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

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

论文摘要

自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确立以后,由汉代创设的礼法结合综治模式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治国的主流模式。所谓礼法结合,就是把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相结合,实行“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治世方式。礼法结合综合为治的治国模式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深刻,礼侧重于预防犯罪,法侧重于惩罚犯罪,它以人情为核心,以道德为基础,重宗法伦理,礼乐政刑综合为治。本文以汉代为主体,从法律制度层面研究了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治世实践、主要特色、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本文导论认为,这种重教化综合为治的治国模式,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充分展示了独树一帜中华法系的特点;它区别于其它国家宗教与法律相结合的治国模式,是中国原创型的治国模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西周礼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罚”的治国思想,开始了礼治模式的探索,这是第一次治国模式的选择,是对历史悠久的古老习俗礼仪的创造性转化,取得了部分经验和成果。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战国秦朝进行的法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法治模式的确立是第二次治围模式的选择,足对礼治模式的否定。秦依靠法治模式富国强兵,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体现了法治模式“以法治世”的优势。但由于采用重刑主义的方针与措施来推动封建法治,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和法治模式的失败。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确立的过程,是论文的重点内容。汉初,黄老学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时代变化与该学说的消极性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于是,时代呼唤融合各家之长的“守成之学”的问世。至西汉,经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倡,统治者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摸索并最终确立了新儒学礼法结合综治模式,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治国模式的选择,是对秦朝任法弃礼的重刑主义统治方式的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是合乎历史辩证法的。汉代新儒学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并遗泽后世许多朝代。由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三、研究动态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西周礼治模式的探索
  • 一、周公倡导明德慎罚,开创礼治模式的先河
  • 二、礼制是西周的礼治思想物化的结果
  • 三、礼治模式的推行
  • 四、“礼治”思想及其失效
  • 第三章 战国秦朝法治模式的确立
  • 一、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关于“德治”与“法治”之争
  • 二、战国秦朝法治模式的产生
  • 三、法治模式有助于建立统一的君主专制集权国家
  • 四、秦王朝“重刑主义”法律化导致法治模式的失败
  • 五、战国秦朝法治模式的正面价值
  • 六、战国秦朝法治模式的负面因素
  • 第四章 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
  • 一、汉代社会转型
  • 二、汉初统治思想的转型
  • 三、汉代儒学复兴与变化
  • 四、汉代思想转型过程中的儒法整合
  • 五、董仲舒与西汉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
  • 六、新儒学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内在结构
  • 七、西汉新儒学“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确立的根本原因
  • 八、汉代新儒学“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确立的重大意义
  • 第五章 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立法上的主要表现
  • 一、礼法结合综治模式对立法的影响
  • 二、体现和维护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刑事立法
  • 第六章 礼法结合综治模式在司法上的主要体现
  • 一、两汉司法制度的基本情况
  • 二、礼法结合综治模式对汉代司法实践的影响
  • 三、汉代司法实践中的礼法辩证关系
  • 第七章 新儒学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特色
  • 一、中国传统治国模式突显宗法伦理精神的支撑
  • 二、中国传统治国模式的本质是人治
  • 三、中国传统治国模式的亮点表现为开明专制
  • 四、与西方治国模式的比较
  • 五、从人情观念看中西方治国模式的深层次差异
  • 第八章 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历史影响
  • 一、对中国古代的影响
  • 二、对中国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影响
  • 三、对中国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马列经典
  • 二、古籍文献
  • 三、研究专著
  • 四、学术论文
  • 五、英文资料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礼法结合对现代依法治国的启示[J]. 法制博览 2018(14)
    • [2].论三国两晋南北朝礼法结合及其当代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6(36)
    • [3].论荀子礼法结合的依据与方式[J]. 求是学刊 2008(02)
    • [4].礼法结合: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基本线索[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
    • [5].从《春秋决事比》典型案例看礼法结合[J]. 法制博览 2019(20)
    • [6].汉代礼法结合统治模式的确立与演变[J]. 绥化学院学报 2018(12)
    • [7].论礼法兼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06)
    • [8].礼法结合对唐代刑罚制度的影响[J]. 人民论坛 2010(02)
    • [9].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图鉴之礼法结合[J]. 山东审判 2012(01)
    • [10].浅析礼法结合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 才智 2009(02)
    • [11].何谓“礼法”?[J]. 孔学堂 2016(04)
    • [12].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制的影响及现代化[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1(04)
    • [13].传统“礼法”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 [14].儒家礼法结合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 法制与社会 2009(13)
    • [15].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6)
    • [16].礼治秩序与传统法律观念[J]. 法制与社会 2015(22)
    • [17].礼法关系的初步探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8].礼法结合之中国伦理化法律[J]. 法制与社会 2008(23)
    • [19].道德的作用——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视角解读[J]. 法制与社会 2008(10)
    • [20].浅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24)
    • [21].中国古代贤达家训[1]的五种类型及其功能展现[J]. 兰台世界 2014(03)
    • [22].从酎金律看西汉法制思想的转变[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 [23].中国古代礼与法的关系之礼的法律化评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10)
    • [24].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特点探微[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7)
    • [25].汉代儒家礼法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探析[J]. 兰台世界 2013(15)
    • [26].中国古代地方官办案的特点[J]. 社会科学战线 2009(11)
    • [27].浅淡“存留养亲”制度的合理性[J]. 法制博览 2017(03)
    • [28].略论唐朝自首制度的特点与影响[J]. 兰台世界 2014(21)
    • [29].汉代礼法相融模式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窥探[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03)
    • [30].浅析唐律的特点[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3)

    标签:;  ;  ;  

    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