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作为美学范畴的“趣”,其形成于先秦、确立于魏晋,历经唐、宋、元等几个朝代的发展,至明清时,它成为启蒙美学的核心范畴,本文就将以明清启蒙美学的“趣”论作为考察的对象。在对明清时期大量论“趣”的相关材料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从“趣”与明清启蒙美学的关系、明清时期启蒙美学思想家视野中的“趣”、明清启蒙美学“趣”论的理论特征以及明清启蒙美学“趣”论的意义和影响等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本文将分析明清启蒙美学思潮形成的原因及其思想特征,并进一步阐明“趣”何以成为启蒙美学的重要范畴;紧接着,我们将以李贽、袁宏道、袁枚等三位极具代表性的启蒙美学家为例,结合他们各自的美学理念来分析其“趣”论的特征及意义;而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启蒙美学“趣”论的理论特征进行深入地探讨,准确的说就是对启蒙美学的理论家们关于“趣”的本质内涵、审美特征、创造与生成等问题的阐述进行一种合理的解读;最后,本文将联系明清启蒙美学自身的理论价值来概括其“趣”论的美学意义和影响。概言之,本文对启蒙美学“趣”论的分析,意在对“趣”范畴本身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明清启蒙美学思潮的相关问题。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第2章 "趣"与明清启蒙美学2.1 明清时期启蒙美学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2.2 "趣":明清启蒙美学的重要范畴第3章 明清时期启蒙美学思想家视野中的"趣"3.1 李贽的"趣"论3.1.1 "童心"和"趣"——李贽"趣"论的理论特征3.1.2 李贽"趣"论的影响和意义3.2 袁宏道的"趣"论3.2.1 "性灵"、"真"与"趣"——袁宏道"趣"论的理论特征3.2.2 袁宏道"趣"论的美学意义及弊端3.3 袁枚的"趣"论3.3.1 "性灵"与"趣"——袁枚"趣"论的理论特征3.3.2 袁枚"趣"论的美学意义及不足第4章 明清启蒙美学"趣"论的理论特征4.1 关于"趣"的本质内涵的探讨4.1.1 作为主体审美理想的"趣"4.1.2 作为文本审美属性的"趣"4.1.3 作为艺术创作原则的"趣"4.2 关于"趣"的审美特征的阐说4.2.1 "趣"的生机灵动4.2.2 "趣"的新奇特异4.3 关于"趣"的创造与生成的论述4.3.1 "率真之情"与"慧黠之心"——"趣"产生的主体条件4.3.2 "有无之间"——"趣"生成的虚实相生原则4.3.3 "会心者知之"——"趣"生成的意会性思维方法第5章 明清启蒙美学"趣"论的意义5.1 倡导审美主体的个性化5.2 阐扬审美创造的自由化5.3 开启审美形态的多样化第6章 结语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和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范畴论文; 明清启蒙美学论文; 解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