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磨损机制论文-刘明

腐蚀磨损机制论文-刘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腐蚀磨损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04不锈钢,430不锈钢,腐蚀磨损,交互作用

腐蚀磨损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1](2018)在《304、430不锈钢在0.5M H_2SO_4中的腐蚀磨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蚀磨损是金属材料在实际工况中失效的主要方式之一,不锈钢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具有腐蚀工况的设备中,但它却容易受到腐蚀和磨损共同作用而失效。因此,木文利用往复磨损试验机,开展了球盘接触腐蚀磨损实验,在载荷为30N、60、90N,频率为0.5Hz、1Hz、2Hz条件下,考察了304、430不锈钢在0.5M硫酸和蒸馏水中的损伤行为;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了两种不锈钢的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再钝化曲线,研究了两种不锈钢在0.5M硫酸和蒸馏水中的腐蚀行为;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磨痕样品的'表面和截面相貌,用显微硬度计测量样品表面和磨痕截面的显微硬度,探讨了两种不锈钢在0.5M硫酸中的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机理。本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叫不锈钢在蒸馏水中的磨损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不锈钢的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往复频率对不锈钢的磨损量影响较小;其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以切削、犁沟和塑性变形为主;430不绣钢耐磨性略优于304不锈钢,与其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较高的热导率有关。2)两种不锈钢在0.5M H2SO4中的磨损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不锈钢的损伤量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其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以切削、犁沟、微断裂和剥层为主;304不锈钢耐磨蚀性能远优于430不锈钢,与其在0.5M H2SO4中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相关。3)两种不锈钢的摩擦因数,与载荷、频率关系不大,与实验介质密切相关。304不锈钢在0.5M硫酸中摩擦因数在0.30-0.35范围内,在蒸馏水中摩擦因数在0.50-0.57范围内。430,不锈钢在0.5M H2SO4中摩擦因数在0.37-0.45范围内,在蒸馏水中摩擦因数在0.55-0.65范围内。摩擦因数与材料的表而钝化膜的状态关系密切。4)不锈钢表面和磨痕截丽而的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磨损过程会使材料表层出现加工硬化现象,对于304不锈钢,其近表层(20-40μm)平均硬度,在0.5MH2SO4中为3.3GPa,在蒸馏水中为3.7GPa;对于430不锈钢,其近表层(20-40μm)平均硬度,在0.5MH_SO4中为1.46GPa,在蒸馏水中为1.57GPa。氢脆是造成不锈钢亚表层强度降低和耐磨性变差的主要原因。5)在0.5M硫酸中不锈钢的腐蚀和磨损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其腐蚀磨损失重主要来源于腐蚀磨损的交互作用,304不锈钢交互作用量占到总损伤量的60%-95%,430不锈钢交互作用量占刊总损伤量的90%-99%。交互作用量主要来自磨损对腐蚀的促进作用,交互作用量与载荷、实验时间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15)

余丽,袁成清[2](2008)在《双氧水环境下金属腐蚀磨损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当前有关金属腐蚀磨损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强氧化环境下金属腐蚀磨损的特点,总结了腐蚀磨损几种不同磨损形式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沿,为将来研究强氧化环境下材料的磨损机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8年10期)

翁家庆,沈颖刚,张学丽,樊瑜瑾[3](2008)在《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的腐蚀磨损及其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台四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的磨损性能对比试验,运用L2020透反射双色铁谱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试验时润滑油中的磨粒形貌特征,分析了柴油机在应用生物柴油时的腐蚀磨损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中的酸性物质、水分等杂质将导致发动机的腐蚀磨损。(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8年08期)

王兰,邢文静,丁厚福,杜晓东,郑玉贵[4](2007)在《两种钢在不同冲击功下的冲击腐蚀磨损性能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和表面形貌观察,对低碳高合金钢和高锰钢湿磨衬板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冲击腐蚀磨损性能与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高合金钢的腐蚀电流密度比高锰钢的小一个数量级,低碳高合金钢有自钝化倾向,而高锰钢则一直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而且其耐腐蚀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恶化;随着冲击功增大,两种钢磨损失重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在2.0 J冲击功下,两种钢的磨损失重相差不大;2.7 J与3.5 J时低碳高合金钢的磨损失重明显较小。2.0 J冲击功下,低碳高合金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显微切削,高锰钢主要为挤出硬化棱的疲劳剥落和腐蚀磨损;2.7 J冲击功下,低碳高合金钢主要为挤出硬化棱的剥落,高锰钢主要为块状腐蚀剥落;3.5 J冲击功下,低碳高合金钢主要为硬化层的疲劳剥落,高锰钢主要为较深层的大块疲劳剥落。(本文来源于《物理测试》期刊2007年05期)

