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错判若干问题研究

刑事错判若干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学术、司法界长期使用冤假错案一词,对何谓冤假错案的界定却没有一致意见。与之相比,错判一词强调案件已进入审判程序和法院的定罪权,利于研究审前程序、审判程序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错误,表述规范、内涵明确。本文从国际法、国内法、学理角度深刻剖析的错判的内涵,并以统计数据、案例分析为基础分析了我国错判表现出的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而探讨如何救济已经发生的错判和预防刑事错判的发生。在本文第一章即概述部分,笔者首先从国际文件、国内法、学理等角度分别对错判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笔者关于此问题的看法,即错判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区分。广义的错判以案件事实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为标准,与错案内涵相似,只要宣判的案件最终能够被证明不符合客观真实情况,皆应认定为错判。狭义的错判则仅包括生效裁判中因无辜者被错误认定为有罪、轻罪重判、重罪轻判等情形,在后续诉讼程序中被否定的情形。继而,在概述的第二节,笔者从事实认定、法律规定以及证据认定角度来对错判的内容进行了具体、明确的界定,试图将错判的概念更加明晰化。概述的第三节,从人权保障、司法资源和司法公信力角度探讨了错判的危害。概括而言为错判严重危害无辜者的自由、健康甚至生命等权益;浪费司法资源;损害司法公信力。本文第二章中,笔者归类分析了英美学者实证研究得出的统计数据、结论,在对此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刑事错判的现状及成因。以近年来我国媒体所披露的典型错判为事实基础,重点研究我国错判的特征和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并在附录中有对此所涉及的三十个案例的列表介绍。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关于错判的救济,此部分是笔者所重点关注的,也是笔者认为写作本文的实践价值所在。在第一节中,对错判的发现和纠正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我国典型的国家机关型纠正模式的不足,即法院、检察机关不愿意主动纠错。第二节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与文化,探讨了启动错判纠正程序需要考量的相关因素,即当事人利益的多寡、社会公众对错判的容忍程度和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节以发现途径、审查程序、纠正措施、纠正时效四个角度为视角,设想了对于错判的理想纠正程序。第四节主要是借鉴世界其它国家的赔偿模式、赔偿内容,结合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和一些刑事司法、民法理念来探究刑事错判的赔偿原则、范围、程序和方式。第五节研究了错判的问责机制,指出应严格区分错判与审判责任。文章的最后部分关注点在于错判的预防,对于错判的理论研究,其最大的实践意义在于救济错判与预防错判。预防错判应从立法角度、司法运行机制角度以及司法人员素质角度齐头并进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此部分,笔者重点从程序法及证据法角度探讨对于立法层面的完善以及从检察体制、审判体制和配套保障制度角度勾勒了对于司法实践中预防错判的蓝图。

论文目录

  • 摘要
  • 导言
  • 第一章 概述
  • 一、刑事错判的概念
  • (一) 国际文件角度
  • (二) 国内法角度
  • (三) 学理角度
  • (四) 小结
  • 二、刑事错判的内容
  • (一) 事实认定角度
  • (二) 法律适用角度
  • (三) 证据认定角度
  • 三、刑事错判的危害
  • (一) 人权保障角度
  • (二) 司法资源角度
  • (三) 司法公信力角度
  • 第二章 刑事错判的基本分析
  • 一、国外刑事错判现状及分析
  • (一) 英国错判的统计数据
  • (二) 英美学者对错判原因的分析
  • 二、我国刑事错判基本分析
  • (一) 我国刑事错判的特征
  • (二) 我国刑事错判的主要原因
  • 第三章 刑事错判的救济
  • 一、刑事错判的发现、纠正模式
  • (一) 国家机关型
  • (二) 民间组织型
  • 二、启动纠错程序的考量因素
  • (一) 当事人的利益的多寡
  • (二) 社会对错判的容忍程度
  • (三) 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 三、纠正的程序
  • (一) 发现途径
  • (二) 审查程序
  • (三) 纠正措施
  • (四) 纠正时效
  • 四、刑事错判的赔偿
  • (一) 赔偿原则
  • (二) 赔偿范围
  • (三) 赔偿程序
  • (四) 赔偿方式
  • 五、刑事错判问责机制
  • 第四章 刑事错判的预防
  • 一、立法方面
  • (一) 实体法方面
  • (二) 程序法方面
  • (三) 证据法方面
  • 二、司法运行机制方面
  • (一) 检察体制角度
  • (二) 审判体制角度
  • (三) 配套保障制度角度
  • 三、司法人员素质方面
  • (一) 职业道德建设
  • (二) 专业知识培训
  • (三) 人权知识培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涉认罪案件无辜者之识别与救济[J]. 法律适用 2019(24)
    • [2].刑事误判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以美国无辜者计划为范例[J]. 比较法研究 2016(01)
    • [3].洗冤工程如何拯救无辜者[J]. 方圆 2016(15)
    • [4].申冤、无辜者计划及其推进策略[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5].这样好吗[J]. 湖南文学 2017(04)
    • [6].无辜者(组诗)[J]. 星星(上旬刊) 2013(07)
    • [7].刑事错案救济机制研究——中国版“无辜者计划”探微[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8].勿将个人的不幸加害于无辜者[J]. 法律与生活 2012(20)
    • [9].美国无辜者计划的错案发现程序[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4(01)
    • [10].美国无辜者被定罪及其纠正的程序研究——无辜者修正美国刑事司法[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05)
    • [11].试论美国无辜者运动对我国刑事错案发现机制的启示[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4(05)
    • [12].刑案无辜者虚假有罪供述的识别[J]. 犯罪研究 2010(03)
    • [13].无辜者计划及其推进策略[J]. 司法 2015(00)
    • [14].刑案无辜者虚假自白的原因分析[J]. 青春岁月 2012(18)
    • [15].无辜者之血[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4(05)
    • [16].鲍尔达奇新作《无辜者》出版[J]. 译林 2012(04)
    • [17].无辜者的供述——从冤案看虚假供述的产生[J]. 人民论坛 2013(08)
    • [18].被被告人欺骗的法庭[J]. 法律与生活 2015(06)
    • [19].对“见死不救”现象的思考[J].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 2008(Z1)
    • [20].事故全责方为何告赢无辜者[J]. 记者观察(上半月) 2009(10)
    • [21].无辜者被定罪——错误的有罪判决和公共政策[J]. 清华法治论衡 2008(01)
    • [22].小说《无辜者》中的“征服”与“被征服”特征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7)
    • [23].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无辜者》解读[J]. 散文百家 2019(06)
    • [24].关于审判的故事[J]. 杂文选刊(中旬版) 2010(09)
    • [25].无辜者[J]. 文明 2011(10)
    • [26].无辜者[J]. 小说林 2016(05)
    • [27].无过错责任并不代表无赔偿责任——江苏一车祸负全责打工仔告赢无辜者获得赔偿金[J]. 学习月刊 2009(21)
    • [28].时间对犯罪隐藏记忆信息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17(03)
    • [29].恶、罪与审美[J]. 作品 2016(07)
    • [30].于英生,愿做司法进步的“铺路石”[J]. 法律与生活 2014(12)

    标签:;  ;  ;  ;  ;  

    刑事错判若干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