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构成论文-宋月萍

人口年龄构成论文-宋月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口年龄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年龄构成,消费结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

人口年龄构成论文文献综述

宋月萍[1](2019)在《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年龄构成、公共服务与消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4年"中国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对比了流动人口和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年龄构成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通过对比二者的差异,探求了这种差异背后的公共服务方面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动人口家庭来说,婴幼儿随迁会显着增加其医疗消费支出;学龄前儿童则会显着增加家庭教育消费支出;而老年人口随迁会显着增加其医疗消费支出。家庭成员年龄构成对家庭教育和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在城镇居民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享受的保障和服务的不均等。(本文来源于《人口与发展》期刊2019年02期)

孙萍[2](2018)在《新疆人口的性别构成与年龄结构现状及变化特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出了2010年新疆总人口性别构成与各年龄人口性别比的构成。其特征为:总性别比为106.87,低于全国水平0.37年百分点。而0-14岁少儿组人口性别比为106.76,低于全国同龄组12.31个百分点;15-64岁组人口性别比为106.76,高于全国同龄组3.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人性别比为107.04,较全国水平高14.36个百分点。新疆人口年龄结构已成为老年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从弱稳定型过渡到弱减少型。(本文来源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陈习琼[3](2018)在《云南省人口年龄构成、老龄化空间分异及优化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现状。方法通过整理第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16个地州市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老龄化中部高,西北低,西南和东南偏高,北部偏低,乡村高于城镇。人口负担大,劳动力丰富,年龄结构趋向老化。生育旺盛育龄妇女减少,大学人口增长,高龄人口增多。结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减轻人口负担,提高医疗水平,稳固低生育率,改善高校办学质量,关注高龄老年人口的生活。(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刘晓艳[4](2016)在《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长期滞留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抚养总负担不断加重与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并存的矛盾体中,那么如何针对人口现状特征,打开提高居民消费率的缺口呢?本文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少儿抚养比减小,老年抚养比增加都会增加居民消费,而西部地区少儿抚养比的变化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小,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对居民消费没有明显影响。据此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王建华[5](2014)在《甘青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年龄是人口的一个基本的自然属性。人口的年龄构成不仅反映人口的再生产状况,而且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动情况。这一点在史前时代表现的尤为突出。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甘青地区史前人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的统计,对这一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情况以及人口年龄构成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华夏考古》期刊2014年04期)

王扬[6](2013)在《基于人口年龄构成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置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促进新农村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契机;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良好机遇。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可行性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中老年人群体已经成为挂钩安置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的持续不断提高必然促使城镇规模扩张,耕地不断被占用,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的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用地的急剧减少和建设用地的过快增长这一突出问题,将严重影响国家18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目标的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恰在其时,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对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研究对政策的完善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将有效促进乡村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如今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城市发展对城镇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了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用地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提出,通过拆旧建新,构建建设用地的一个占补平衡。而如何开展拆旧建新这项工作成为了当今土地问题的热点。目前对于“增减挂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策研究、模式分类、经济效益分析等宏观层面,还未出现针对目前农村人口中占大多数的中老年人群体并基于人口年龄结构进行的研究。本文是在当今我国老龄化现象突出,农村中老年人口比重加大的背景下,经笔者调查分析认为这部分人,也就是年龄因素已经成为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挂钩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本文针对这部分群体,从年龄的角度,以招远为例,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涉及的村民人口年龄结构分布分析,针对目前在执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农民“被上楼”现象,农民的意愿表达、权益保障未能够较好体现等现象,充分调查农民搬迁意愿的的条件,并将其划分年龄段,对未来拆旧安置规划布局进行规划模式研究,构建并论证了“4+Y+N”的安置模式。这种研究模式在以往的挂钩研究中还未出现,通过把握目前农村村民年龄结构趋势的方式,为以后的城乡挂钩规划提供了新的更为科学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6)

王建华[7](2012)在《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的年龄构成作为人口自然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时期,而与历史时期的研究相比,我们对史前时代人口的年龄构成还知之甚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史前人口缺乏现代人口学研究的统计资料,学者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考古发掘的田野资料。考古发掘的田野资料能够供以研究的只是墓葬出土人骨的鉴定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参差不齐,这就决定(本文来源于《东方考古》期刊2012年00期)

宇文[8](2011)在《我市人口年龄构成呈现六大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年龄是人口最基本的自然属性,一定时期内人口的年龄构成,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历史反映,又是影响未来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具有六大特点。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市人普办介绍,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本文来源于《宜兴日报》期刊2011-08-12)

牛子勇,沈燕[9](2011)在《扬州常住人口445.976万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 牛子勇 沈燕) 昨天,《扬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正式公布,相关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445976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72684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12924人,减少4.5(本文来源于《扬州日报》期刊2011-05-13)

吴少男[10](2011)在《我区常住人口超过630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吴少男)昨天,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宁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630.13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0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长12.21%,年平均增长率1.16%,比1990年(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11-05-11)

人口年龄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出了2010年新疆总人口性别构成与各年龄人口性别比的构成。其特征为:总性别比为106.87,低于全国水平0.37年百分点。而0-14岁少儿组人口性别比为106.76,低于全国同龄组12.31个百分点;15-64岁组人口性别比为106.76,高于全国同龄组3.0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人性别比为107.04,较全国水平高14.36个百分点。新疆人口年龄结构已成为老年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从弱稳定型过渡到弱减少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口年龄构成论文参考文献

[1].宋月萍.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年龄构成、公共服务与消费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9

[2].孙萍.新疆人口的性别构成与年龄结构现状及变化特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8

[3].陈习琼.云南省人口年龄构成、老龄化空间分异及优化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4].刘晓艳.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王建华.甘青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研究[J].华夏考古.2014

[6].王扬.基于人口年龄构成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置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7].王建华.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研究[J].东方考古.2012

[8].宇文.我市人口年龄构成呈现六大特点[N].宜兴日报.2011

[9].牛子勇,沈燕.扬州常住人口445.976万人[N].扬州日报.2011

[10].吴少男.我区常住人口超过630万[N].宁夏日报.2011

标签:;  ;  ;  ;  

人口年龄构成论文-宋月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