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无机材料复合结构光伏特性的研究

聚合物/无机材料复合结构光伏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聚合物/无机材料复合体系的光伏特性。从材料和结构上分类,我们制备并研究了两类复合器件:聚合物—无机半导体分层复合结构与聚合物无机材料掺杂结构。在掺杂结构中,着重研究了聚合物—富勒烯掺杂结构和聚合物—无机纳米半导体掺杂结构。1采用聚乙烯咔唑PVK和无机半导体ZnS制备聚合物—无机半导体分层复合紫外光探测器件ITO/PEDOT:PSS/PVK/ZnS/Al。该器件显示出较高的开路电压1.65V,在光强为14mW/cm2的340nm单色光激发下,器件的短路电流为46.8μA/cm2。器件效率随无机半导体ZnS层的厚度变化会产生较明显的不同,当ZnS层厚度为50nm时,器件的效率达到最佳。2制备MEH-PPV:C60掺杂薄膜光伏器件,并研究了该掺杂体系的光伏特性。◇C60掺杂浓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开路电压随C60浓度增大而降低,C60的电子亲合势对器件最终的开路电压影响较大。◇LiF修饰电极的作用。位于掺杂薄膜和Al电极之间的LiF层形成一个偶极层,可以增大器件的开路电压,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荷的传输。◇掺杂薄膜的电场极化。高电场的极化使聚合物分子链发生一定的取向,使器件的光伏特性有所改善。◇掺杂薄膜的热退火。120℃的热退火条件下,短路电流和功率转换效率提高2倍;200℃的热退火条件下,短路电流和功率转换效率提高7倍以上。120℃时的改善来自MEH-PPV与C60之间相分离的改善,200℃时的改善来自薄膜的热动分子重新分布。◇掺杂薄膜中激发态的研究。- C60的浓度变化影响了薄膜内载流子的运动。低掺杂浓度下,C60增加了掺杂薄膜的自吸收率,C60分子上的电荷俘获使器件效率下降。较高的掺杂浓度下,掺杂薄膜中形成较大的聚集相,为载流子的传输形成路径,从而抑止了C60分子上的自吸收效应和电荷湮灭,使器件效率上升。-掺杂薄膜中光生激子的场致离化研究发现,在掺杂薄膜中,激子离化所需的电场远小于未掺杂的聚合物薄膜,因为在MEH-PPV与C60界面的光致电荷转移辅助场致激子离化。3采用MEH-PPV和CuS纳米颗粒混合制备聚合物—纳米材料复合薄膜光伏器件。在最佳MEH-PPV与CuS纳米颗粒的掺杂比例1:2.5(重量比)下,光强为16.7mW/cm2的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激发下,器件的开路电压为0.83V,短路电流为17μA/cm2,反向1V电压下,光增益为132。4此外,本论文的一个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平面型聚合物薄膜光伏器件的结构,以此来研究聚合物光伏器件的一些基本物理问题。本论文着重研究了有机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研究证实,聚合物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来自于器件两侧电极的功函数差,这个功函数差在聚合物薄膜内部产生电场,形成器件的开路电压。但是,当光激发是不均匀的时候,Dember效应会产生很小的光电压,对器件的开路电压产生影响。该结构一方面克服了夹层结构固有的非对称性,更有利于机理的分析研究;另一方面,借助此结构两电极间直观的较大的距离,可以对器件进行部分照射,使器件更加细致化,对澄清一些遗留的物理问题或提出一些新问题很有价值。本论文中,图57幅,表7个,参考文献263篇。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有机光伏器件的发展简史
  • 1.2 有机光伏的光物理特性
  • 1.2.1 有机光伏器件的操作原理
  • 1.2.2 有机光伏器件的光伏特性
  • 1.3 有机光伏材料
  • 1.3.1 有机光伏材料的能带结构
  • 1.3.2 有机光伏材料的传输和迁移率
  • 1.3.3 有机光伏材料的选择标准
  • 1.4 有机光伏器件的种类
  • 1.5 有机光伏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 2 聚合物/无机半导体ZnS分层复合结构光伏特性的研究
  • 2.1 聚合物/无机半导体ZnS分层复合器件的制备与测量
  • 2.2 聚合物/无机半导体ZnS分层复合器件光伏特性与载流子传输
  • 2.3 本章小结
  • 3 富勒烯掺杂聚合物光伏特性的研究
  • 3.1 富勒烯掺杂聚合物的电流-电压特性的浓度依赖关系
  • 3.2 LiF层对富勒烯掺杂聚合物光伏特性的影响
  • 3.3 电场极化对富勒烯掺杂聚合物光伏特性的影响
  • 3.4 热退火对富勒烯掺杂聚合物光伏特性的影响
  • 3.5 富勒烯掺杂聚合物体系中激发态的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4 CuS纳米颗粒掺杂聚合物的光伏特性与载流子传输
  • 4.1 水醇溶液法制备纳米颗粒CuS
  • 4.2 纳米CuS掺杂聚合物薄膜器件的光伏特性和载流子的传输
  • 4.3 本章小结
  • 5 利用平面型结构研究聚合物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
  • 5.1 平面型聚合物光伏器件的制备与测量
