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经过20多年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总体品质不高,结构不甚合理,区域性结构雷同的现象也较严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的发展,逐步走出传统农业的发展路子,按照现代农业和现代产业的发展要求,顺应在市场化基础上形成的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的趋势,推进农业产业向区域集群化发展,这是增强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理论界在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发展方面的探讨和实践,从理论上探讨了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和集群化发展的可能性,为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概念、基本含义、研究的意义,赋予了产业集群新的内容和要求。 产业集群最早来自于工业的实践。本文考察了一些工业强国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历程、成效和措施,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并对国外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化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总结,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法和成本差异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国内农业产业区域演进的基本趋势,得出了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遵循市场规律、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方向,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样一个结论。在农业强国的实践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推进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具备条件的。 对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主要是研究提出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影响要素、形成机制、发展规律、发展模式等,同时提出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评价指标、评价模型。这是对农业产业集群理论的新的贡献。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战略、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主要包括农业主导产业和主产区域的选择、布局,相关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提出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途径和条件。实际分析和研究了一个具备一定发展基础、且发展潜力巨大、产业链条长的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案例,并对射阳县棉花产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1.1.2 研究的意义1.2 产业区域集群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作用1.2.1 产业区域集群的概念及产业区域集群理论的产生1.2.2 研究产业区域集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1.3 产业区域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1.3.1 与产业区域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之一:经济发展阶段性的理论研究概述1.3.2 与产业区域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之二:关于区域经济理论的概述1.3.3 与产业区域集群研究的相关理论之三:区域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1.4 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1.4.1 研究重点1.4.2 主要研究内容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 采取的研究方法1.5.2 主要技术路线1.5.3 主要创新点第二章 国外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及集群化发展及启示2.1 工业产业集群在国外的发展状况考察2.1.1 欧盟2.1.2 英国2.1.3 意大利2.1.4 巴西2.1.5 印度2.2 考察工业产业集群得到的启示2.3 国外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考察2.3.1 美国大豆、玉米和棉花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状况2.3.2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状况2.3.3 其他国家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状况2.4 国外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主要经验2.4.1 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建设中重要作用2.4.2 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2.4.3 突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和市场秩序的规范2.4.4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2.4.5 大力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2.5 从国外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得到的认识2.5.1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5.2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壮大要立足自然优势,依靠市场拉动2.5.3 政府在产业区域集群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促进和规范作用第三章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的基本状况和集群化发展基本趋势3.1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化的演变过程3.1.1 粮食生产由南向北转移,东南沿海地位显著下降3.1.2 西北地区棉花生产高速增长,东南、西南生产下降3.1.3 油料生产向华中和华北地区集中,东南沿海和两南生产呈下降趋势3.1.4 西南、西北糖料生产加强,东南沿海和东北生产下降3.1.5 东南沿海水果生产增加,华北和东北地区生产大幅下降3.1.6 肉类生产由东南沿海和西南向北部地区转移3.1.7 奶牛生产向华北地区集中,两南地区奶牛生产下降3.1.8 禽蛋生产由东南沿海向华北转移3.1.9 淡水鱼产品生产带向华中和西南地区集中,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淡水产品生产下降3.2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的主要原因3.2.1 适应资源优势的变化,调整农业生产布局3.2.2 积极培育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3.2.3 大力依靠科技进步,支撑主产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3.2.4 积极发挥政策的宏观调节作用3.3 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为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3.3.1 农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为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3.3.2 推进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是大势所趋3.4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化演进和集群化发展的基本趋势预测3.4.1 显示性比较优势预测3.4.2 成本差异分析法3.5 结论第四章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分析4.1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影响因素分析4.1.1 自然资源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4.1.2 市场因素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4.1.3 地理位置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4.1.4 技术因素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4.1.5 环境因素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4.1.6 政策因素对产业区域集群的影响4.1.7 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4.2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4.2.1 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4.2.2 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4.2.3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4.3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规律4.3.1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形成期,主要是自然资源优势的推动4.3.2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扩张期,主要是产业规模化的推动4.3.3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整合期,主要是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集聚的推动4.3.4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提升期,主要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推动4.4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评价方法4.4.1 