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本文以“自由和谐”的美学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本质内涵,在深入挖掘其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根基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的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创造策略,借以推动审美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本文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以主体自由的美学精神去揭露当前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系等方面缺失美的现象和问题,并探析出不美根源主要在于知识的功利追求、传统文化的权威意识、漠视个性的思维方式、教师的职业审美素养缺失,明晰地引申出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理论探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内涵阐释。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从美的“自由和谐”本质出发,运用美的创造规律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关系等要素,转化和表现为生动形象、自由和谐的审美对象,并且由这些审美对象的交互作用共同构成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心理场,从而使师生顺利开展愉悦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由此基础上从愉悦性、创造性、和谐性、超越性与个性化五个方面展示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所具有的特性,形成智慧、对话、快乐的三种课堂形态,又进一步探讨了构成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四个要素:教学内容美、教学方法美、教学语言美与教学关系美。第三部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依据。通过以“自由人”的人性假设为前提,在生命教育观、建构主义理论与审美心理双向建构的心理学原理、和谐美学三个理论视野下阐述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根基,为其展开实践探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探索。在理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所展示的智慧、对话、愉悦的三种课堂形态的运作机制,并且从运用灵活教学方法、发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使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建立审美型师生关系四个策略入手,结合语文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具体的操作。第五部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时代意义。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建立审美型师生关系及发展审美人格的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1 问题的提出1.1 课堂教学中美的缺失1.1.1 教学内容的支离破碎1.1.2 学生的主体自由被压制1.1.3 教学方法的单一僵化1.1.4 教学气氛沉闷1.2 缺失美的根源探析1.2.1 知识的功利追求1.2.2 传统文化的权威意识1.2.3 漠视个性的思维模式1.2.4 教师的职业审美素养缺失2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内涵阐释2.1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本质2.1.1 课堂教学情境2.1.2 美与审美2.1.3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2.2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特性2.2.1 愉悦性2.2.2 创造性2.2.3 和谐性2.2.4 超越性2.2.5 个性化2.3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表现形式2.3.1 智慧的课堂2.3.2 对话的课堂2.3.3 愉悦的课堂2.4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构成要素2.4.1 教学内容美2.4.2 教学方法美2.4.3 教学语言美2.4.4 教学关系美3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依据3.1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与生命教育学的内在契合3.2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心理学依据3.2.1 情境对于主体学习的建构意义3.2.2 审美心理的双向建构3.3 和谐为美是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美学根基4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探索4.1 运作机制4.1.1 运用探究,缔造智慧美的知识情境4.1.2 运用对话,生成情感美的和谐情境4.1.3 运用体悟,构建意象美的愉悦情境4.2 创造策略4.2.1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4.2.2 发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以审美情感强化情境导学4.2.3 使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传递美的信息,渲染课堂中的审美色彩4.2.4 建立审美型师生关系,增力美感,将枯燥知识的学习变成美的创造、美的欣赏过程4.3 方案设计4.3.1 教案设计4.3.2 课堂实录5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实施的时代意义5.1 升华与超越: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5.2 沟通与体验:建构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型师生关系5.3 理想与追求:学生自由和谐人格的培养6 结语参考文献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在学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审美论文; 课堂教学情境论文; 自由和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