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七月》《希望》研究

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七月》《希望》研究

论文摘要

迄今为止,20世纪20、30年代的许多文学刊物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40年代的文学刊物却并未引起相应的关注。研究40年代文学,可以打开那段时期文学文化研究中的许多暗箱。《七月》、《希望》是诞生在战火之中的两份文学刊物,负载着深沉的文学与文化内容。战争的爆发打破了现代文学原有的格局,文学思维、文学风貌呈现出明显的战时色彩。文学的功利性追求与定位获得了合法性与合理性。在这种氛围之中,《七月》设定了明确的文学立场,坚守着不肯让位的文学精神。文学立场的设定与“五四”所开创的“启蒙的文学”道路双向并进,在“救亡”的浓厚氛围之中贯注了深沉的“启蒙”力量,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文化色彩。刊物采取独特的编辑策略保证了刊物设置的远目标的实现。这两份刊物以自成体系的面貌在战争中前后坚守了七年之久,最重要的支撑就是特殊的编辑胡风。胡风卓异的个性特征与文学思想引导着刊物的发展走向,同时,刊物对于胡风的文学思想的成熟也起着催生的作用。这两份刊物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新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催生了七月派;开拓了新文学文化的思维;在40年代“救亡“的氛围之中注入了启蒙的力量;为新文学的健康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和健康的力量。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推出
  • 第二节 《七月》《希望》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四节 《七月》《希望》的文化环境及其发展历程
  • 第一章《七月》《希望》的文学立场
  • 第一节《七月》《希望》的文学生态环境
  • 一、作家的战时性定位
  • 二、文学刊物缺失
  • 三、文学定位弱化
  • 四、文学的通俗化热潮
  • 第二节 文学立场的设立
  • 一、创刊词对于文学立场的设立
  • 二、伟大作品产生的讨论
  • 第三节 文学立场的体现
  • 一、小说、报告文学作品
  • 二、诗歌创作
  • 三、译文的参照
  • 第二章《七月》《希望》的内质思维
  • 第一节 《七月》与《希望》的文学越位
  • 一、《七月》的文化建设趋向
  • 二、《希望》的文化建设大气魄
  • 第二节 《希望》的精神探索
  • 一、市侩主义、色情主义、客观主义的批驳
  • 二、精神圣战方式的选择
  • 三、政治与艺术的关系解读
  • 四、欧化文化取向——文艺大众化的另一种方式的思考
  • 第三节 对话精神
  • 一、作家、作品独特的的编排方式
  • 二、编者与作者的对话
  • 三、《七月》《希望》的整体性思维
  • 四、对话精神的缺失
  • 第三章《七月》《希望》作家构成
  • 第一节 中青年作家的承续与对话
  • 一、中年作家的引领
  • 二、青年文化性格的掘发
  • 第二节 多向地域来源
  • 一、延安作家
  • 二、各个战区的战士作家
  • 第三节 知识结构、教育背景
  • 一、大学教育背景
  • 二、延安文学环境
  • 三、异域文学的影响
  • 第四章 运作模态及编辑策略
  • 第一节 同人性质定位
  • 一、同人性质定位的表现
  • 二、同人定位的来源及意义
  • 三、同人定位的不合时宜
  • 第二节 鲁迅精神的显性引导
  • 一、鲁迅的领袖位置的选择
  • 二、《七月》《希望》对于鲁迅思想的解读
  • 三、书信中的鲁迅影像
  • 第三节 刊物外形策略
  • 一、高级读者、作者群的塑造
  • 二、座谈会、语录片断以及书信的思想共享
  • 三、出版机构与丛书系列
  • 第五章 特殊的编辑主体——胡风
  • 第一节 胡风个性对于刊物的塑造
  • 一、胡风与“左联”——创刊前的胡风
  • 二、胡风在刊物的个性体现
  • 三、胡风与茅盾的编辑个性差异
  • 第二节 胡风文学思想对于刊物的塑造
  • 一、胡风对于抗战文学的期待