评价指标4.4.2 评价模型4.4.3 集中度分析理论框架第五章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和途径5.1 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重大意义5.1.1 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是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的有效途径5.1.2 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5.1.3 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5.1.4 建设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可以不断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5.2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主要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5.2.1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聚合扩张效应5.2.2 推进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应注意把握的问题5.3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5.3.1 总体思路5.3.2 主要目标5.3.3 选择的基本原则和依据5.4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模式5.4.1 产业集群的三种结构5.4.2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应当采取的模式5.5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发展条件及途径5.5.1 发展条件5.5.2 发展途径第六章 案例分析: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构建6.1 我国棉花产业经济基本情况6.1.1 棉花产业经济6.1.2 棉纺织业经济6.1.3 棉花收购加工流通经济6.1.4 棉花产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6.2 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6.2.1 棉花产业建设新情况6.2.2 棉纺业快速发展现状及其展望6.2.3 植棉业发展的基本趋势6.2.4 棉花流通和加工现状及其发展6.2.5 棉副产品多,综合利用增值潜力大6.3 化学纤维与棉花纤维6.3.1 化学纤维增速加快6.3.2 棉纤维与化学纤维将长期共存6.4 棉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区域集群发展的必要性6.4.1 存在的主要问题6.4.2 构建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必要性6.5 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构建6.5.1 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构建的基本思路6.5.2 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构建模式6.5.3 发展方向6.5.4 棉花产业集群区域的选择6.5.5 主要措施6.6 射阳县10万吨棉花产业区域集群效果解析6.6.1 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资源因素分析6.6.2 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市场因素分析6.6.3 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区位因素分析6.6.4 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技术因素分析6.6.5 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环境因素分析6.6.6 射阳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政策因素分析6.6.7 射阳县棉花产业区域集群的效果解析第七章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的支撑体系建设及政策建议7.1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主要建设内容7.1.1 农业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7.1.2 农产品大型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7.1.3 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7.1.4 农产品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7.1.5 农业质量检测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7.2 加快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建设的政策建议7.2.1 实施积极的信贷、财政和税费政策,引导农业投资向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倾斜7.2.2 加快科技进步,大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7.2.3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7.2.4 进一步健全营销体系,扶持壮大产业集群内的市场经营主体7.2.5 整顿和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7.2.6 建立和完善风险保障体系,规避农业发展风险7.2.7 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区域集群良性发展的农业管理体制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8.1 基本结论8.1.1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8.1.2 明确了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目标任务8.2 对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几点理性认识8.2.1 农业产业区域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8.2.2 促进同类龙头企业的地理集中要遵循经济规律,构建独特优势,充分释放园区对各种要素的聚合能量8.2.3 创新发展机制,形成集群经济的内生效应8.2.4 加大推动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政府的科学引导和扶持对集群经济的发展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8.3 需要讨论和继续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韩先进制造区域集群比较与思考[J]. 产业经济评论 2014(07)
- [2].美韩先进制造区域集群比较与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2)
- [3].区域集群知识创新的环境扰动分析[J]. 情报杂志 2011(07)
- [4].公司品牌实施战略与区域集群发展的协同机制思考[J]. 当代经济 2017(08)
- [5].区域集群企业核心竞争力耦合互动提升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10)
- [6].公共图书馆的区域集群化建设与延伸服务[J]. 图书馆学刊 2012(01)
- [7].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区域集群产业的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7)
- [8].汽车零部件企业区域集群发展[J]. 科技与企业 2010(11)
- [9].聚力打造环境高质量区域集群[J]. 群众 2019(16)
- [10].基于“局部桥”理论的区域图书馆集群战略——以连云港市图书馆区域集群为例[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3(03)
- [11].知识、集群和竞争优势[J]. 经济资料译丛 2010(03)
- [12].工程资讯[J]. 中国工程咨询 2016(08)
- [13].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4(12)
- [14].区域集群无线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评估方法研究[J]. 中国无线电 2009(01)
- [15].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港口发展与当地总部经济相关度分析[J]. 华东科技 2013(10)
- [16].区域集群企业双元创新的诱导机制研究——使能力、情境力、摄动力和触发力的聚合[J]. 科研管理 2015(S1)
- [17].世界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东盟[J]. 汽车纵横 2014(02)
- [18].化工行业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1(02)
- [19].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设计[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20].高校数字图书馆区域集群系统的构建[J]. 图书馆学研究 2008(02)
- [21].罕见20部委同发文 PPP项目投资见成效[J]. 中国招标 2016(26)
- [22].区域品牌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影响渠道及作用研究[J]. 理论学刊 2017(01)
- [23].区域集群主体知识联结的社会生成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03)
- [24].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J]. 上海企业 2008(08)
- [25].应对雾霾问题,发展大规模集群核电[J]. 能源 2014(12)
- [26].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集群融合模式研究[J]. 情报杂志 2016(02)
- [27].让“总部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宝山区庙行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探索和思考[J]. 上海农村经济 2009(01)
- [28].长三角区域集群知识系统的构建研究[J]. 江苏商论 2010(09)
- [29].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13(26)
- [30].基于集聚区导向的杭州总部经济发展[J]. 浙江经济 2012(10)
标签:农业论文; 集群论文; 机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