了开发情商,并进而导致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耐挫力低下,所以转变思想迫在眉睫。

英语教学隶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练、好奇感训练、情感训练、毅力训练、性格训练、注意力训练等诸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训练。这样,在语言方面能够激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同时在心理素质的铸造方面也有助于他们形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健康完美的心理素质。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而且个性素质包含并表现了共性素质。因此,在发展学生共性素质的同时发展他们的个性素质,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项教育功能。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功底。

二、教育目标的转变

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更要采取科学的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这就是实践。英语教学如果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原则,那么学生便可以在合作活动中训练自己与同伴交友、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我们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中包括:

1.师生观的转变:

(1)由学生为教师服务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服务。

(2)由学生围着教师转转变为教师围着学生转。

(3)由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转变为课堂活动的主人。

(4)由教师在台上表演转变为课堂的导演或指挥。

总之,要由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2.教学观的转变:

(1)由只研究“教”转变为同时研究“学”。

(2)由“教决定学”转变为“学决定教”。

(3)由“教法决定学法”转变为“学法决定教法”。

(4)由“只研究教的过程”转变为“同时研究学的过程”。

(5)由“教的过程决定学的过程”转变为“学的过程决定教的过程”。

总之,要由“以教定学”变为“以学定教”。

三、教学原则的转变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思维的主体。英语是学生自己练会的,而不是教师讲会的。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学习英语是靠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

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是灵魂。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就没有素质教育,也就没有成功的英语教学。

四、课堂模式的转变

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遵照上面提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和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原则,应该构建了“以学定教”的导学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题单或学案,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诸如模仿、替换、填空、选择、转换、补全、问答、思考、讨论或辩论等口头、笔头练习题或检测题,作为考察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

五、评价体系的转变

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必须得到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支持,否则必将失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把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采用的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主要指平时表现,它应该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情况、课堂反馈检测或诊断性测试情况、作业情况以及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程度和表现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和期末考试等。

总之,新的评价体系既重视终结性评价也重视形成性评价;既重视对运用英语能力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评价;评价的手段既有分数量化也有文字叙述;评价的执行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本人或其他同学等。

标签:;  ;  ;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