  • 二、胡风与《七月》、《希望》
  • 第三节 《七月》《希望》对于胡风的影响
  • 一、《七月》《希望》对胡风文学思想的塑造
  • 二、创办《七月》《希望》对于胡风命运的影响
  • 第六章《七月》《希望》对新文学的影响及贡献
  • 第一节 《七月》《希望》的发展终点
  • 一、《论主观》引发的连锁反应
  • 二、同人小刊物的催生
  • 第二节 《七月》《希望》与“七月派”
  • 一、“七月派”的促生
  • 二、“七月派”与“宗派”
  • 三、“七月派”成员的人格建构
  • 第三节 《七月》《希望》对于新文学的贡献与启示
  • 一、“启蒙”的坚守与超越
  • 二、新型文学品格对文学格局的拓展
  • 三、对左翼文坛批评精神的贯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胡风星:心系民生显担当[J]. 人民政坛 2020(08)
    • [2].《胡风日记·武汉一年》史实考订及新发现——兼谈胡风“战时日记”的史料价值[J]. 新文学史料 2018(04)
    • [3].“理想主义者时代”的新剪影——青年胡风若干史实考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01)
    • [4].越过历史迷雾 让事实与真相说话——《舒芜与胡风关系史证》评介[J]. 社会科学动态 2018(07)
    • [5].我在胡风冤案之中及之后的所历所闻[J]. 粤海风 2016(06)
    • [6].命名的尴尬:当代文学史上的胡风派[J]. 齐鲁学刊 2017(02)
    • [7].诗人、翻译家胡风——七月学人翻译研究之四[J]. 东方翻译 2016(01)
    • [8].论舒芜对“胡风集团”的看法与态度[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02)
    • [9].论胡风研究中的几种倾向──兼与解志熙先生商榷[J]. 扬子江评论 2015(02)
    • [10].一场出版风波的追思[J]. 长江文艺 2017(07)
    • [11].开国的绝唱,沉睡的村庄——观胡风《睡了的村庄》所感[J]. 艺术品鉴 2014(08)
    • [12].拜谒胡风[J]. 湖北文史 2014(02)
    • [13].我对胡风的点滴追忆及随想——纪念胡风110周年诞辰[J]. 上海鲁迅研究 2013(04)
    • [14].胡风的平反之路[J]. 时代人物 2014(07)
    • [15].请别靠近我[J]. 青年作家 2014(19)
    • [16].胡风集团受难的妻子们[J]. 人民文摘 2012(02)
    • [17].《胡风传》第284页[J]. 诗探索 2013(04)
    • [18].一点也不变的胡风[J].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0(04)
    • [19].世界上有两种政治[J]. 杂文选刊(下旬版) 2010(09)
    • [20].我参加了审查胡风案[J]. 湖北文史 2010(02)
    • [21].从批胡风说到“被运动”的群众[J]. 杂文选刊(中旬版) 2010(10)
    • [22].见证胡风冤案: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J]. 文史参考 2010(06)
    • [23].胡风藏书札记[J]. 上海鲁迅研究 2008(01)
    • [24].我与胡风及“胡风集团”[J]. 当代 2008(01)
    • [25].“胡风分子”的一次“黑会”[J]. 名人传记(上半月) 2008(02)
    • [26].法官王文正亲历的胡风案[J]. 报刊荟萃 2008(06)
    • [27].胡风的藏书[J]. 读书文摘 2008(09)
    • [28].《大公报》上的胡风佚文[J]. 新文学史料 2020(04)
    • [29].论胡风对当代编辑出版事业的贡献[J]. 社会科学动态 2018(05)
    • [30].胡风古体诗词的情感世界[J]. 东坡赤壁诗词 2015(01)

    标签:;  ;  ;  ;  ;  

    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七月》《希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