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下的重庆市城市老年人口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与对策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d1886787d360a3b0dcede543.webp)
论文摘要
未来重庆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内部年龄结构高龄化的形势日趋严峻,给重庆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的相关论述对于重庆乃至全国当前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的目标是立足重庆实际,在学习、整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统计软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尽量准确把握重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供需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从基本、扩展和高级三个层面上定义老年人的需求,分别对应的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问卷的描述统计结果表明:在老有所养层面,受访者收入普遍较低、社区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大部分社区生活服务供给量明显偏小甚至尚属空白;在老有所乐层面,受访者幸福感普遍较高、社区文化和娱乐服务基本供过于求、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不可忽视;在老有所为层面,受访老人在家庭事务中发挥作用不足,社区事务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为进一步了解受访者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本文将问卷中涉及受访者基本信息的题目与养老服务需求相关题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受到来自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身体健康状况、最主要收入来源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指导下,本文提出应当从四个方面完善重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养老保障体制;二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三是以多元化主体为依托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四是以多渠道宣传教育为手段提升社会的敬老爱老氛围。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导论1.1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 国外研究综述1.1.2 国内研究现状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 养老方式概念的界定1.2.2 养老服务需求的界定1.3 本文的研究方法1.4 本文的主要框架结构1.5 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5.1 本文的理论意义1.5.2 本文的实践意义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2.1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内容2.2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3 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3.1 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3.1.1 1997 年至 2008 年重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历程3.1.2 重庆人口老龄化的未来趋势预测3.2 人口老龄化对重庆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影响3.2.1 重庆市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3.2.2 重庆城市老年人养老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4 重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4.1 问卷的总体情况描述统计4.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4.1.2 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情况统计4.1.3 与高级需求(老有所为)相关题目的统计4.2 部分题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4.2.1 以家庭人均月收入为因变量4.2.2 以幸福感为因变量4.2.3 以个别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为因变量4.2.4 以老年人的高级需求做因变量5 完善重庆城市老年人口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5.1 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养老保障体制5.2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5.2.1 转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增强老年人的购买能力,保证老年产业的持续发展5.2.2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5.2.3 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以灵活的形式发展老年产业5.2.4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老年产业的发展5.3 以多元化主体为依托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5.3.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5.3.2 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5.3.3 发挥非营利性组织的补充作用5.3.4 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5.3.5 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5.3.6 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5.4 以多渠道宣传教育为手段提升社会的敬老爱老氛围6 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6.1 本文的创新之处6.2 本文的主要局限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附件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市论文; 居家老人论文; 养老服务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
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下的重庆市城市老年人口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