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程颢、程颐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他们将儒家的“仁”所确立的伦理内容和价值取向上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加以论证,建立了以儒为本,融合佛老的精致、严密的思想体系。后世的朱熹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在二程理学基础上的丰富、发展和创新。二程的全部思想以“天理”为核心建构而成,其“天理”是宇宙的本体、自然的本体,同时又是伦理的本体,它是真的、善的,同时以象的具体形态呈现在自然万物之中,因而也是美的,其“理”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二程的“天理”是将儒家的伦理上升为本体建构起来的,其目的是将儒家“仁”理本体化,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哲学依据,通过诚敬的心性修养达成一种和乐自适、物我两忘的审美心境,呈现“圣贤气象”,由内圣而外王,达成人与人之间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二程的艺术哲学建立在其天理论哲学基础之上,二程所论之“理”是其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理本文末”是二程艺术本体论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决定了二程对文艺的地位、作用以及文之风格的看法,形成了由文达道的文艺鉴赏论。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二程理学美学思想进行梳理和阐释。全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从二程理学的最高本体“理”出发,探讨二程关于审美本体的思想。文章首先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体,是自然事物的法则和人伦之理的本原,当然也应该是自然美的本体和依据。文章揭示了作为本体与现象的理气、道器是自然美的本体和现象的依据。天地万物如鸢、鱼、花、草、云、风、柳等都是道体的流行发见,人在天地万物中自然能够体验到人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天人合一的自由和愉悦。第二章从二程关于性情的看法探讨二程关于审美主体的见解。文章认为,二程对审美主体的鉴赏要求体现了感悟的特色。二程的理气观是其性情论的依据,在性情的关系上,二程的看法不尽相同。程颢认为“性”是理与气结合的产物,“性”作为“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有善与不善之分。对于人而言,性无不善,只有过与不及,性之过与不及即表现为情,性情不相离,情乃性之自然而发,人要先觉解、体悟到自己与万物本为一体,通过“定性”的工夫和“诚敬”的保持,以廓然大公之心来应接事物,顺应自然万物流行,“勿忘勿助”,内外两忘,就能体验道体的流行,这种“勿忘勿助”的心境就是一种审美的心境,达到这种心境就能成就审美的人格,与“天理”相通,实现人生之乐和通达天理至善。程颢关于审美主体的见解体现了侧重顿悟的特点。程颐在性情关系上主张性之本皆善,性以情显,情由性生,作为性之发动的情由于有了气的参与则兼有善恶,只有禀气之清,才能由情返性,实现“性其情”的目的。这种经由禀气之清所达到的性情和谐的审美人格需要借助于格物致知、进学涵养,去知去欲,身心闲适,平静安乐的审美心境来保证。文章进一步揭示了程颐的格物致知是为了培养人的情感定势和个体体道的自觉意识,是由观物入手转到情感体认的心性修养路径,而“涵养须用敬”则是保证“性其情”的审美人格达成的必由之路。程颐的审美主体论体现了由渐悟到顿悟的特点。无论是程颢的“勿忘勿助”还是程颐的内外皆“敬”的“闲邪”心境,都是一种道体流行发见的心境,是成就审美人格的主体性要求。第三章从审美发生的角度论述了二程关于“感通”的思想。文章认为,二程的“感通”理论将“感”看作生命产生的基础环节,从时间、空间角度将世界万有的根据归于感应(感通),指出了感应(感通)的普遍性,它从人之心性的角度探讨心物感应关系,非常注重内心情感在感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二程的“感通”理论将人的情感在心物交感中的作用强调到空前的程度,甚至认为只有与主体情感意绪相关的对象才能成为审美观照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内在自足性;它当下即感即应,体现了“咸速”的刹那直观性,并以愉悦为外在表现;人通过诚敬、反思,让心灵进入一种虚静的状态,在心性的完满自足中达到“物各付物”的“浑然与物同体”境界。二程的“感通”理论将心之情感在心物感应中的作用强调到空前的程度,源于佛教的“空观”对人之心性的关注。二程“感通”论的提出引起了宋代及后世对人之情感、意绪的关注,对宋代及其后世的文艺表现和理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四章论述了二程关于人格美的思想。文章认为,“圣贤气象”是个体修养至天理至善和人生之乐后,在仪礼举止、视听言动上呈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圣贤气象”和“孔颜乐处”实质都指一种人心灵满足和愉悦的状态,“孔颜乐处”侧重这种愉悦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一种道德的审美境界;而“圣贤气象”则侧重这种状态外在呈现出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完美结合。人们可以通过学习颜子达到“圣贤气象”的人格美境界;“圣贤气象”在生生不息的万物中实现了一己生命与宇宙的沟通,是一种人与天道融为一体、身心与天地同流的境界,此境界以优柔不迫为风格,优柔不迫是二程人物品藻的审美原则,影响了宋代审美理想向优美的转向。第五章阐释了二程关于艺术哲学的思想。