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桩阻力论文-王士国

压桩阻力论文-王士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桩阻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静力触探,静力压桩,标准贯入,压桩阻力

压桩阻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士国[1](2014)在《天津软土地区原位测试数据估算压桩阻力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建筑管理中对绿色、环保的要求逐渐加强。静力压桩技术具有噪音小、振动小、施工效率高、成本相对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而在施工前对静压桩施工过程中的压桩阻力变化的正确估算,对合理选择桩型、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针对利用原位测试成果对静力压桩的压桩力进行估算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静力触探和静压桩介绍,引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内容和成果。2.阐述了静力触探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以及贯入机理理论。3.阐述了静力压桩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以及压桩特性、影响因素。4.在分析现有静力压桩的压桩阻力估算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用双桥静力触探数据估算压桩阻力的公式,并通过对静力触探与静力压桩差异的讨论,总结出在天津软土地区影响桩端阻力的深度范围;结合工程项目,总结出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和桩侧阻力修正系数。通过对天津软土地区多个项目的数据统计,得出标贯击数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之间的经验系数。5.根据提出的经过修正的压桩阻力估算公式,编制压桩阻力估算程序软件,并通过工程实例的估算分析显示估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说明了估算公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11-01)

刘飞[2](2013)在《浅析静压桩的压桩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静压桩施工过程中反映出的桩贯穿不同状态土体的压桩阻力变化分析,得出静压桩施工过程中的压桩阻力变化规律以及与桩的承载力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2-01)

姜颢[3](2008)在《预压托换桩的压桩机理与压桩阻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已受到国内外极大的重视,并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然而,在对既有建筑物的功能改造、加层改造,或在出现下沉、开裂、倾斜等建筑病害的治理中,大都涉及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加固处理。实践证明,预压桩基础托换法确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尤其在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更为适用。但目前在本项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还较欠缺,施工工法还需改进,其中预压托换桩的压桩机理和压桩阻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孔扩张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及工程实例验证,对预压托换桩的压桩机理和压桩阻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取得了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压桩过程中桩侧土体受到剪切和侧向挤压作用,桩尖下部土体被向下和向两侧压缩挤开,贴近桩周的土体结构发生破坏,使桩体连续压入土体成为可能,且周围土体亦受较大的扰动影响;2基于孔扩张理论,考虑初始附加应力,推导了预压桩压桩过程中地基土的弹塑性区应力、变形、塑性区半径和桩端阻力的解析解,进一步给出桩端阻力的简化理论计算方法,并由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3距离桩体(5-6)d之内的土体是桩体压桩过程作用的主要区域;压桩过程中,桩周土体将会发生向上隆起,且在径向上衰减较快,随着深度增加,隆起值呈线性减小趋势;4压桩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上部既有建筑基底附加压力、地基土黏聚力和桩-土接触面法向刚度,桩体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003Ll(各接桩桩段长度)内为宜;5针对西安地区土层,给出了采用系数调节法计算压桩阻力的修正系数取值范围。上述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预压托换桩的工作原理、承载力及压桩力和改进施工工法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并可供工程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08-04-15)

叶良,王伟堂,郑杭庆[4](2005)在《粉砂土地区静压预制桩压桩阻力的预估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压预制桩具有无振动、无污染、造价低及质量可靠等优点。本文主要依据静力压桩与静力触探贯入相似的机理提出用静力触探指标预估压桩阻力的计算公式,并用杭州粉砂土地区的几个工程实例作分析和验证,为静压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郑刚,顾晓鲁[5](1996)在《软土地区静力压桩阻力及终压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软土地区静力压桩机理及工程实测数据发现压桩阻力与土的灵敏性有关,提出了预估压桩时所需压桩力的方法,并在实测数据基础上建议了控制压桩终压的标准(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1996年09期)

压桩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静压桩施工过程中反映出的桩贯穿不同状态土体的压桩阻力变化分析,得出静压桩施工过程中的压桩阻力变化规律以及与桩的承载力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桩阻力论文参考文献

[1].王士国.天津软土地区原位测试数据估算压桩阻力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刘飞.浅析静压桩的压桩阻力[C].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3].姜颢.预压托换桩的压桩机理与压桩阻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

[4].叶良,王伟堂,郑杭庆.粉砂土地区静压预制桩压桩阻力的预估和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

[5].郑刚,顾晓鲁.软土地区静力压桩阻力及终压控制研究[J].施工技术.1996

标签:;  ;  ;  ;  

压桩阻力论文-王士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