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卡亭论文-张育楠,陈天娇,朱平

巴卡亭论文-张育楠,陈天娇,朱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巴卡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β-O-乙酰转移酶,迭代饱和突变,高活性突变体,丙氨酸扫描

巴卡亭论文文献综述

张育楠,陈天娇,朱平[1](2018)在《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β-O-乙酰转移酶迭代饱和突变与活性位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迭代饱和突变技术进一步提高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β-O-乙酰转移酶双突变体DBAT~(G38R/F301V)的活性;通过丙氨酸扫描确定DBAT活性中心的重要位点。方法利用迭代饱和突变技术在现有双突变体DBAT~(G38R/F301V)的基础上对Ser~(396)进行半饱和突变,筛选对10-去乙酰紫杉醇(DT)催化活性提高的突变体;对获得的高活性突变体蛋白进行催化DT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测定;在最适pH条件下,将其分别用最适反应温度和0℃温育6 h,考察该蛋白的热稳定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活性提高的分子机制。对DBAT底物结合区域尚未进行分析的几个氨基酸进行丙氨酸扫描研究,分析这些位点在DBAT催化10-DAB和DT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获得了叁突变体DBAT~(G38R/F301V/S396I),其催化DT的活性为DBAT~(G38R/F301V)的1.6倍,该蛋白催化DT的最适条件为37.5℃,pH 7.5;该蛋白在37.5℃静置6 h后催化DT的活力为初始值的30%,在0℃静置6 h后为初始值的70%;丙氨酸扫描结果显示,Asn~(45)在DBAT催化10-DAB和DT时都非常重要,而Asn~(42)、Glu~(350)、Glu~(355)和Lys~(389)位点对催化10-DAB的影响更大。结论将活性口袋内的亲水性氨基酸向疏水性氨基酸突变可能有利于DBAT对DT的催化,但氨基酸侧链的长度和空间构型也是影响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发现Asn~(45)可能是一个潜在的DBAT催化或底物结合位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欧阳萍兰,黄佳俊,林淑玲,魏韬,林俊芳[2](2018)在《分子模拟对接和定点突变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的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DBAT)活力,从而更高效地体外酶促合成巴卡亭Ⅲ。【方法】通过DBAT与其天然底物乙酰Co A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选定C165W、N300I、F160C 3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单点定点突变。突变基因经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突变重组酶特性经体外酶促反应测定。【结果】3种突变重组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 000;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2.5℃,与野生酶DBAT一致;DBAT~(F160C)与DBAT的最适反应pH为7.5,略高于DBAT~(C165W)和DBAT~(N300I)的最适反应pH(7.0);DBAT~(C165W)、DBAT~(F160C)和DBAT~(N300I)的比活力与DBAT相比分别提高了61.5%、59.6%和19.2%,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55.4%、35.1%和2.9%,3种突变酶的米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均高于DBAT。【结论】疏水突变导致突变酶的比活力相比野生型均有显着提高,研究结果为体外高效酶促合成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的直接前体物巴卡亭Ⅲ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马生军,刘建慧,马留纯,王颖,曹雪琴[3](2017)在《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曼地亚红豆杉中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叁尖杉宁碱、紫杉醇量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比较5个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曼地亚红豆杉中3种紫杉烷类活性成分量的差异。方法利用甲醇和叁氯甲烷混合液超声浸提后再用甲醇溶解得到样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比较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 Ⅲ)、叁尖杉宁碱和紫杉醇量及3者总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曼地亚红豆杉中3种紫杉烷类及其总量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10-DAB Ⅲ、叁尖杉宁碱、紫杉醇和3种紫杉烷类总量相对较高的3个产地及生长年限分别依次为HK4>SM3>SM2、ZL3>HK4>ZL4、ZL3>SM2>HK4、HK4>ZL3>ZL6。除10-DAB Ⅲ与叁尖杉宁碱量间不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外,其余各成分间均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间紫杉醇与3种紫杉烷类总量间呈现出同升同降的趋势;聚类分析表明福建福州产区紫杉醇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河南开封3种紫杉烷类总量有别于其他产区。结论产地和生长年限对曼地亚红豆杉中3种紫杉烷类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可以通过对生物合成途径进行调控,继而达到获得更多紫杉醇原料药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23期)

何枭宇,赵柳婷,李立威[4](2017)在《四种不同品种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国内主要4种不同品种红豆杉枝叶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III)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32 nm,柱温为32℃,流速为1.0 m L/min。结果:10-DABⅢ在进样0.1~5μ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9.10%,RSD=1.5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国内引种的不同品种红豆杉中10-DABⅢ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朱凤芝,程赪,刘祥胜,张昆,王立爽[5](2017)在《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方差分析,从菌体培养时间、菌体浓度OD600、底物终浓度、转化温度、转化时间5个方面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最佳转化工艺条件为:菌体经过二级培养12 h,转接后调节初始OD600为3.0,此时,加入溶解于甲醇的巴卡亭III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07 mg/m L,32℃,200 r/min下转化4 d,此时10-DAB的生成率达到24.5%,比优化前提高了446.8%。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该研究成果对于多烯紫杉醇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7年04期)

朱凤芝,杨亚男,张昆,张傲薇,王敏[6](2016)在《巴卡亭Ⅲ转化生成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以巴卡亭Ⅲ为底物,通过TLC、HPLC、LC-MS等方法,对课题组前期从污泥中得到的分离株进行筛选,获得了六株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1-A-19、P2-A-8、P2-A-10、P2-A-11、P2-A-12、P2-A-1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信息,P1-A-19被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P2-A-8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P2-A-11、P2-A-12、P2-A-13均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中,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P1-A-19是首次发现的产10-DAB能力的微生物。(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07期)

