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经过将近86年的发展,其历史方位发生了两大根本性的转变: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不仅指出了党的地位和任务的变化,而且指出了党执政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面对这些新的变化,党能不能带领广大人民顺利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就要看党是否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从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因此,可以说,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状况对党和国家事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执政前后党群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执政以前,党处在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非执政地位,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求得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奋斗,因此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以后,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党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虽然并没有丢掉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但是“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因此执政后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而党群关系状况又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因此,积极探索执政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的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执政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比较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动态及现状1.3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第2章 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党群观2.1 理论的创立——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相关论述概要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概要2.1.2 列宁的相关论述概要2.2 理论的发展——中共几代领导人的相关论述概要2.2.1 毛泽东的相关论述概要2.2.2 邓小平的相关论述概要2.2.3 江泽民的相关论述概要2.2.4 胡锦涛的相关论述概要第3章 中共执政前后党群关系的变化3.1 执政前的党群关系3.2 执政后的党群关系第4章 执政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的必要性4.1 党群关系状况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4.2 密切党群关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4.3 密切党群关系是实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第5章 执政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有效途径5.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5.1.1 一切为了群众5.1.2 一切依靠群众5.1.3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2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密切党群关系5.2.1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5.2.2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5.2.3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5.3 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密切党群关系5.3.1 坚持科学执政5.3.2 坚持民主执政5.3.3 坚持依法执政5.4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4.1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5.4.2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5.4.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结语致谢参考资料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执政条件论文; 党群关系论文; 执政地位论文; 执政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