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娄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山西娄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选取山西娄烦县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娄烦县国土资源局1996a~2004a 9a的土地统计数据和1996a和2004a的数字化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整合地理学和生态学思路,采用多层次时空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方法,进行山西娄烦县土地利用/覆被(LUCC)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采用威弗—托马斯(Weaver-Tomas)组合系数法分析娄烦县土地数量结构组合;采用罗伦兹(Lorenz)曲线直观分析法和集中化指数对土地的集中化程度进行分析,以便达到对娄烦县的LUCC现状描述。结果表明,娄烦县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组合主要是耕地-林地-未利用地,不同的乡镇表现出不同的土地数量组合结构;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在耕地-未利用地-林地。(2)采用SPPSS11.0的多维尺度分析和ArcView3.2空间分析法,对娄烦县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数量空间分区和LUCC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娄烦县1996a~2004a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用地减少;未利用地、工矿和交通城乡建设用地在上升。(3)在MapGIS6.0和ArcViewS3.2的支持下,采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娄烦县的LUCC进行空间格局分析,揭示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特征。结果表明,娄烦县LUCC的景观要素各缀块间的面积分布极不均匀,其周长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面积与周长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要素缀块间的边境密度均比较大,说明缀块间的破碎度大,连通性差,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大;娄烦县景观多样性指数减少,各缀块破碎度和分离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呈现出增加趋势。(4)从人口和城市化两方面,进行娄烦县LUCC驱动因子层次分析,并相应的建立了娄烦县LUCC驱动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关分析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区域的人口和城市化是驱动LUCC变化的主要因素,表现为资源丰富的乡镇两者的影响特别显著,生态问题相当突出。(5)对娄烦县LUCC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生态损失价值分析。结果表明:娄烦县LUCC的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生态资产的日趋减少。说明娄烦县土地利用不合理,因此进行该县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控区域人地矛盾关系势在必行,以确保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娄烦县概况
  • 1.3 国内外LUCC及其驱动力研究进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娄烦县LUCC的现状
  • 2.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娄烦县LUCC的动态分析
  • 3.1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娄烦县LUCC的景观格局分析
  • 4.1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娄烦县LUCC的驱动力分析
  • 5.1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 5.2 分析与讨论
  • 5.3 讨论
  • 第六章 娄烦县LUCC对生态资产的影响
  • 6.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6.2 分析与讨论
  • 6.3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
  • 7.1 LUCC数量和空间变化分析结论
  • 7.2 LUCC变化驱动力分析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项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2(Z1)
    • [2].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4)
    • [3].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2)
    • [4].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分析——以巢湖市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11)
    • [5].2000-2015年新疆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科技通报 2020(02)
    • [6].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贵州坝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4)
    • [7].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演变与模拟[J]. 生态学报 2020(01)
    • [8].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9].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0].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3)
    • [11].盐池县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01)
    • [12].旅游驱动下干旱旅游区土地利用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2)
    • [13].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6)
    • [14].评《城镇化下土地利用变化与效应》[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2)
    • [15].应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挖掘浙江省土地利用演变信息[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6].1980~2015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人民长江 2020(02)
    • [17].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2)
    • [18].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4)
    • [19].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分析——以榆次区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5)
    • [2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08)
    • [21].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20(03)
    • [22].三峡库区典型流域聚落变迁的土地利用效应[J]. 生态学报 2020(12)
    • [2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5)
    • [24].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4)
    • [25].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6].甘州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4)
    • [27].1978–2018年叶尔羌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数据研究[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20(01)
    • [28].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遵义市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9].北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J]. 人民长江 2020(08)
    • [3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措施探讨[J]. 山西农经 2020(16)

    标签:;  ;  ;  ;  ;  

    山西娄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