  • 5.2 利用平面结构研究聚合物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月尘对太阳电池阵开路电压影响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15(03)
    • [2].基于开路电压法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误差校正[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4(05)
    • [3].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开路电压测量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02)
    • [4].基于稳态开路电压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程度估算[J]. 电池 2019(06)
    • [5].添加石墨烯对锂/二硫化亚铁电池开路电压影响[J]. 电池工业 2018(05)
    • [6].浪涌发生器开路电压上升时间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J].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16(02)
    • [7].基于开路电压法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追踪器[J]. 电力电子技术 2011(07)
    • [8].开路电压与太阳电池少子寿命关系的推导及其应用的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08(01)
    • [9].测量兆欧表中值电压和开路电压的一种方法[J]. 计测技术 2015(01)
    • [10].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温度系数的测试与分析[J]. 电源技术 2013(11)
    • [11].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温度系数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20)
    • [12].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非接触定量成像检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8(10)
    • [13].基于开路电压特性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诊断与估计[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6(04)
    • [14].高压直流开路电压建立过程分析[J]. 南方电网技术 2014(03)
    • [15].一种改进的安时—开路电压估算SOC的方法[J]. 北京汽车 2016(04)
    • [16].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5)
    • [17].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 科技与企业 2014(08)
    • [18].氧对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的影响[J]. 金属功能材料 2010(02)
    • [19].基于开路电压回升速率和交流阻抗相结合的一种锂离子电池SOH算法[J]. 新能源进展 2014(01)
    • [20].一种基于预测开路电压估算SOC初值的方法[J]. 通信电源技术 2014(03)
    • [21].铅酸电池开路电压的测量及其与累积放电量的关系[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01)
    • [22].1.2/50μs开路电压波发生器的研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23)
    • [23].Pt/BiFeO_3/Nb:SrTiO_3异质结的光伏效应和光调控整流特性[J]. 物理学报 2020(12)
    • [24].夹层式压电换能器开路电压影响因素[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5].锂电池开路电压的预估及SOC估算[J]. 仪表技术 2015(02)
    • [26].基于内阻与开路电压差联合法的铅酸蓄电池SOC估计[J]. 科技与企业 2015(08)
    • [27].电磁脉冲对太阳电池的损伤效应研究[J]. 半导体光电 2017(02)
    • [28].接触压力对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4(01)
    • [29].非全相振荡时断相口开路电压的快速计算[J]. 电力学报 2008(05)
    • [3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开路电压校准方法[J]. 电源学报 2019(05)

    标签:;  ;  ;  

    聚合物/无机材料复合结构光伏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