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利益博弈研究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利益博弈研究

论文摘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乃至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方针以来,全国上下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还将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探讨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主要瓶颈,研究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当前理论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经济博弈理论和方法,在一个利益博弈框架下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在利益和利益博弈相关理论的阐述和经济思想史上不同学派利益观的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进程、现状及其利益博弈进行评析,认为目前我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各方利益调整分配的过程。第二,阐述经济增长因素历经了从土地、劳动、资本到技术进步,再到规模经济、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等发展过程,认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素利益博弈可以描述为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四个方面。第三,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劳动者四个利益主体为对象,遵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劳动者”的逻辑框架,在各主体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突出行为主体选择性,通过建立的博弈分析来刻画我国“两高一低”企业规制问题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解释粗放型企业发生数居高不下的内在机理。第四,从激励相容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深入分析,研究各主体之间利益趋于一致的具体条件,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激励相容机制及制度安排。第五,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利益协调的经验与启示,阐述了中国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殊性,即企业转型、市场转型、政府转型、意识形态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指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依照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依据不同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有关利益协调方面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利益和利益博弈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利益与利益博弈的内涵
  • 第二节 经济思想史上不同学派的利益观
  • 第三节 利益博弈的历史发生、演变与展开过程
  • 第二章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演进及利益博弈
  •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利益关系的演变过程
  • 第四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 第三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利益考察
  •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和发生机制
  •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三节 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利益冲突与公共选择
  • 第四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要素利益博弈分析
  • 第一节 制度创新(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利益博弈
  •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中的利益博弈
  • 第三节 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利益博弈
  • 第四节 资源配置中的利益博弈
  • 第五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多方行为主体利益分析
  • 第一节 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二节 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三节 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四节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六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利益协调与制度安排——基于激励相容的视角
  • 第一节 激励相容条件
  • 第二节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机制
  • 第三节 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激励相容机制
  • 第四节 企业与劳动者的激励相容机制
  • 第五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 第七章 国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利益协调的经验和启示
  • 第一节 美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利益协调的经验
  • 第二节 德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利益协调的经验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利益协调的经验
  • 第四节 拉美主要国家增长方式转变中利益协调的经验
  • 第五节 来自国际经验的启示
  • 第八章 协调多方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殊性
  • 第二节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票价对比分析高铁与民航的博弈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15)
    • [2].基于用户满意度的12306网站博弈研究[J]. 智库时代 2017(08)
    • [3].禽流感影响下的蛋鸡行业订单履约问题博弈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8)
    • [4].我国非存放组织洗钱行为的博弈研究[J]. 金融经济 2017(10)
    • [5].快递企业运营模式的博弈研究[J]. 物流科技 2017(10)
    • [6].诗人“余秀华媒介景观”与话语博弈研究[J]. 华中学术 2018(02)
    • [7].群体事件中利益集团的博弈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03)
    • [8].农超对接模式在多方扶持对策下的博弈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6)
    • [9].统一视角下供应链应收账款相关方博弈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3)
    • [10].流动商贩与城管之间的博弈研究[J]. 改革与开放 2014(21)
    • [11].我国城市更新中的权益博弈研究述评[J]. 热带地理 2013(02)
    • [12].培养创新人才的校政企合作博弈研究[J]. 科技风 2019(33)
    • [13].贝叶斯均衡下的产融合作联盟博弈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4].新形势下内河港口转型发展博弈研究[J]. 物流技术 2017(03)
    • [15].考虑中断风险的供应链选址博弈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7(20)
    • [16].健康体适能与传统体育养生教学博弈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 [17].基于契约与信誉的校企间知识转移的博弈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
    • [18].既有住区绿色改造核心主体行为博弈研究——基于市场运行视角[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4)
    • [19].基于内容分类的虚拟社区用户博弈研究[J]. 互联网天地 2020(01)
    • [20].风险偏好视角下地铁施工安全群体行为博弈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0(03)
    • [21].农村振兴中资助信号博弈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三方博弈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9)
    • [23].玻璃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政府和企业信号博弈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4].创新网络内企业合作博弈研究——知识共享的角度[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3)
    • [25].言语交际博弈论研究管窥[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6].现代社会发展中价值博弈研究的意义[J]. 知识经济 2012(21)
    • [27].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技术的随机微分博弈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8].模糊需求下大小零售商共同配送博弈研究[J]. 商业研究 2017(02)
    • [29].农户采用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博弈研究[J]. 当代经济 2016(25)
    • [30].社会信用背景下政府与交易者的博弈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9)

    标签:;  ;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利益博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