邢文静[5](2007)在《耐磨钢在湿磨和空蚀条件下的腐蚀磨损性能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几种耐磨钢在不同介质中湿磨和空蚀实验条件下的腐蚀磨损性能和机制。应用了失重法、扫描电镜、显微硬度、电化学及表面粗糙度测量等方法,探索研究了不同介质和实验条件对耐磨钢冲击腐蚀磨损机理和空蚀机理的影响。针对低碳高合金钢和两种湿式研磨机衬板常用材料高锰钢和中碳高合金钢在酸性条件下、不同颗粒中冲击腐蚀磨损的研究表明,试样硬度和颗粒硬度的比值小于0.85时,颗粒硬度对磨损起决定作用。低碳高合金钢和高锰钢在腐蚀介质中不同冲击功的作用下,高锰钢由于耐腐蚀性差,大大降低了它的使用性能,腐蚀对材料流失的促进很大。而低碳高合金钢因为其耐腐蚀性能好,加之板条马氏体硬度高,阻碍裂纹扩展,使得它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腐蚀性能。采用电化学手段,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线性电阻的测量,对两种钢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纯耐腐蚀性能作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由于低碳高合金钢成分中含有Ni、Cr、Mo等元素,因此在试样的表面形成钝化膜,使得试样的耐腐蚀性增加。但低碳高合金钢在碱性介质中一直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耐腐蚀性较之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差。高锰钢在中性介质和酸性介质中一直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腐蚀速率较大,但由于高锰钢阴极极化阻碍了阳极腐蚀,使得它在碱性中的耐腐蚀性相对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大大增加。在空蚀实验的动态条件下,通过引进电化学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介质中,冲击、腐蚀、磨损叁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对试样破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腐蚀因素不是影响低碳高合金钢的空蚀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低碳高合金钢在中性介质中的腐蚀磨损交互作用的各个分量所占的份额来看,低碳高合金钢腐蚀引起的力学破坏增量W_CE和力学破坏引起的腐蚀增量W_EC大致相同,分别占有总量的7.8%和7.2%。高锰钢在空蚀条件下,腐蚀引起的力学破坏增量W_CE和力学破坏引起的腐蚀增量W_EC分别占总量的29.3%和11.2%,说明腐蚀是影响高锰钢的主要因素。在碱性介质中,高锰钢的耐腐蚀性能尤其优越,从而使得高锰钢在这种介质中的抗空蚀性能远比低碳高合金钢好。低碳高合金钢在空蚀条件下,铁素体相区率先产生裂纹、脱落,最终导致试样破坏。高锰钢在空蚀的初期,通过滑移和加工硬化等塑性变形,使得它具有很好的抗空蚀能力,但在空蚀后期,位错冲破塞积,致使试样破坏。(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7-07-01)

杜晓东[6](2006)在《成分与组织对钢的冲击腐蚀磨损特性与机制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的磨损是机械产品中常见的失效形式,每年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冶金矿山行业湿式磨矿机中,耐磨材料不仅受到浆料的腐蚀,还受到物料的冲击和磨损,这叁者的交互作用大大加速了耐磨材料的磨损,降低了材料的寿命。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的耐冲击腐蚀磨损材料,提高工件在冲击、腐蚀和磨损交互作用下的服役寿命具有现实意义。 新型耐磨材料的开发依赖于材料磨损特性和机制的研究。只有明确了不同条件下材料的磨损特性和磨损机制,才能针对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耐磨材料、制定正确的工艺过程,以及指导设计开发新型耐磨材料。而材料性能、寿命的好坏取决于其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的优劣。 本文采用MLDF-10冲击腐蚀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锰钢、中碳低合金钢、CrNiMo、CrMnMo低碳高合金钢在冲击腐蚀磨损条件下的磨损特性、机制,探讨了冲击功、冲击角、腐蚀介质pH值对冲击腐蚀磨损特性和机制的影响;以光学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研究方法为手段,研究了上述合金冲击腐蚀磨损机制形成的微观机理: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ANSYS软件,实现了在虚拟环境下对冲击过程的研究和数字仿真,研究了冲击磨料磨损冲击过程中试样的应力分布状态。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强冲击弱腐蚀的冲击腐蚀磨损条件下,随冲击功的增加,高锰钢耐磨性明显下降;失效机制由挤出棱沿根断裂及轻微浅层剥落和腐蚀磨损,向浅层的疲劳剥落和严重腐蚀磨损及深层加工硬化导致的硬化层大块剥落和严重腐蚀磨损转变;在弱冲击强腐蚀的冲击腐蚀磨损条件下,随冲击功增加,其冲击腐蚀磨损机制由微观犁皱和二次显微切削变为以挤出棱的低周疲劳断裂为主,兼有轻微的腐蚀磨损。 (2) 在冲击腐蚀磨损条件下,冲击角减小,高锰钢冲击腐蚀磨损失效机制由浅层疲劳剥落和腐蚀磨损向深层剥落和严重腐蚀磨损转变;冲击腐蚀磨损特性曲线变得陡峭,稳定磨损期缩短;裂纹起源倾向于选择表面腐蚀坑底部应力集中区。 (3) 中碳低合金钢在冲击腐蚀磨损条件下,冲击功增加,失效机制由以浅层剥落为主向以深层剥落为主转变。其剥落裂纹均起源于表面,在亚表层中扩(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6-10-01)

