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质能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约占15%,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居于第4位。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主要来源于农业废弃物、农林产品加工废弃物、薪柴、城市生活垃圾等方面。以煤为主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要特点,我国84%的煤炭用于直接燃烧,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SO2、CO2和NOx等污染物,使我国大气呈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技术是一种洁净燃烧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本文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以我国生物质资源中较为丰富的玉米秸秆、木屑为原料,与三种变质程度不同的煤在不同生物质添加比例、氧气浓度、升温速率等条件下进行混合燃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料自身特性不同,其燃烧过程也不同。生物质燃烧过程主要集中在燃烧前期的挥发分燃烧阶段,煤燃烧过程主要集中在燃烧后期的固定碳燃烧阶段。生物质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等燃烧性能明显优于原煤。生物质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原煤的综合燃烧性能,原煤的固定碳越高,添加生物质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越大。生物质添加量越大,生物质与煤混合物的燃烧性能越好。改变加热升温速率和氧气浓度等操作条件,可以明显改变燃烧过程和燃烧特性。提高升温速率和氧气浓度能明显提高燃料的燃烧性能,缩短燃烧时间,提高燃尽率。燃烧动力学分析表明,生物质、煤及其混合物的燃烧可以作为一级反应处理。生物质及其与煤混合物燃烧的活化能小于原煤燃烧的活化能,生物质的加入可以提高生物质与煤混合物的反应活性。升温速率提高,混合物燃烧的活化能降低。氧气浓度提高,混合物燃烧的活化能升高。燃烧气态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煤与生物质燃烧的气态产物不同。生物质添加比例、氧气浓度和升温速率增加,都可以减少燃烧气态产物中CO所占比例,提高燃料可燃成分的燃尽率和能源利用率。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状况
  • 1.1.1 我国能源结构
  • 1.1.2 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状况
  • 1.1.3 煤炭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 1.2 生物质能源利用概况
  • 1.2.1 生物质能资源状况
  • 1.2.2 生物质能的特点
  • 1.2.3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 1.2.4 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途径
  • 1.2.5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技术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实验方案与设备
  • 2.1 原料选择与制备
  • 2.2 原料性质分析
  • 2.3 实验仪器、设备
  • 2.3.1 原料处理分析设备
  • 2.3.2 热重-红外分析仪
  • 2.4 实验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3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 3.1 生物质、煤及二者混合燃烧过程
  • 3.1.1 生物质和煤单独燃烧过程
  • 3.1.2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过程
  • 3.2 燃烧特性参数
  • 3.2.1 挥发分析出特性参数
  • 3.2.2 燃料最大燃烧速率
  • 3.2.3 着火温度和着火特性指数
  • 3.2.4 燃尽温度与燃尽特性指数
  • 3.2.5 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 3.2.6 燃烧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 3.3 影响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的主要因素
  • 3.3.1 煤种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3.3.2 生物质种类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3.3.3 生物质添加量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3.3.4 升温速率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3.3.5 氧气浓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燃烧动力学分析
  • 4.1 燃烧动力学参数计算
  • 4.2 燃烧动力学实验结果分析
  • 4.3 燃烧动力学补偿效应
  • 4.4 本章小结
  • 5 燃烧过程的红外分析
  • 5.1 燃烧过程红外分析的目的
  • 5.2 燃烧过程红外实验结果分析
  • 5.2.1 不同生物质添加量混合物燃烧的红外结果分析
  • 5.2.2 不同氧气浓度下燃烧过程的红外结果分析
  • 5.2.3 不同升温速率下燃烧过程的红外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砂子粒径对流淌火蔓延及燃烧特性的影响[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04)
    • [2].不同氧化程度生物柴油的燃烧特性[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20(04)
    • [3].油页岩半焦燃烧特性试验研究[J]. 煤炭学报 2016(10)
    • [4].烟叶的燃烧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8)
    • [5].水泥窑用可燃垃圾与煤粉的燃烧特性对比分析[J]. 水泥 2020(02)
    • [6].环氧丙烷燃烧特性研究[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7(06)
    • [7].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危险物品分为哪几类?[J]. 劳动保护 2014(08)
    • [8].无烟煤与石油焦燃烧特性的对比试验研究[J]. 湖南电力 2013(S2)
    • [9].粗煤气基本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01)
    • [10].气化细渣基础燃烧特性试验研究[J]. 洁净煤技术 2019(02)
    • [11].准东煤的燃烧特性及对策分析[J]. 电力勘测设计 2017(01)
    • [12].汽车外饰材料火灾燃烧特性研究[J]. 企业导报 2014(07)
    • [13].旋流对冲锅炉低氮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 煤炭科技 2019(06)
    • [14].生物质与煤混烧燃烧特性参数研究[J]. 山西焦煤科技 2020(03)
    • [15].障碍物条件下的甲烷水平喷射火燃烧特性研究[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10)
    • [16].基于煤质参数的恒温下混煤燃烧特性的新判定方法[J]. 动力工程学报 2018(05)
    • [17].褐煤中官能团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J]. 煤炭科学技术 2016(04)
    • [18].褐煤及其混煤燃烧特性试验研究[J]. 能源工程 2012(05)
    • [19].海藻的燃烧特性分析[J]. 锅炉技术 2008(02)
    • [20].芒荻类植物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21].高碳灰与混煤燃烧特性的热分析研究[J]. 湖南电力 2017(04)
    • [22].煤粉预热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5(04)
    • [23].三种印尼油砂燃烧特性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26)
    • [24].垃圾衍生燃料炭化物燃烧特性分析[J]. 可再生能源 2009(04)
    • [25].塑料和生物质在循环床内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8(05)
    • [26].准颗粒中烧结用燃料燃烧特性[J]. 钢铁研究学报 2020(05)
    • [27].加压富氧条件下单烟煤颗粒的着火燃烧特性[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9)
    • [28].混煤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J]. 四川水泥 2016(10)
    • [29].燃油含水对燃烧特性的影响[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30].方形池火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12)

    标签:;  ;  ;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