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与超越中臻于成熟之境 ——施叔青小说论

突围与超越中臻于成熟之境 ——施叔青小说论

论文摘要

在台湾诸作家中,施叔青“台湾——美国——香港”一身三任的独特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天然的契机,也较为典型地折射出台湾当代文学的流变轨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瞻、透视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窗口。施叔青踏着现代主义步入文坛,其间经历了乡土的回归,女性立场的婚恋抒写及香港百年殖民史的想象与追忆。因而本文拟将她置放于特定的文学思潮、时代背景之下,结合具体的文本与文学批评理论,力求动态地把握其创作脉络,试图对施叔青的创作进行分阶段的划分和疏理。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现代主义的滥觞,从时代背景、成长环境、独特的个人艺术禀赋三个方面来探寻施叔青早期现代主义创作风格的成因,及其表现出来的“性、死亡、疯癫”的主题。第二章,跨文化的女性抒写,乡土文学的复苏与兴起,促使施叔青步出“惊诧与梦魇”的世界,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根”之所在,写出了一系列乡土色彩浓郁的作品。此外,赴美留学的跨文化背景和西方第二阶段女权主义运动的勃兴,给她的创作增添了更广阔的视野。70年代后期,她的作品多以两性关系、婚恋家庭为切入点,立足于女性的立场和角度,通过生活中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去探讨女性困境的深层原因与救赎之道,并对男权主义展开激烈的批判。第三章,沧桑香港,香港前期,施叔青承续了之前的女性主义视角,所不同的是已跳出了原先窄小的天地,将女性置于香港商业社会的大背景下,对生活的观察记录较为客观、持平、冷静,反映的社会层面也更为阔大,思考更见深沉。旅居香港后期,施叔青将自己对于生活了十七年的香港的爱恋,化为史诗般的波涛汹涌之作《香港三部曲》,以风尘女子黄得云的传奇一生串连起香港自开埠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香港百年沧桑的殖民史和社会变迁,“为后人留下一部香江风情图录”。第四章,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消费社会中人已沦为以符号为表征的物的奴隶。台湾社会的喧嚣与浮躁,种种异化之怪现状,再次激起了施叔青关怀社会人生的使命感,《微醺彩妆》由吕之翔的失去嗅觉,牵扯出社会交际网络下的一群病态、无品的消费男女群像,从而以批判的角度彰显了社会主体价值的失落与倒错,为世纪末的颓废唱一曲无尽的挽歌。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 (二)
  • (三)
  • (四)
  • 第一章 现代主义的梦魔世界
  • 第一节 现代主义的滥觞
  • 第二节 性、死亡、疯癫
  • 第二章 跨文化的女性抒写
  • 第一节 乡土的回归
  • 第二节 女性立场的婚恋抒写
  • 第三章 沧桑香港
  • 第一节 欲望化的都市
  • 第二节 百年殖民史的追忆与想象
  • 第四章 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
  • 第一节 消费——符号的象征与社会关系的建构
  • 第二节 异化——消费社会之怪现状
  • 第三节 广告——消费社会的主谋与布道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施叔青的戏曲研究与传播[J]. 文艺评论 2019(02)
    •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施叔青研究述评[J]. 华文文学 2019(04)
    • [3].三世流转:台湾移民·殖民经验论——施叔青“台湾三部曲”人物谈[J]. 南方文坛 2016(05)
    • [4].施叔青《香港三部曲》对香港殖民经验的反省[J]. 文教资料 2015(25)
    • [5].论施叔青“香港的故事”中的服饰书写[J]. 雨花 2017(24)
    • [6].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J]. 北方文学 2016(25)
    • [7].施叔青:写作三问[J]. 中学生天地(B版) 2017(01)
    • [8].台湾的“家”[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7(08)
    • [9].施叔青:认真游戏人间[J]. 人物 2011(11)
    • [10].施叔青“香港三部曲”的服饰书写[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8(01)
    • [11].施叔青的香港叙述[J]. 名作欣赏 2018(19)
    • [12].迷茫与觉醒——解读施叔青《窑变》[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6)
    • [13].命相香港 贵族气质──施叔青笔下的香港及“香港人”形象[J]. 扬子江评论 2014(01)
    • [14].欲与城:百年沧桑史的构造——论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的文化意蕴[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5].施叔青小说中流露出的文人山水[J]. 出版参考 2008(13)
    • [16].后殖民思潮下的台湾身份认同——以施叔青《台湾三部曲》为例[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17].风月传奇与史诗想象——施叔青笔下的“香港故事”[J]. 长城 2015(04)
    • [18].施叔青:写作是我的居住之地[J]. 长江文艺 2012(12)
    • [19].迷茫的快乐 寂寞的清醒——论施叔青《香港的故事》的女性意识[J]. 名作欣赏 2010(06)
    • [20].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书写[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02)
    • [21].女性立场的婚恋抒写——论施叔青70年代女性小说[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 [22].身份的漂移和台湾历史的文学建构——施叔青《行过洛津》论[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 [23].对欲望的审视——评施叔青《香港的故事》[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12)
    • [24].李昂施叔青合论[J]. 华文文学 2009(06)
    • [25].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读施叔青《微醺彩妆》[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01)
    • [26].历史叙事下的边缘书写——试论施叔青的《行过洛津》[J]. 北方文学 2018(08)
    • [27].论施叔青70年代乡土小说的回归[J]. 铜仁学院学报 2014(06)
    • [28].消费时代的红男绿女——施叔青香港题材小说解读[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04)
    • [29].多样的真实——重评施叔青《香港三部曲》[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8(05)
    • [30].从后殖民视角解读施叔青《她名叫蝴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7)

    标签:;  ;  ;  ;  ;  

    突围与超越中臻于成熟之境 ——施叔青小说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