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实施义务教育“两个平等”政策的研究

中国城市实施义务教育“两个平等”政策的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成为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本文关注的是他们的子女即农民工同住子女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新的国家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等等。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在流入地受义务教育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难以企及的同城待遇、简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难以稳定的求学状态等等,离真正的国家所倡导的“与流入地政府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还有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两个平等”政策的实施遇到了瓶颈问题,即有户籍制度限制、流入地政府利益偏向、相关主体职责不明确、教育经费不足、升学通道阻隔等因素使得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没有实现人们所期望的真正的“平等”。针对这一现实,笔者深入上海市金山区、走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农民工在金山、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并主要以上海市落实执行这一政策情况为例研究“两个平等”及其在城市实施、执行情况。分析了造成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原因—-“两个平等”政策执行的瓶颈问题,同时,为了更好地、更现实地推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健康发展,为了让农民工子女更好地享受流入地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服务。笔者提出,目前“两个平等”的真正实现的条件还不成熟情况下,我们可以分阶段、有选择地落实执行这一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即“追求现实条件下的教育平等”、“采取过渡性措施”、“着眼未来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的观点。以实现让农民工子女充分享受与城市孩子平等的义务教育之理想目标,从而推动社会更和谐地发展与进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范畴与构架
  • 一、研究的基本概念
  • 二、研究的主要框架
  • 三、本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研究
  • 二、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研究
  • 三、关于“两个平等”政策的研究
  • 第二章 “两个平等”政策的价值及其实施
  • 第一节 “两个平等”政策的价值
  • 一、“两个平等”政策的提出背景
  • 二、体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
  • 三、体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化思想
  • 四、体现了人本化思想
  • 第二节 “两个平等”政策的实施情况
  • 第三章 “两个平等”政策的执行瓶颈分析
  • 第一节 户籍制度的制约
  •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 二、流入地政府内驱力不强
  • 三、升学通道的阻隔
  • 第二节 流入地政府利益偏向
  • 一、社会的选择性
  • 二、选择式政策制定
  • 三、选择式政策执行
  • 第三节 执行主体职责不明确
  • 一、政策的描述缺乏明晰性
  • 二、政策的责任主体缺乏合理性
  • 三、对政府的问责缺失
  • 第四节 “两个平等”政策实施的教育经费不能保障
  • 一、流入地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 二、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经费无保障
  • 第四章 保障“两个平等”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
  • 第一节 追求现实条件下的教育平等
  • 一、提高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二、追求现实条件下的教育平等
  • 三、金山经验---政策扶持和规范管理
  • 第二节 保障“两个平等”政策有效执行的过渡性措施
  • 一、有选择性的开放户籍限制
  • 二、有选择性的开放高中教育资源
  • 第三节 未来实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完全平等的原则与措施
  • 一、改革“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原则
  • 二、创新财政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
  • 三、明确相关责任以保障教育平等
  • 四、融入城市学校以实现完全平等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一 2009学年上海市金山区初中农民工子女独立编班分布情况
  • 表二 2008年上海市某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设施设备明细表
  • 表三 2009年底上海市某区11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教师情况汇总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传统音乐社会公益课堂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以南通启航青年发展中心葫芦丝公益课堂教育为例[J]. 传播力研究 2020(13)
    • [2].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援助策略探讨[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5)
    • [3].给外来民工子女一片快乐的天空——浅析外来民工子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10)
    • [4].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状况的调研[J]. 商 2015(43)
    • [5].外来民工子女接受基层文化馆免费培训工作方式研究[J]. 艺术百家 2015(S1)
    • [6].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11)
    • [7].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4(06)
    • [8].农民工子女的城市适应研究文献综述[J]. 商 2015(02)
    • [9].农民工子女城市社会融入的模式构建[J]. 学术界 2015(06)
    • [10].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和整体性治理[J]. 劳动保障世界 2015(S1)
    • [11].民工子女学校少先队员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5(04)
    • [12].农民工子女自信心问题介入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10)
    • [13].民工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19(33)
    • [14].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天津教育 2020(20)
    • [15].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发展的政策支持——基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J]. 学园 2019(03)
    • [16].班主任对外来民工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J]. 新课程导学 2019(26)
    • [17].农民工子女机器人挑战赛举办[J]. 中小学电教 2010(Z2)
    • [18].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关注外来民工子女就学[J]. 成才之路 2012(01)
    • [19].平等育人 快乐做人——民工子女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小学德育 2008(24)
    • [20].谈外来民工子女的习惯培养[J]. 小学教学参考 2008(30)
    • [21].树立“无差生”理念最重要[J]. 基础教育参考 2010(12)
    • [22].农民工子女异地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探究[J]. 文教资料 2009(34)
    • [23].农民工子女社区教育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13)
    • [24].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J]. 学周刊 2014(04)
    • [25].引导外来民工子女学生走进图书馆[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17)
    • [26].苏北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 2009(04)
    • [27].外来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干预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06)
    • [28].浅析“教育券”制度对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影响[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02)
    • [29].浅议外来民工子女与就读学校同学间的合作交往[J]. 学周刊 2011(01)
    • [30].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4(03)

    标签:;  ;  ;  

    中国城市实施义务教育“两个平等”政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