王红岗,鲁明霞[7](2016)在《红豆杉成分巴卡亭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红豆杉活性成分巴卡亭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1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巴卡亭Ⅲ低剂量组、巴卡亭Ⅲ中剂量组、巴卡亭Ⅲ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别通过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和被动吸烟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0m L·kg-1),强的松组灌胃强的松片溶液(4mg·kg-1),巴卡亭Ⅲ低、中、高组分别灌胃巴卡亭Ⅲ溶液(1、2、4mg·kg-1),连续给药30d,给药结束后采集血清、气管和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利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组大鼠细支气管壁厚度、周长和面积,采用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结果]巴卡亭Ⅲ低剂量组肺泡炎症明显;巴卡亭Ⅲ中剂量组肺泡炎症较模型组轻;巴卡亭Ⅲ高剂量组大鼠肺泡间隔轻度增宽,肺泡炎症不明显。强的松组及巴卡亭Ⅲ高剂量组大鼠的细支气管壁厚度、管壁面积、管壁面积/腔周长均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卡亭Ⅲ高剂量组大鼠细支气管壁厚度、管壁面积、管壁面积/腔周长与强的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的松组及巴卡亭Ⅲ高剂量组大鼠的IL-8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卡亭Ⅲ高剂量组IL-8含量低于强的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卡亭Ⅲ可有效减小COPD大鼠细支气管壁厚度及面积,降低COPD大鼠血清IL-8含量,抑制COPD大鼠气道重塑,延缓COPD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胡杰,蒋剑平,熊耀康,张春椿[8](2016)在《HPLC、UPLC测定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的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Ⅲ)含量进行比较。方法:分别建立HPLC和UPLC测定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的方法。HPLC法为Inertsil ODS-SP(4.6×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3∶4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27 nm,柱温30℃;UPLC法为ACQUITY UPLC BEH C_(18)(2.1×100 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3∶47)为流动相,流速分别为0.3 mL·min~(-1),检测波长227 nm,柱温15℃。结果:超高效液相色谱仅6.8 min即可完成测试,测定时间远低于高效液相色谱法,2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UPLC法较HPLC法具有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且节省溶剂的优势。UPLC法可以成功代替HPLC法,应用于南方红豆杉药材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王红岗[9](2016)在《红豆杉活性成分巴卡亭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红豆杉活性成分巴卡亭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通过气管内滴入脂多糖和被动吸烟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灌胃巴卡亭Ⅲ提取液,以检测TGF-β1含量,初步探讨巴卡亭Ⅲ影响TGF-β1含量的机制。结果:巴卡亭Ⅲ低、中、高剂量组TGF-β1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巴卡亭Ⅲ高剂量组TGF-β1含量低于强的松组(P<0.05)。结论:巴卡亨Ⅲ能通过调节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TGF-β1含量,从而影响COPD大鼠气道重构。(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龚雪元,杜亚填,刘姣,张翔宇[10](2015)在《南方红豆杉菌根菌液体纯发酵培养产紫杉醇及10-去乙酰巴卡亭Ⅲ》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产10-DAB分别为260.05、92.88、393.27、70.52μg/L,但未检出产紫杉醇;6株中产紫杉醇分别为434.94、1 242.19、200.65、360.77、317.90、29.82μg/L,但未检出产10-DAB,说明南方红豆杉的各种菌根真菌虽具有合成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但各自所合成化合物有差异,不同种类的菌根菌可能分别参与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即南方红豆杉菌根高含量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多种菌根菌协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且其中的高产菌株具有发酵生产紫杉醇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5年03期)

巴卡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DBAT)活力,从而更高效地体外酶促合成巴卡亭Ⅲ。【方法】通过DBAT与其天然底物乙酰Co A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选定C165W、N300I、F160C 3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单点定点突变。突变基因经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突变重组酶特性经体外酶促反应测定。【结果】3种突变重组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 000;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2.5℃,与野生酶DBAT一致;DBAT~(F160C)与DBAT的最适反应pH为7.5,略高于DBAT~(C165W)和DBAT~(N300I)的最适反应pH(7.0);DBAT~(C165W)、DBAT~(F160C)和DBAT~(N300I)的比活力与DBAT相比分别提高了61.5%、59.6%和19.2%,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55.4%、35.1%和2.9%,3种突变酶的米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均高于DBAT。【结论】疏水突变导致突变酶的比活力相比野生型均有显着提高,研究结果为体外高效酶促合成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的直接前体物巴卡亭Ⅲ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卡亭论文参考文献

[1].张育楠,陈天娇,朱平.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β-O-乙酰转移酶迭代饱和突变与活性位点分析[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8

[2].欧阳萍兰,黄佳俊,林淑玲,魏韬,林俊芳.分子模拟对接和定点突变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的活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

[3].马生军,刘建慧,马留纯,王颖,曹雪琴.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曼地亚红豆杉中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叁尖杉宁碱、紫杉醇量的比较分析[J].中草药.2017

[4].何枭宇,赵柳婷,李立威.四种不同品种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测定[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7

[5].朱凤芝,程赪,刘祥胜,张昆,王立爽.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J].生物技术通报.2017

[6].朱凤芝,杨亚男,张昆,张傲薇,王敏.巴卡亭Ⅲ转化生成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

[7].王红岗,鲁明霞.红豆杉成分巴卡亭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8].胡杰,蒋剑平,熊耀康,张春椿.HPLC、UPLC测定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

[9].王红岗.红豆杉活性成分巴卡亭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6

[10].龚雪元,杜亚填,刘姣,张翔宇.南方红豆杉菌根菌液体纯发酵培养产紫杉醇及10-去乙酰巴卡亭Ⅲ[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5

标签:;  ;  ;  ;  

巴卡亭论文-张育楠,陈天娇,朱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