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从艾滋病传入我国以来在我国的传播速度日益增长,范围越来越广。西南边疆是我国艾滋病流行最早的地区,也是我国艾滋病检测的重点地区,但与其邻近的海南岛的流行特点尚没有被大家所认识。为了研究海南省HIV-1流行的病原学以及传播特征,我们于2007年3月抽样采集了一批HIV-1感染者及部分感染者配偶的血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了病原学与免疫学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分析。自1990年以来,海南省CDC在全岛开展了近五十万人份的HIV血清学调查,迄今共检出HIV感染者五百余人(检出率约为0.1%)。我们在全省主要疫情的市县进行抽样调查,共采集96份血样本,经检测其中88份为HIV-1感染样本。免疫学指标显示CD4+细胞计数平均值士标准差为(303±230)细胞/μl,血浆HIV-1病毒载量几何平均值±标准误为(37810±40958)copies/ml,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2=0.27,P<0.001)。HIV-1感染者同时感染了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人分别占61%和69%。在分子流行病分析方面,我们扩增出83名HIV-1阳性的感染者体内病毒的POL及ENV基因片段,结果显示海南省艾滋病流行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总体上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2.HIV-1人群的感染方式主要为两种,一是通过静脉吸毒,占主要地位(64%),主要分布在儋州、乐东、东方、三亚等沿海地区,病毒亚型以CRF01AE重组亚型占绝对优势(100%);二是异性性传播(33%),散在分布,亚型分布呈多样化,包括CRF01AE、B、B’、C和CRF08BC。3.海南省最主要的病毒亚型为CRF01AE重组亚型,主要在静脉吸毒者及其性伴侣之间传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传播群。其次为B’亚型(9.6%),此外还有C亚型(2.4%)、B亚型(1.2%)、CRF08BC(1.2%)以及1例CRF01AE/B’重组亚型。4.根据最大似然法(ML)的计算结果(bootstrap值是在重复了1000次的基础上得到的),以bootstrap values>98%,average branch lengths<0.015为判断标准,在83个HIV-1感染者中,有66人(79.5%)分属于4个大小不同的传播群,传播群1最大,有59人,传播群2有3个人,传播群3和4各有2个人。我们对83个扩增出的POL基因片段作了耐药性突变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人均未发现与蛋白酶抑制剂相关的主突变,但均有次突变。部分次突变位点在B(B’)亚型病毒与CRF01AE重组亚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M36I(0%vs 100%,p<0.01),L63P(100%vS 23%,p<0.01),A71T(44%vs 1%,p<0.01),V77I(89%vs 1%,p<0.01)。在有关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突变方面,进行抗病毒治疗人群中20%发现了主突变。主突变位点为:D67N、K70N、F116Y、Q151M、M184V、K101E/H/N/Q、V106L、Y181C、和G190A。总的来看,海南省艾滋病疫情虽然仍处于低流行状况,但已进入增长期。由于存在庞大的传播群尤其是我国仍有近80%的病原携带者尚未检出(潜在庞大的传染原),如不及时实施有效的干预,极易造成艾滋病的扩散流行。因此要把握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关键时期,加强针对各类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要扩大监测范围和人群类别,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遏止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