文章认为,二程的艺术哲学是建立在其理学基础上的,其“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理气观形成了其“理本文末”的艺术本体论,二程虽然有“作文害道”、“玩物丧志”之论,但他们仍然承认“文”之现象作为“道”本体的表现,人们可以由“文”而体“道”,“文”作为“道”本体之现象还具有经世致用之效和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二程认为,不但“文”的地位和价值由“道”所决定,“文”的含蓄特点亦是由“道”所规定,“道”之易简的特点决定了“文”之言简含蓄的文风。二程的艺术本体论肯定了“文”在体“道”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艺术鉴赏论自然可以由“文”入手,通过“文”而体“道”。二程鉴赏论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通过训字与通解的结合获得文义的表层含义,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涵泳”和“玩味”来体认圣贤之道,提升人格,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自得境界。二程的理学美学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美学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影响了后世美学理论家和理学美学家对诗教传统的新的阐释、修正和进一步发挥。二程以理节情的美学观一方面使得中国古典美学由宋代以前主要表现“气韵生动”的外在境界转向了表现人的主观的情感意绪,另一方面引发了明代及其后世张扬个性的文艺新思潮的兴起。二程理学美学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它启示我们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程“圣贤气象”的人格境界能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提供精神的信仰,有助于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二程的理学美学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感悟式美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建立。本文对二程理学美学所做的分析和探索基本揭示了二程关于美学思想的见解,随着二程理学美学思想研究的深入和完善,二程理学美学必将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具有其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熙宁变法以前二程对治道的探索[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二程的理性主义价值观及当代借鉴[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3)
- [3].二程“理”学思想新探[J]. 中州学刊 2017(07)
- [4].二程“敬”之修养工夫论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5].“浩然之气”:二程理学境界的美学气象[J]. 中国美学 2020(01)
- [6].被二程“遗弃”的老师 周敦颐:三千字开创宋明理学[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09)
- [7].二程的经学研究——以二程语录为中心的考察[J]. 儒藏论坛 2017(01)
- [8].浅析“二程”道德修养观[J]. 明日风尚 2017(03)
- [9].二程的科学思想[J]. 朱子学刊 2014(00)
- [10].从二程对佛学的态度看二程思想的异同[J]. 黄海学术论坛 2010(02)
- [11].二程“圣人气象”说及其理论意义初探[J]. 王学研究 2013(01)
- [12].二程与周敦颐师承关系考辨[J]. 广西社会科学 2020(08)
- [13].由朱熹的《二程祠记》说开去[J]. 武汉学刊 2015(05)
- [14].二程论医[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02)
- [15].二程论公及其当代启示[J]. 廉政文化研究 2020(02)
- [16].浅析二程研究中的史料及其应用[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14)
- [17].论二程哲学基本观点之异同[J]. 长治学院学报 2015(03)
- [18].存在、价值、境界——二程“儒佛差异”之辨新探[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9].试论宋代“二程”理学民本思想及时代价值[J]. 青春岁月 2013(24)
- [20].二程辟佛与理学建构[J]. 哲学动态 2012(11)
- [21].二程的理学与《四书》[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6)
- [22].试论二程语录在二程学术体系中的地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3].二程家风与理学思想初探[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4].论朱子的二程学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6)
- [25].论二程理学诗的美学指向[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6].二程五伦思想研究[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05)
- [27].礼与法:二程重构政治秩序的双重路径[J]. 国学学刊 2018(01)
- [28].二程的佛道思想[J]. 学理论 2014(14)
- [29].《二程遗书》“昨日之会”节考释[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 [30].二程语录与宋代洛学传播述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