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结构健康监测是当前工程界与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不少进展,但要真正将其实用化,必须解决大范围集成问题。实际大型结构中,传感器数目多、种类繁杂,传感器信息是分散、分布、不同种类的。为了能够有效地协调、管理大型结构中的分布式监测网络,本文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主体技术应用到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建立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针对实际大型平板结构进行了功能验证,验证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并在研究中初步提出了移动主体协作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优化了系统的性能。本文的工作有助于促进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实用化。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研究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理论基础及构造原理。研究了主体BDI模型;从思考型主体、反应型主体、混合型主体中选取设计了不同主体的结构;研究了主体间的通信语言KQML;采用结合网状结构和层次结构优点的复合结构,设计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2)提出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造过程,建立了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框架。建立了7类健康监测系统智能主体及确立了主体间的协作、协调、协商机制;提出采用本体设计规范系统中概念间的关系;采用推进器(Facilitator)设计作为主体间的桥梁作用,实现了主体之间真正自主地、有效地协作。(3)提出在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采用黑板协作方法解决单个损伤评估主体不能解决的难题,采用信息融合中的D-S证据方法解决结果冲突问题;提出采用功能精确的协同方法作为子系统间的协作方法,在子系统间设立共享信息管理主体,建立分布式数据库为当地子系统提供服务,并通过子系统间信息共享的方式协同解决大型结构健康监测工作。(4)将多主体协作健康监测系统应用于大型平板结构,针对三种典型监测对象:应变分布、螺钉松动、冲击载荷进行了分布式监测、协作功效、健康监测功效等系统功能的实验验证。提出采用基于案例的推理(CBR)技术作为诊断主体的协调机制,提出采用循环激励-依次传感方案解决大型结构中的螺钉松动监测问题。验证系统通过主体协作可自动判别监测对象,实现不同类传感器的选取和自组网络、通过协作自动选取合适的不同传感器的信号和信息处理方法,解决了边界监测问题、消除环境干扰、自动判别多个子监测区域中的上述三种典型监测问题。(5)初步提出采用移动主体协作技术进一步优化多主体协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性能,并结合验证实例阐述了移动主体协作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移动动词“来/去”和“行く/来る”的汉日对比研究——基于移动主体人称的考察[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1)
- [2].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移动主体运行轨迹捕捉机制[J]. 计算机科学 2015(S2)
- [3].“移动主体熟人社会”:基于少数民族农民工手机微信使用的研究[J]. 新闻大学 2018(02)
- [4].基于主体协作的盒段级结构健康监测系统[J]. 压电与声光 2008(05)
- [5].基于Z39.50协议的分布式检索在复合型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J]. 计算机科学 2008(08)
- [6].移动主体异构资源互操作框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15)
- [7].空间移动事件概念框架理论述评[J]. 外语教学 2012(04)
- [8].汉英移动事件移动主体和参照物语言表达对比[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05)
- [9].论移动动词“去”的核心语义及相关引申问题[J]. 东方语言学 2017(02)
- [10].虚拟组织上的高效移动主体通讯迁移算法[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12)
- [11].英汉虚拟移位的翻译技巧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04)
- [12].多主体证书收集系统模型及优化方法[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