楼宏青,眭润舟,芦笙,马玉英,陈光寅[7](1996)在《耙吸式挖泥船耙齿的泥浆冲蚀腐蚀磨损机制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耙吸式挖泥船耙齿工作表面观察到泥浆冲蚀腐蚀磨损现象。耙齿表面承受田砂土、砾石和海水组成的泥浆的冲击。在光学和电子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凹坑和托尾状沟槽以及带有网状裂纹的氧化膜。本文提出了耙齿表面在冲蚀和腐蚀同时作用下而磨耗的模式 ,分析了材料因素对冲蚀腐蚀抗力的影响 ,说明了表面磨损形貌特征的形成过程。并建议在类似于耙齿工作条件下的耐磨材料的选择应注重材料的硬度、韧性、纯度、夹杂物含量及材料在液体介质中的电极电位。同时具有高的硬度和韧性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冲蚀抗力 ,具有低的夹杂物量和在液体介质中高的电极电位的材料通常具有高的腐蚀抗力(本文来源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8](1993)在《钢、陶瓷和尼龙涂层的腐蚀磨损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研究生陈华辉的博士学位论文,导师:邵荷生 本文对16Mn钢、27SiMn钢、1Crl8Ni9不锈钢、氧一乙炔火焰热喷涂Al_2O_3复合陶瓷涂层和复合尼龙涂层进行了腐蚀一磨料磨损及腐蚀一冲蚀磨损试验。研究了pH值、载荷、冲击速度等因素对上述材料的腐蚀一磨损影响规律。探讨了钢、复合陶瓷涂层及复合尼龙涂层的腐蚀一磨损机制。建立了钢、复合陶瓷涂层和复合尼龙涂层的pH-v,(冲击速度)—V_E(腐蚀冲蚀率)立体图。推导出钢的腐蚀磨料磨损(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1993年04期)

腐蚀磨损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当前有关金属腐蚀磨损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强氧化环境下金属腐蚀磨损的特点,总结了腐蚀磨损几种不同磨损形式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沿,为将来研究强氧化环境下材料的磨损机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腐蚀磨损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明.304、430不锈钢在0.5MH_2SO_4中的腐蚀磨损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2].余丽,袁成清.双氧水环境下金属腐蚀磨损机制研究进展[J].润滑与密封.2008

[3].翁家庆,沈颖刚,张学丽,樊瑜瑾.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的腐蚀磨损及其机制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8

[4].王兰,邢文静,丁厚福,杜晓东,郑玉贵.两种钢在不同冲击功下的冲击腐蚀磨损性能与机制[J].物理测试.2007

[5].邢文静.耐磨钢在湿磨和空蚀条件下的腐蚀磨损性能与机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6].杜晓东.成分与组织对钢的冲击腐蚀磨损特性与机制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

[7].楼宏青,眭润舟,芦笙,马玉英,陈光寅.耙吸式挖泥船耙齿的泥浆冲蚀腐蚀磨损机制分析(英文)[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6

[8]..钢、陶瓷和尼龙涂层的腐蚀磨损机制的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1993

标签:;  ;  ;  ;  

腐蚀磨损机制论文-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