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的磁共振测量研究

前列腺的磁共振测量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测量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及外周带各径线值,建立正常前列腺各径线标准,为MRI评价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值。2、测量增生前列腺、中央腺及外周带各径线值,研究不同程度增生与各径线间的关系。3、测量正常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强度,探讨T2信号强度与年龄变化关系。材料与方法:1、正常前列腺MRI研究:选取217例无任何泌尿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为无尿路刺激、无排尿困难、无并发症之一)的“正常”成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段分为七组:第一组(20-29岁,n=22),第二组(30-39岁,n=29),第三组(40-49岁,n=47),第四组(50-59岁,n=45),第五组(60-69岁,n=37),第六组(70-79岁,n=22),第七组(80岁及以上n=15)。MRI测量前列腺及中央腺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面积,外周带的五点及七点处宽径以及面积,并计算其体积以及外周带占前列腺总体积的比例。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上述MR测量值的变化特点。2、良性前列腺增生MRI研究:选取78例有泌尿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为有尿路刺激、有排尿困难、有并发症之一)的成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段分为五组:第一组(40-49岁,n=13),第二组(50-59岁,n=17),第三组(60-69岁,n=25),第四组(70-79岁,n=15),第五组(80岁及以上n=8)。MRI测量前列腺及中央腺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面积,外周带的左侧五点及右侧七点处宽径以及面积,并计算其体积以及外周带占前列腺总体积的比例。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上述MR测量值的变化特点。再按增生程度分组Ⅰ度(n=10,平均年龄55.5岁),Ⅱ度(n=50,平均年龄60.48岁),Ⅲ度(n=12,平均年龄73.33岁),Ⅳ度(n=6,平均年龄81.33岁)。比较不同增生程度与正常组间的各径线MR测量值的关系。3、正常组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强度研究:选取217例(病例同1)的正常成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段分为七组(分组同1)。MRI测量闭孔内肌、臀肌、外周带的T2信号强度,并计算外周带的相对信号强度,即外周带分别与闭孔内肌、臀肌的比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上述MR测量值的变化特点。结果:1、年龄因素致正常前列腺各径线MR测量值变化的相关研究:正常组前列腺平均左右径为4.15±0.48cm,前后径为2.66±0.49cm,上下径为2.53±0.43cm,总体积为25.49±8.33cm3,不同年龄段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及体积有统计学意义(P<0.000 )。正常组前列腺中央腺平均左右径为2.48c±0.45m,前后径为1.98±0.36cm ,上下径为2.04±0.33cm,体积为12.37c±3.03cm3。不同年龄段前列腺的中央腺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及体积有统计学意义(P<0.000 )。正常组前列腺的外周带宽径左侧为1.15±0.25cm,右侧为1.16±0.23cm,体积为14.14±4.10 cm3。不同年龄段前列腺的外周带左右宽径有统计学意义(P<0.000 )。正常组前列腺外周带占前列腺总体积的比例为55.92±0.07%。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外周带占前列腺总体积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年龄因素致正常前列腺的外周带分别与闭孔内肌及臀肌的T2信号强度比分别为4.97±1.33、2.80±0.68。前列腺的外周带T2信号强度随年龄增大先增高后略减低。大部分信号均匀,但也可见信号欠均匀,占6.5%。3、前列腺被膜为一线状短T2信号带,为不连续的线状影,在前列腺尖部的两侧和后面厚,体部薄,底部最薄,膀胱颈及和精囊连结的部位前列腺被膜不确切,前列腺尖部的前面没有前列腺被膜。4、年龄因素及增生程度与前列腺各径线MR测量值的相关性研究:增生组前列腺平均左右径4.95±0.56cm、前后径3.30±0.81cm、上下径3.06±0.77cm、体积42.44±22.78cm3 ;前列腺中央腺平均左右径3.28±0.83cm、前后径2.62±0.70cm、上下径2.63±0.72cm、体积24.21±17.78cm3均大于正常组MR测量值。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及中央腺的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及体积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外周带宽径左侧为1.18±0.28cm,右侧为1.17±0.31cm,体积为18.28±6.44 cm3,略大于正常组。不同年龄段、左右宽径以及体积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2、0.009)。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外周带占前列腺总体积的比例为46.40±10.25%,较正常组明显减小。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外周带占前列腺总体积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程度增生前列腺及中央腺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体积MR测量值各项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组与Ⅰ度增生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体积无统计学意义。5、良性前列腺增生MRI表现:78例前列腺增生均发生在中央腺,前列腺体积增大,以中央腺体积为主,信号不均匀,外周带常受压变薄甚至消失,信号可减低,增生结节T2WI可呈高信号、等信号、低信号。结论:1、正常前列腺:1.1、不同年龄段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及体积有统计学意义(P<0.000),前列腺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5。不同年龄段中央腺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体积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央腺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6。不同年龄段的外周带体积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外周带体积占前列腺总体积比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两者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1。外周带左右宽径、体积及相对T2信号强度与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关系。1.2、MRI可以清楚显示前列腺的内部结构,特别是在T2WI,可以区分中央腺、外周带、纤维基质带。前纤维肌质带随年龄增大逐渐变小甚至可显示不清1.3、外周带宽径随年龄的变化有先变大后减小趋势,T2信号强度随年龄增大有先增高后减低趋势,可出现局灶性信号减低(本组发生率为6.5%)。1.4、前列腺被膜在前列腺不同部位的表面厚薄不一而且是不完整的。2、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1、增生前列腺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体积均大于正常组MR测量值。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体积及中央腺体积增生程度愈重,70岁以后前列腺增生尤为明显。2.2、Ⅰ度增生与正常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体积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的大小可正常或略有增大,仅表现为中央腺信号异常,此时DRE易漏诊;正常组与其它不同程度前列腺增生组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2.3、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移行带, MRI上表现为中央腺体积的增大,中央腺占前列腺总体积比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和判断增生程度的指标。外周带可变薄甚至消失,信号可减低。前纤维肌质带变薄甚至消失。2.4、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可因组织成分不同而有不同MRI表现,在T2WI可为低信号、中等信号、高信号。中等及高信号结节周围可见短T2假包膜,低信号结节周围未见明显假包膜,但边界仍清。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和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正常前列腺的MRI 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RI 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前列腺的磁共振测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