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及指标体系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作者: 陈丽萍
导师: 杨忠直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外部性,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型,可持续发展指标,绿色国民核算,真实储蓄,生态足迹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文化等众多领域的全面发展。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压力、资源耗竭以及环境污染直接导致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在众多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倦探索和在已有的各学科理论的滋养下,可持续发展理论已初具雏形,可持续发展观念已被普遍接受。对可持续发展论述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以便于深入研究。在微观经济分析部分,明确指出主流经济理论中若干非持续性假定;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净福利遭受损失,是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根源。消除外部性的根本措施是外部成本内在化,产权明晰和政府干预也是重要的手段;对正效用的偏好可以内在地调节代际资源配置不公。宏观经济分析论证了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说明全球同时踏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不现实的。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不同的可持续和发展偏好,但走向联合是必然趋势,拓展的蜈蚣博弈、无名氏定理等对此也予以了证明。运用IS-LM-EE曲线探讨三市场的均衡变动时,明确地反映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环境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相互协调过程。在Romer内生增长理论上构建的反映资本全貌的生产函数是本文的亮点之一。各人均变量变化率、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折旧率以及各资本投入弹性之间复杂密切的关系可以在严密的数学推导中反映出来,人均资本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变化率的取值及变动范围也得到确定。本文构建的增长模型可预见凭直觉难以洞悉的细节,并得出一些与理论和事实相符的结论。该模型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丰富。在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论述时,研究显著侧重于GGDP、GS和EF部分,以此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做充分铺垫。此外,在Weitzman和Hartwick的研究框架下提出了单一绿色国民核算模型。实证部分通过对1991~2003年中国、内蒙古和天津市的经济进行定量评估,得出了许多可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开辟了一条可行的核算思路。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1.2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1.2.1 中国古代的朴素可持续思想
1.2.2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历程
1.2.3 中国发展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进程
1.3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
1.3.1 可持续发展定义
1.3.2 可持续发展原则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结构、意义及创新点
1.5.1 本文的结构
1.5.2 本文的意义及创新点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论分析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溯源
2.1.1 古典经济学的资源稀缺论
2.1.2 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率利用论
2.1.3 其他学者观点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流派
2.2 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
2.2.1 凸显非持续性的经济假定
2.2.2 外部性及其福利分析
2.2.3 外部性的消除手段
2.2.4 代际资源配置分析
2.3 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解释
2.3.1 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
2.3.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偏好
2.3.3 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协作
2.3.4 可持续发展下的政府宏观政策调控
2.4 可持续发展下的合作博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下的经济增长模型
3.1 现代增长理论回顾
3.1.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3.1.2 新增长理论
3.2 资源、环境与增长模型
3.2.1 增长模型的分析困境
3.2.2 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解释
3.2.3 资源、环境内生化
3.3 可持续增长模型
3.3.1 可持续增长生产函数的构建
3.3.2 可持续下增长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3.3.3 人均资本增长率及其取值范围
3.3.4 人均收入增长率及其取值范围
3.4 可持续增长模型的经济学含义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4.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概述
4.1.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1.2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4.1.3 中国国民核算制度的变迁
4.2 绿色国民核算的理论方法与模型
4.2.1 Weitzman理论与模型
4.2.2 Hartwick理论与模型
4.3 真实储蓄理论和模型
4.4 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5.1 GGDP、GS核算实证分析
5.1.1 引言
5.1.2 绿色核算的理论方法与模型
5.1.3 资源的因子选取及损耗计算
5.1.4 环境的因子选取及损耗计算
5.1.5 绿色核算结果分析
5.1.6 结束语
5.2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生态足迹与中国生态赤字的核算与分析
5.2.1 生态足迹理论模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5.2.2 模型中使用的生物生产型土地类型说明
5.2.3 资源环境损耗减损的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5.2.4 国际贸易中输入输出生态足迹的计算分析
5.2.5 人均生态赤字核算及其分析
5.2.6 结束语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可持续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7-10
参考文献
- [1].均衡增长模型及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D]. 程碧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 [2].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平衡增长:统一增长模型[D]. 柴洪辉.上海交通大学2009
- [3].中国城市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胡玉敏.天津大学2009
- [4].价值运行论纲[D]. 杨继国.厦门大学2000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外部性论文; 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型论文; 可持续发展指标论文; 绿色国民核算论文; 真实储蓄论文; 生态足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