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震安全性评价涉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防震减灾法》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属于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按照我国相关法规和条例,必须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本文结合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具体特征,提出了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任务,针对所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对区域和近场区地震构造环境研究、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活动性研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基岩地震动时程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及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相关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大量的地震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及系统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得出该工程场地所处的区域范围和近场区范围内处于历史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未来一百年内存在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性,但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根据马尔科夫统计理论,预测未来100年工程场区内发生Ms≥5级地震的概率为0.34,发生Ms≥5.5级地震的概率为0.39,发生Ms≥6级地震的概率为0.0189。综合评价出工程场地地震构造环境整体性较好,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工程地震条件较好,地震地质灾害的威胁不大,适宜工程项目的建设。评价结论可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以及制定防震减灾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前言1.2 地震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1.3 国内现阶段地震安全性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构造研究2.1 区域地震构造研究2.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2.1.2 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2.1.3 主要断裂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2.1.4 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2.1.5 现代地壳形变与地震的关系2.1.6 区域构造应力场2.2 近场区地震构造研究2.2.1 地震构造概况2.2.2 近场区断裂活动性研究2.3 本章小结第三章 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活动性研究3.1 研究区空间的说明3.2 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3.2.1 区域地震资料3.2.2 研究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3.2.3 研究区地震区、带的划分3.2.4 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和未来百年地震趋势估计3.2.5 历史地震对场地的影响3.2.6 震源机制解及现代构造应力场3.3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研究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场地工程地震条件4.1 场地勘察4.2 场地土类别判定4.3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综合评价4.3.1 断裂活动性及对工程的影响评价4.3.2 地震崩塌灾害评价4.3.3 地震滑坡灾害评价4.3.4 泥石流地震地质灾害评价4.3.5 砂土液化灾害评价4.3.6 软土震陷评价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5.1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概述5.2 地震动衰减关系5.3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5.4 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5.4.1 潜在震源区划分5.4.2 潜在震源区活动性参数5.5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5.6 本章小结第六章 基岩地震动时程分析6.1 人造地震动合成的数值方法6.2 强度包络函数及其参数的确定6.2.1 强度包络函数的确定6.2.2 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确定6.3 人造地震动的计算结果6.3.1 基岩目标反应谱的确定6.3.2 合成的基岩地震波6.4 本章小结第七章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7.1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的基本思路7.2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相关问题7.3 场地地震计算模型的建立7.4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分析7.5 本章小结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8.1 结论8.2 建议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论文; 地震论文; 安全性论文; 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